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有效排痰的方
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
急诊icu 杨杰
学习目标
• 了解排痰的目的、方法,掌握其适应症 和禁忌症 • 掌握刺激咳嗽、有效咳嗽、叩背震颤、 体位引流及相关仪器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排痰的目的
•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淤积 • 提高药效,促进病情恢复 • 预防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
影响排痰效果的因素
相关因素
• 气道粘膜纤毛清除功能
湿化装置
临床上常用的湿化装置分为主动加热 湿化器和被动加热湿化器即“人工鼻” 以及雾化加湿器。
主动加热湿化器工作原理是将无菌蒸馏水加热, 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混合,达到对吸入气体 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
人工鼻
由数层吸水和亲水材料制成的细孔纱 网制成,使用时连接在人工气道与Y形接 头之间。原理是将呼出气中的水、水分和 热量吸收,以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湿化, 减少呼吸道水分的丢失。
协助排痰方法
• • • • • • • 有效咳嗽 四字诀 湿、翻、拍、咳(吸) 刺激咳嗽 翻身、叩击排痰 气道湿化、雾化 震颤排痰 振动排痰仪 体位引流
选择排痰方法
项 目 有效咳嗽 刺激咳嗽 体位引流 扣击震颤 适应症 神志清醒,能够配合,痰多粘稠,不宜咳出和 术后病人 嗜睡或昏睡,无咳嗽或咳嗽反射较弱,排痰障 碍 支气管-肺疾病有大量痰液者 长期卧床,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和长期建立人 工气道者
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可中小 湿啰音同时存在 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按啰音响亮程度分: 响亮性、非响亮性湿啰音, 另分为粗、中、细湿啰音和捻发音
吸气及呼气均可听到,但以呼 气时明显
部位易变换,在瞬间内数量可 明显增减。 与咳嗽关系不明显 按音调高低分: 高调—哮鸣音 低调干啰音—鼾音
分类
粗湿啰音
中湿啰音
叩击和震颤禁忌症
• 未引流的气胸、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 疏松;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 胸壁疼痛剧烈、肿瘤部位、肺栓塞、栓子。 • 任何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气道湿化
•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先用雾化吸入、 应用祛痰药稀释痰液或应用湿化装置 • 无心肾功能不全每日饮水1500ML以上
结构与工作原理
呼出相
干冷气体 (至病人回路端)
呼吸机
吸入相
干冷空气 (来自病人回路) 加热、湿化
冷却、凝结
温湿气体 (来自病人)
温湿气体 (至病人)
病人
雾化加湿器
雾化加湿器是利用射流原理将水滴 撞击成微小颗粒,悬浮于吸入气流中一 起进入气道达到湿化目的。
湿化的注意事项
防止窒息: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 管,治疗后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排痰,尤 其是体弱、无力咳嗽者。 防止感染:按规定消毒吸入装置和病房环境,严 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呼吸道感染。
评估内容
• • • • 神志,理解配合程度 咳嗽能力 病情,诊断,生命体征 看胸片结果确定病灶、胸部听诊确定湿罗 音集中部位(上中下肺、特别注意肺底的 听诊,每个部位听一个呼吸周期)
听诊顺序
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 背部,而且要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
听诊部位
肩胛区 锁骨上窝 锁骨中线
振动排痰仪
是根据临床胸部物理治疗原理,在病人身体表面产生 特定方向周期变化的治疗力。 其中垂直方向治疗力产生的叩击、震颤可促使呼吸道 粘膜表面粘液和代谢物松弛和液化;水平方向治疗力产生 的定向挤推、震颤帮助已液化的粘液按照选择的方向(如 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
优点:
• 体位灵活摆放
吸痰
危重、年老体弱、新生儿、神志不清、人工气 道等不能进行有效咳嗽者
排除禁忌症
• 咯血、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忌体位引流 以下禁忌扣击和震颤: • 脑出血急性期(7-10天),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 颅内手术后7天以内。 • 咯血、肺大泡 • 低血压、肺水肿、心血管不稳定,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史。 • 未引流的气胸、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近期 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 胸壁疼痛剧烈、肿瘤部位、肺栓塞。
腋后线 腋前线 肩胛下区 腋后线
肺部解剖图
正常呼吸音
特征 强度 支气管呼吸音 响亮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中等 肺泡呼吸音 柔和
音调
高
中等
低
正常听诊 区域
喉部、胸骨上窝、 背部第6、7颈椎、 第1、2胸椎附近
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 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 右肺尖
大部分肺野
吸入的空气在声门、 空气在细支气管 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 产生机理 气管或主支气管形 和肺泡内进出移 吸音特点的混合性呼吸音 成湍流产生的声音 动的结果
细湿啰音
捻发音
别称
大水泡音
中水泡音
小水泡音
发生部位
气管、主支气管、 中等大小支气 空洞部位 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和肺 泡
出现时期
