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固定化
固定化技术
一、固定化酶的概念
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 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水溶性酶 水不溶性载体
固定化技术 水不溶性酶 ( 固相酶)
酶的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酶
酶 可溶 间歇 固定化
吸附
包埋
间歇
交联
连续
结合
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 2.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反复分批反应和装柱连续反应; 3.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 4.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 5.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6.较游离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7.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 8.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吸附法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 硅藻土、羟基磷灰石等。 优点: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引起 酶失活,载体廉价,而且可反复使用。 缺点:结合力弱,易解吸附由于靠物 理吸附作用,结合力较弱,酶与载体 结合不牢固而容易脱落,所以使用受 到一定的限制。
吸附法
(1)常用载体
无机物
活性炭、白陶土、 氧化铝、多孔玻璃、 硅胶、碳酸钙凝胶 有机物 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麸质、大孔树脂、 DEAE纤维素、 DEAE葡聚糖凝胶
共价键结合法
酶与不溶于水的载体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制备 固定化酶的方法。即,通过化学共价键,把与酶 蛋白活性无关的氨基酸功能基团连接在不溶于水 的载体上。
(1)酶与载体反应的主要功能基团
游离羟基:肽链C-末端的α –羧基,天门冬酰氨酸 ,谷氨酸的β-γ羧基 游离氨基:肽链N-末端的δ -氨基, 赖氨酸ε -氨基 巯基:半胱氨酸 羟基:丝氨酸,苏氨酸 酚基:酪氨酸 咪唑基:组氨酸
2)、制备固定化酶遵循基本原则: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及专一性。 ( 2 )固定化应该有利于生产自动化、连续化。 (3)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尽可能不妨 碍酶与底物的接近,以提高产品的产量。 (4)酶与载体必须结合牢固,从而使固定化酶能 回收贮藏,利于重复使用。 (5)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所选载体不与 废物、产物或反应液发生化学反应。 (6)固定化酶成本要低,以利于工业使用。
共价键结合法
(2)所用载体
重氮化法:具有氨基的不溶性载体(R-NH2)。 以稀盐酸和亚硝酸钠作用形成重氮化合物。 多糖类衍生物、氨基酸共聚物、多孔玻璃 烷 化 法:卤族的乙酰衍生物(氯乙酰纤维素、溴乙酰纤 维素、碘乙酰纤维素) 含卤族的高聚物(氟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共聚物)
共价键结合法
(3)固定化酶的制备机理
常用载体:硅胶、离子交换树脂。
交联法
• 酶分子;(a)酶分子之间用双功能基团的化学交联试剂相互交联成水不溶性
的固定化酶;(b)酶分子被偶联到水不溶性载体上形成水不溶性的固定化酶
酶分子之间共价交联和与水不溶性载体共价偶联
优点:结合牢固,可以长时间使 用. 缺点:反应条件剧烈,酶活力损 失大,制备成的固定化酶颗粒 较小,使用不方便。
缺点: 单体很活跃。在胶囊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防
治酶的失活和变性。
首先被采用包埋法的是:
• 固定化胰蛋白酶
第四章 酶的固定化
酶应用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酶的稳定性较差:除了某些耐高温的酶,如α -淀粉酶等; 和胃蛋白酶等可以耐受较低的pH条件以外,大多数的酶在 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离子等外界因素影响下,都容 易变性失活。 酶的一次性使用:酶一般都是在溶液中与底物反应,这样 酶在反应系统中,与底物和产物混在一起,反应结束后, 即使酶仍有很高的活力,也难于回收利用。这种一次性使 用酶的方式,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而且难于连续化生产。 产物的分离纯化较困难:酶反应后成为杂质与产物混在一 起,无疑给产物的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酶的固定化方法
酶的固定化方法很多,但对任何酶都适用的 方法是没有的。酶的固定化方法通常按照用于 结合的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大体可概括 为四种类型: 1.吸附法; 2.结合法; 3.交联法; 4.包埋法
1.吸附法
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 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 的方法称为物理吸附法。
(2)固定化酶的制备机理
所用载体具有活性,可将酶吸附到载体上。
(3)优缺点
优点:酶蛋白活性中心不易被破坏,完整保持酶的 高级结构;方法简单,成本低。 缺点:酶吸附不牢固,易脱落; 防止吸附酶的蛋白质与载体发生变性反应
吸附法固定化酶举例
载体 固定化酶
α -淀粉酶、β -淀粉酶 蔗糖转化酶、葡萄糖淀粉酶 核糖核酸酶、木瓜蛋白酶 脂肪酶、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氧化酶
乙二醇、多元醇
聚异氰衍生物
