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糖类(第一章)

生物化学糖类(第一章)


2、化学性质:
• (1)异构化:弱碱或稀强碱可引起单糖的分子重排,通过烯 醇化中间体转变。体内通过异构酶催化。
• (2)单糖的氧化(单糖的还原性) • 在碱性溶液中,醛基、酮基变成烯二醇,具还原性,能 还原金属离子,如Cu2+、Ag+、Hg2+、Bi3+等,糖本身被氧 化成醛糖酸及其他产物。 • Fehling试剂:酒石酸钾钠(柠檬酸钠),氢氧化钠(氢 氧化钾),硫酸铜 Benedict试剂:柠檬酸、碳酸钠、硫酸铜
二、单糖的性质
• 1、物理性质 • 旋光性:几乎所有的单糖(二羟丙酮例外)及其衍生物都有旋 光性。使偏振光振动面右旋的称为右旋物质用(+)表示,左 旋的称为左旋物质用(-)表示。 • 比旋光值:是指单位浓度的物质在1 dm长的旋光管内,20℃ 钠光下的旋光值(或称比旋光度)用[α]20D 表示: • α× 100 • [α]20D = —————— • L × C • α:测定的旋光值;L:旋光管的长度,以分米(dm)表示;C: 旋光物质水溶液的浓度,以g/100mL表示;20为20℃;D:表示 钠光。λ:5890-5896A°。
在左边的为L-型。自然界中D-型单糖占优势。
• 构型是人为规定的,与异构体的旋光性无对应关 系,包括旋光方向、旋光度。 • 书写时常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
由D-甘油醛衍生的 C4-C6单糖:
由D-酮糖衍 生的单糖:
• 单糖分子中存在n个不对称(手性)碳原子,则形 成2n个异构体。例如: 碳原子数 不对称碳原子数n(异构体数2n) 醛糖 酮糖 三碳糖 甘油醛1(2) 二羟丙酮0(0) 四碳糖 赤藓糖2(4) 赤藓酮糖1(2) 五碳糖 核糖3(8) 核酮糖2(4) 六碳糖 葡萄糖4(16) 果糖3(8) • 对映体(对称异构体)(antipode):两种不能重叠 而互为镜像的异构体.对映体之间只有旋光方向的不 同,其他理化性质没有差异。 • 单糖分子的D-型和L-型互为对映体,含n个C*的化合 物,组成2n/2对对映体。
COOH ∣ (CHOH)4 ∣ CH2OH
Br2水
CHO COOH ∣ HNO3 ∣ (CHOH)4 (CHOH)4 ∣ ∣ CH2OH COOH
葡萄糖酸
葡萄糖
体内 CHO ∣ (CHOH)4 ∣ COOH 葡萄糖醛酸
葡萄糖二酸
• (3)单糖的还原:在一定的条件下,单糖中的醛基或 酮基可被还原生成醇基,生成多羟基醇,称为糖醇。
第一章 糖 类 (Carbohydrate )
本章内容
• 糖类的定义、分类、命名及生物学功能
• 单糖的结构、性质及其衍生物 • 寡糖的结构、性质与功能 • 多糖的种类、结构及作用 • 糖类的鉴定、提取与纯化
第一节
概论
一、糖(carbohydrate ,saccharide)的定义
•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多羟基醛或多羟 基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的总称,是自然界最丰 富的有机物质。旧称碳水化合物,可用实验式 Cn(H2O)m表示。 • 例外:CH2O(甲醛)、C2(H2O)2(醋酸)、 C3(H2O)3(乳酸)符合实验式但不是糖;而 C6H12O5(鼠李糖)、 C5H10O4(脱氧核糖)属糖 但氢氧之比不是2:1。
• 差向异构体(表异构体)(epimer):两种旋光异 构体在构型上只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差异。如: D-葡萄糖与D-半乳糖、D-甘露糖、D-阿洛糖。
HO-
-OH
HO-
• 2、环状结构: • 实验证明葡萄糖的性质与一般醛类有不同,链状 结构不是唯一结构,还具有环状结构。 • 醛或酮与醇可进行亲核加成而形成半缩醛(半缩 酮),若羟基和羰基处于同一分子内则可发生分 子内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半缩酮)。
• (7)单糖脱水(无机酸的作用):单糖与浓硫酸、浓盐 酸作用即脱水生成糠醛(呋喃醛)或糠醛衍生物。
• 糠醛及羟甲基糠醛都能与酚类产生各种有色物质, 可作为鉴别糖类的基础。 • 糠醛及衍生物+α-萘酚→紫红色缩合物(Molisch 实验,鉴定糖)。 • 酮糖→羟甲基糠醛+间苯二酚→红色缩合物 (Seliwanoff实验,快速)。 • 戊糖→糠醛+间苯三酚→朱红色(Tollen实验,快 速;己糖反应慢,黄色)。 • 戊糖→糠醛+甲基间苯二酚→蓝绿色(Bial实验, 己糖反应慢,樱红色)。 • 脱氧核糖在酸作用下生成ω-羟基-γ-酮戊醛, 遇二苯胺呈蓝色,常用二苯胺反应测DNA含量。
1CH2OH
甘油醛(醛糖)
=O
二羟丙酮(酮糖)
D-果糖
• 构型(configuration):指分子(立体异构体)内各原子 或取代基团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使该分子具有特定的 立体形式。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 不对称碳原子(asymmetric carbon atom):是指与四个 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共价连接并因而失去对称性的四面体碳, 也称手性碳原子(chiral carbon atom),不对称中心或 手性中心,常用C*表示。 • 旋光性(optical activity):当平面偏振光通过旋光物 质时光的偏振面会向左(-)或向右(+)旋转,旋光物质 使平面偏振光旋转的能力称为旋光性,光学活性或旋光度。 含有C*的物质具有旋光性。 • 单糖分子中存在数量不等的不对称(手性)碳原子,可形 成数量不等的旋光异构体,各异构体的旋光性不同。