吸气早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吸气中期
吸气后期
吸气终末
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意义 肺水肿、肺结核、 肺脓肿空洞
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细 肺淤血、肺泡 支气管炎、肺淤 炎、肺炎早期、 血、肺梗死、弥 老年人、长期 漫性肺间质纤维 卧床者 化
• 操作力度和频率可调 控
• 低频冲击力可到达细 小支气管 • 有垂直力和水平力, 易于排出痰液 • 感染的部位多停留时 间
使用方法
选择合适叩拍接头(年老体弱、胸部外伤者适 宜选用轭状或圆形海绵接头,青壮年可用圆形 滑面橡皮接头,胸腔引流管患者宜用小号圆形 海绵接头)
• 分为叩拍和振动两种模式,初始频率20 次/秒,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等调节频率 (治疗频率范围为20-35次/秒) • 治疗病变部位,先叩拍3-5分钟,再振动 3-5分钟(叩拍:振动频率减小,振动部 位与操作柄垂直;振动:振动频率增大, 振动部位与操作柄平行) • 由外向内,由下向上(下肺)、由上向 下(上肺)
• 原则:抬高患肺位置,使引流支气管开口 向下 • 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及病人自身体验,采 取相应的体位。
• 先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然后进行另一部 位
体位摆放
操作方法及步骤
• 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作体位引流。如病变在下叶 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位;如位上叶,则采 取坐位或其它适当姿势,以利引流。 • 引流时,瞩病人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护理人员用 手(手心屈曲呈凹状)轻拍患者胸或背部,自背下部向 上进行,直到痰液排尽,或使用机械震动器,将聚积的 分泌物松动,并使其移动,易于咳出或引流。每日3-4 次,每次15-30 分钟。
注意事项
• 引流应在饭前进行,一般在早晚进行,因饭后 易致呕吐。 • 说服病人配合引流治疗,引流时鼓励病人适当 咳嗽。 • 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咯血、发绀、 头晕、出汗、疲劳等情况,如有上述症状应随 时终止体位引流。 • 引流体位不宜刻板执行,必须采用病人即能接 受,又易于排痰的体位。
四、机械吸痰
频率:3-5次/秒 时间:3-5分钟/肺叶
叩背震颤要点
• 至少在饭后 2h进行,以避免发生呕吐。 • 避开脊柱、骨突处、肾脏 • 注意叩击的力度, 用力不可过猛,以免肋骨骨折、肺 泡破裂 • 同时鼓励病人有效咳嗽 • 根据其耐受情况,操作可持续 5-15min左右,加震颤 共15-20分钟,每日2-3次。 • 操作中出现呼吸困难与紫绀,立即停止,吸痰\吸氧
有效咳痰注意事项
• 有伤口者,双手按于切口两侧,减轻疼痛 • 可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以借助腹肌、膈肌力 量咳嗽 • 颈椎损伤者,护士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力以 替代腹肌力量 • 若出现紫绀、气促、痰液梗阻,立即吸痰吸氧
二、叩背排痰
是指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 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 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 咳嗽排出体外。
避免湿化过度:过度湿化可引起粘膜水肿、 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加,甚至诱发支气管 痉挛;也可导致体内水潴留,加重心脏负荷。 要观察患者情况,湿化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以10-20min为宜。在加热湿化过程中应避免 过高温度,温度过高(﹥40°C)可以引起 呼吸道灼伤,损害气道黏膜纤毛运动;温度 过低可以诱发哮喘、寒战。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肺泡呼吸音增强
出现部位
可在局部、单侧、双侧
可在单侧、双侧
产生原因
肺泡内的空气流量减少 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减慢 呼吸音传导障碍
肺泡内的空气流量增多 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加快 呼吸运动和通气功能增强
临床意义
胸廓活动受限——胸痛、肋软骨骨化、 肋骨切除 呼吸深长——酸中毒 呼吸肌疾病—重症肌无力、膈肌瘫痪、 呼吸深长和增快——运动、 膈肌升高 发热、代谢亢进 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 呼吸运动增强——贫血 狭窄 一侧肺泡呼吸音增强—— 压迫性肺膨胀不全——胸腔积液、气胸 健侧代偿 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部巨大肿瘤
• 时机: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 • 体位:侧卧或坐位,扣击部位垫薄毛巾 • 频率:每个部位1-3分钟,每分钟120-130 次 • 原则:从下至上,从外向内,背部第十肋 间隙,胸部第六肋间隙开始
方法:手似杯状,掌指关节屈曲120度, 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的力 量,有节律叩击,叩击力量适中,以病 人能耐受为宜;每次叩击时间以5-15min 为宜,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叩击音 则表明手法正确。
• 吸痰管吸痰
〈
非人工气道吸引
〈
经口吸痰 经鼻吸痰 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吸痰
人工气道吸引
〈
开放性吸痰:适用于所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 密闭性吸痰:适用于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
• 气管镜下吸痰、肺泡灌洗
四、机械吸痰
刺激咳嗽的技巧
• 用手轻压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或按压 胸骨上窝的气管,并同时横向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