聚胺、聚酯
三步:
1
A 乳化分散:取含有酶和亲水性单体的水溶液,在不 溶于水的有机溶媒中充分乳化。
B 表面聚合:将含有疏水性单体的有机溶媒加入到上 述乳化液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薄膜把酶包围起 来形成微型胶囊球。 C 清洗:反应完成后,用有机溶剂洗去未反应的剩 余单体。
微型胶囊法形成的固定化酶
亮氨酸氨肽酶 胰蛋白酶、核糖核酸酶 Β-淀粉液化酶
活性炭
多孔玻璃 氧化铝 碳酸钙凝胶 纤维素 麸素
硅胶
磷酸化酶
2.结合法
选择适宜的载体,使之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酶结合在一 起的固定化方法称为结合法。 根据酶与载体结合的化学键不同,可分为共价结合法和离 子结合法。 离子键结合法: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称为离子键结合法。离子键结合法所使用的载体是某些不 溶于水的离子交换剂。常用的有DEAE-纤维素、TEAE-纤维 素、DEAE-葡聚糖凝胶等。 共价键结合法:通过共价键将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称为共价键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所采用的载体主要有: 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甲壳质、氨基酸共聚 物、甲基丙稀醇共聚物等。 酶分子中可以形成共价键的基团主要有:氨基、羧基、巯 基、羟基、酚基和咪唑基等。要使载体与酶形成共价键, 必须首先使载体活化。
胶囊制法 囊膜的素材 尼龙 表面聚合法 应用的酶 乳糖酶 羧基脱氢酶
聚合脲
聚苯乙烯
天门冬酰胺酶
过氧化氢酶 脂肪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天门冬酰胺酶 天门冬酰胺酶
液中干燥法
相分离法 硝酸纤维素
火棉胶
微型胶囊法优缺点
优点: A 制备条件温和,制得的胶囊不易变化。
B 能很好地保存天然酶的活性和特性。 C 大小可任意调节,制备时间短。
4.包埋法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 固定化的方法。 载体:琼脂、海藻酸钠、明胶聚丙烯酰胺等 包埋法可分为凝胶包埋法和微胶囊法。 凝胶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凝胶内部的微
孔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含酶菌体。大多 数为球状或片状,也可按需要制成其他形状。常用的凝胶 有琼脂凝胶、海藻酸钙凝胶、角叉菜胶、明胶等天然凝胶 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光交联树脂等合成凝胶。
制备的固定化酶
凝胶或膜 聚丙烯酰胺凝胶 酶 α、β-淀粉酶 葡萄糖氧化酶 乳酸脱氢酶 胆碱酯酶 青霉素酰胺酶
淀粉 琼脂
微型胶囊法
(1)原理 把酶包在超薄半透性 的聚合物膜中,制成 球状含酶微型胶囊。
特点
微囊直径几微米~几百微米。 低分子底物可以自由通过并进入微囊内。
与酶反应后的生成物被排除在微囊外,
(3)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便,处理条件温和,酶的高级结构 和活性中心不易破坏,有利于制备高活性 酶 缺点:载体与酶的结合力较弱,在高离子强度下 酶易从载体上脱落
第一个离子结合法固定化酶: DEAE-Cellulose 固定化过氧化氢酶
第一个工业化的固定化酶: DEAE-Sephadex A-50 固定化氨基酰化酶
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体结合牢固, 可以长时间使用。但由于交联反应条件较激烈, 酶分子的多个基团被交联,致使酶活力损失较 大,而且制备成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体的颗 粒较小,给使用带来不便。为此,可将交联法 与吸附法或包埋法联合使用,以取长补短。
先将酶吸附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再用双功能试剂 戊二醛与酶蛋白的氨基之间交联起来,形成酶网包围在 载体表面。
3.交联法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间发生交联 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称为交联法。 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己二 胺等、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苯等。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
戊二醛有两个醛基,这两个醛基都可与酶或蛋 白质的游离氨基反应,形成席夫(Schiff)碱, 而使酶或菌体蛋白交联,制成固定化酶或固定 化菌体。
微胶囊法:将酶包埋在由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
内,制成固定化酶。常用于制备固定化酶的半透膜有聚酰 胺膜、火棉胶膜等。
包埋法
凝胶包埋法(以丙烯酰胺为材料是最常用的方法)丙烯酰 胺氢气
固定化 酶
光照 切 割 聚合反应 凝胶酶块
酶液
N,N- 双丙烯 酰胺
催化剂:四 甲基乙二胺 、明矾胺
引聚剂:
过硫酸钾、核黄素
三、酶的固定化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1)、固定化酶操作的注意事项
活性中心:保护酶的催化作用,并使酶的活性中心的 氨基酸基团固有的高级结构不受到损害,在制备固定 化酶时,需要在非常严密的条件下进行。 功能基团:如游离的氨基、羧基、半胱氨酸的巯基、 组氨酸的咪唑基、酪氨酸的酚基、丝氨酸和苏氨酸的 羟基等,当这些功能基团位于酶的活性中心时,要求 不参与酶的固定化结合。 酶的高级结构:要避免用高温、强酸、强碱等处理, 而且有机溶剂、高浓度的盐也会使酶变性、失活,因 此,操作应尽量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缺点:
1.由于多一步固定化操作,存在酶固定化过程中的活性收率损 失; 2.多了固定化载体成本费用及固定化操作费用,并且固定化酶 颗粒的扩散阻力作用会使酶的反应速率下降; 3.比较适用于水溶性的底物和小分子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