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第三部分)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第三部分)

sc z in =
Z in = + j 2 . 12 Zc
当终端接实际负载时, 当终端接实际负载时,测量点 归一化输入阻抗为:
Z in z in = Zc 25 − j 70 = 50 = 0.50 − j1.4
Microwave Technique
测量点距短路负载电长度为0.18 λ ,故负载应位于该点向负载转 测量点距短路负载电长度为 0.18 λ ,对应 对应0.337 λ -0.18 λ =0.157 λ处,由其与对应电阻、电抗圆交 由其与对应电阻、电抗圆交 查得: 点查得:

2.5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是一种有用的阻抗匹配电路。实质是通过恰当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是一种有用的阻抗匹配电路。实质是通过恰当 的选择匹配段的特征阻抗和长度,使所有部分反射的叠加结果为零 的选择匹配段的特征阻抗和长度,使所有部分反射的叠加结果为零。 2.5.1 阻抗观点
Γ
Z in
{
}
令: Z in = Rin + jX in 和 Z g = R g + jX g 上式写为: 上式写为:
Rin 1 2 P = | Vg | 2 ( Rin + Rg ) 2 + ( X in + X g ) 2
假定Rg是固定的,讨论以下三种情况: 假定 是固定的,讨论以下三种情况:
Microwave Technique
输入端电压V 输入端电压 in:
Zl − Z0 Γl = Zl + Z0
Vin = Vg
Z0 e − jβ l V0+ = Vg Z 0 + Z g 1 − Γl Γg e − 2 jβl
Microwave Technique
Z in = V0+ (e jβl + Γl e − jβl ) Z in + Z g
Γg =
Z g − Z0 Z g + Z0
SWR =
1 + Γl 1 − Γl
传给负载的功率是: 传给负载的功率是:
1 1 1 Z in 1 1 * 2 2 2 P = Re Vin I in = | Vin | Re = | Vg | | | Re 2 2 Z in + Z g Z in 2 Z in
Γ
讨论: 讨论:
Γ=0 Γ≠0 1. 在馈线上没有反射 在馈线上没有反射 反射Γ=0,在λ/4匹配段内存在驻波反射 匹配段内存在驻波反射 在 匹配段内存在驻波反射Γ≠0 2. 该变换器仅在匹配段长度为工作波长λ/4或λ/4奇数倍时使得Γ=0,因 该变换器仅在匹配段长度为工作波长λ 或 奇数倍时使得 奇数倍时使得Γ , 此只能在离散频率点上获得完全匹配,在其它频率上将会失配。 例题 例题2.5) 此只能在离散频率点上获得完全匹配,在其它频率上将会失配。(例题 3.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仅限于匹配实数负载(纯电阻)。复数阻抗需要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仅限于匹配实数负载(纯电阻)。复数阻抗需要 )。复数阻抗 通过变换到纯电阻负载来实现匹配。 通过变换到纯电阻负载来实现匹配。 2.5.2 多次反射观点 (自学) 自学)
1、负载与传输线匹配: 负载与传输线匹配: 则:
ZL = Z0
Γl = 0 (负载能全部吸收由 传输线输送过来的功 率) Z0
(2.76)
SWR = 1
Z in = Z 0
传给负载的功率是: 传给负载的功率是:
1 P = | Vg |2 2 2 ( Z 0 + Rg ) 2 + X g
2、源与带负载的传输线匹配: 源与带负载的传输线匹配:
Microwave Technique
匹配方式
负载阻抗匹配: 负载阻抗匹配:目的是使负载无反射; 信号源阻抗匹配:目的是使信号源无反射; 加隔离器) 信号源阻抗匹配:目的是使信号源无反射;(加隔离器)
目的是使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信号源共轭匹配 :目的是使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微波传输系统的匹配问题 (a)匹配前 (b)匹配后 匹配前 匹配后
a.
−2 Rin ( Rin + Rg ) 1 + =0 2 2 2 2 2 ( Rin + Rg ) + ( X in + X g ) [( Rin + Rg ) + ( X in + X g ) ]
2 2 Rg − Rin + ( X in + X g ) 2 = 0
∂P ∂P =0 ∂Rin
Microwave Technique
〖解〗由:

Z L + jZ c tg β z U (z) Z i (z) = = Zc I (z) Z c + jZ L tg β z
0 + jZ c tg β l Z = Zc = jZ c tg β l Z c + j 0 tg β l ∞ + jZ c tg β l Zc oc Z in = Z c = Z c + j ∞ tg β l jtg β l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三部分) 部分)
Microwave Technique
阻抗圆图
导纳圆图
Microwave Technique
的负载,接在50Ω传输线上,线长为0.15λ,求负 例2.3 ZL=100+j50 Ω 的负载,接在 Ω传输线上,线长为 , 载导纳和输入阻抗。 载导纳和输入阻抗。 解: zL=ZL/Z0=2+j1 旋转180° 等|Γ|圆旋转 Γ ° yL=0.4-j0.2 YL=yLY0=yL/Z0=0.008-j0.004 S 等|Γ|圆朝源转0.15λ: Γ 圆朝源转 yin=0.61+j0.66 旋转180°得输入阻抗 等|Γ|圆旋转 Γ ° zin=0.76-j0.8 Zin=zinZ0=38+j40
RL + jZ 1 R + jZ 1 tan β l tan β l = Z1 L = Z1 Z1 Z 1 + jR L tan β l + jR L tan β l
βl → π / 2
=
Z 12 RL
Γ=0,则Zin=Z0,此时特征阻抗Z1为:
Microwave Technique
Z1 = Z 0 R1
0.157
z

L
= 0.57 + j1.5
Hale Waihona Puke Z L = 28.5 + j 75(Ω)
Microwave Technique
0.337
2.4.2 开槽线
一个X波段的波导开槽线 图2.13 一个 波段的波导开槽线 在端接负载的传输线上进行驻波电场振幅取样测量, 在端接负载的传输线上进行驻波电场振幅取样测量, 通过两个量的测量,得到负载的阻抗值。 通过两个量的测量,得到负载的阻抗值。
Microwave Technique
2.6 源和负载失配 与低频电路设计不同,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 与低频电路设计不同,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包括天线 的设计) 不管是无源电路还是有源电路, 的设计),不管是无源电路还是有源电路,都必须考虑其阻抗 匹配问题。 匹配问题。阻抗匹配网络是设计微波电路和系统时采用最多 的电路元件。 的电路元件。
Microwave Technique

Yin
ZL
YL
Zin
测得传输线终端短路时输入阻抗为+ 〖例〗 测得传输线终端短路时输入阻抗为+j106 Ω ,开路时输 入阻抗为- 23.6Ω 终端接实际负载时的输入阻抗 负载时的输入阻抗Z 25- 入阻抗为-j 23.6Ω,终端接实际负载时的输入阻抗Zin=25-j70 负载阻抗值。 Ω。求:负载阻抗值。
如何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如何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Microwave Technique
3、共轭匹配: 共轭匹配:
假定信号源内阻抗固定, 假定信号源内阻抗固定,可改变输入阻抗Zin使信号源传送 给负载ZL的功率最大。 的功率最大。
Rin 1 2 P = | Vg | 2 ( Rin + Rg ) 2 + ( X in + X g ) 2
Z L = (0.77 + j1.48) × 50 = 38.5 + j 74(Ω)
Microwave Technique
例2.4
求ZL
0
1
2
3
4
5
SWR=1.5 0 1 2 3 4 5
θ
Γ = 0.2e
j 86.4 o
= 0.0126 + j 0.1996
Microwave Technique
1+ Γ Z L = 50 = 47.3 + j19.7 1− Γ
Microwave Technique
Zo为 的无耗线上测得SWR SWR为 电压驻波最小点出现在距负载λ 例 在Zo为50 Ω的无耗线上测得SWR为5,电压驻波最小点出现在距负载λ/3 如图所示,求负载阻抗值。 处,如图所示,求负载阻抗值。 电压驻波最小点r 0.2,在阻抗圆图实轴左半径上, 〖 解 〗电压驻波最小点rmin=l/5 =0.2,在阻抗圆图实轴左半径上,如图 点沿等SWR 的圆(等反射系数圆)反时针旋转(朝负载) SWR= 所示。 所示。 以rmin点沿等SWR=5的圆(等反射系数圆)反时针旋转(朝负载) λ/3 得到ZL=0.77十j1.48,故得负载阻抗为: 得到Z 0.77十 1.48,故得负载阻抗为:
Z in = Z g
Rin = Rg
X in = X g
总反射系数为零: 总反射系数为零: Γ = 0 (负载可能不匹配,即传输线上可能有驻波) 负载可能不匹配,即传输线上可能有驻波)
Rg 1 2 P = | Vg | 小于(2.76)式(有载线未与源匹配) 小于 式 有载线未与源匹配) 2 2 2 4( R g + X g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