• 变旋性(mutarotation):一个旋光体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 改变的现象,这是分子立体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 • 例如: • α-D-葡萄糖 = 平衡混合物 = β-D-葡萄糖 • +112.2° +52.5° +18.7° • α-D-果糖 = 平衡混合物 = β-D-果糖 • -21° -92° -133.5o • 许多单糖及其衍生物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变旋现象,是由于吡喃 糖、呋喃糖或糖苷随着α-和β-异构体达到平衡而发生比旋光 度变化的结果。 • 溶解度:单糖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丙酮等非 极性有机溶剂。 • 甜度:单糖有甜味,常用蔗糖作参考物。P18,表1-2。
• 单糖有D-型和L-型两种异构体,以甘油醛作为标准人为规定:
CH2OH
OH
OH
OH
OH
OH
D(+)-葡萄糖
• -OH在甘油醛不对称碳原子右边的为D-型,左边的
为L-型。
• 由D-甘油醛糖衍生出来的单糖为D-型糖,由L-甘
油醛糖衍生出来的单糖为L-型糖。
• 单糖构型的确定:将分子中离羰基最远的C*上-OH 的空间排布与甘油醛比较,-OH在右边的为D-型,
• (4)单糖的成脎作用:单糖的醛基或酮基可与苯肼、 氢氰酸、羟氨等起加合作用。
• 糖脎相当稳定且不溶于水,是黄色晶体。D-葡萄糖、 D-甘露糖、D-果糖生成同一种糖脎。从糖脎的形状、 熔点可鉴别糖的种类。
• (5)成酯作用:单糖的一切羟基包括异头碳羟 基都可与酸结合形成酯。
• 生物体内单糖与磷酸生成各种磷酸酯,如G-6-P、G-1-P、 F-1-P、F-1,6-2P等。
• (8)氨基化:单糖分子中的羟基(C-2,C-3)可被 -NH2基取代而产生氨基糖,称为糖胺。
• 氨基糖多以乙酰氨基糖形式存在,N-乙酰D-葡糖胺(NAG)、N乙酰胞壁酸(NAM)、N-乙酰神经氨酸(又称唾液酸,NAN)。
• (9)脱氧:单糖的羟基失去氧生成脱氧糖。常见 的有脱氧核糖,脱氧甘露糖(鼠李糖),脱氧半 乳糖(岩藻糖)。
Haworth式
书写规则: 1、Fischer式左边的基 团写在环的上方,右边 的基团写在环的下方; 2、环外碳在上方的为D 型,在下方的为L型; 3、异头碳羟基与末端 羟甲基呈反式的为α型, 顺式的为β型; 4、酮糖的第1位碳及其 基团写在环平面上的为 α型,环平面下的为β 型。
• 3、单糖的构象 • 构象(conformation):有机化合物结构中一切原子 沿共价键转动而产生的不同空间结构。构象的改变不 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 单糖由于成环后各原子的旋转受到一定牵制,可折叠 成椅式和船式两种构象。椅式较稳定,在水溶液中椅 式和船式可互变。
• 除了羰基外,单糖分子中的羟基也能被氧化, 氧化的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相同: • (1)醛糖可被溴水氧化成醛糖酸,在溶液中常 以内酯的形式存在。酮糖不能被溴水氧化,可将 醛糖和酮糖区分开来。 • (2)氧化能力更强的稀硝酸,不仅氧化醛基还 氧化伯醇基生成醛糖二酸。 • (3)在体内,相应的酶专门催化伯醇基而保留 醛基生成糖醛酸,参加代谢。 • (4)在生物体内单糖可彻底被氧化成H20,CO2
• 单糖由直链结构变成环状结构后,羰基碳原子成 为新的手性中心,转变为不对称碳原子,称为异 头碳,由此又产生一对异构体,称为异头物。 • 异头碳(anomeric carbon):环化单糖中氧化数 最高的碳原子。 • 异头物(anomer):仅在异头碳上具有不同构型 的糖分子的两种异构体。 • 异头碳的羟基与最末的手性碳原子的羟基具有相 同取向的异构体为α-异头物,相反取向的为β异头物。 • α-异头物与β-异头物不是对映体。
• 异头物在水溶液中通过直链(开链)形式互变(差向异构化), 经一定时间达到平衡,这是产生变旋的原因。
<0.半缩醛是5元环或6元环结构,环结构中含氧原子,来自 半缩醛的羟基,是个杂环结构。这种结构类似吡喃和呋喃,相应 称为吡喃糖(pyranose),呋喃糖(furanose)。
三、糖的分类与命名
• 根据糖类能否水解和水解后产物分为: • 1、单糖(monosaccharides):是糖类物质中最简单的一 种,不能再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类物质。包括丙糖、丁 糖、戊糖、己糖、庚糖,其中戊糖、己糖分布广、作用大, 如核糖、脱氧核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半 乳糖、甘露糖等。 • 2、寡糖(oligosaccharides):由2~10个单糖分子缩合 而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 3、多糖(polysaccharides):是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或 单糖衍生物缩合失水而成,加水降解后生成许多分子单糖。 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纤维素、琼脂、果胶、糖胺聚 糖等。 • 4、复合糖(compound saccharides):由糖类与非糖物质 结合而成,如糖脂、肽聚糖、蛋白聚糖、糖蛋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