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及作品《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卓越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贝尚松;12岁开始写诗;1841年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成为贵族院议员;1851年12月由于路易•拿破仑的政变而流亡,1870年返回祖国,受到人民热烈欢迎;1885年5月22日逝世,葬于先贤祠。
雨果一生精力旺盛,才思过人,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颂歌和杂诗》,剧本《欧那尼》,及中篇小说《穷汉克洛德》。
我们这里所要说的是有关于《悲惨世界》这部作品的的赏析。
雨果整整花了16年的时间与精力精心创作了这部鸿篇巨制,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关这部作品,我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草草的读完了,读完之后也不知道究竟读到了些什么,好像小孩过家家,得过且过了似的,也没深究,在读完作品荒废了三个月之后,我无意中感觉到了我的笔法之中好像有雨果的那种幽默,浪漫似的,这才让我又重新回过头来审视这篇名著,如今要写一篇关于我喜欢作品的赏析,我毫不犹豫的就想起了,雨果以及他的作品《悲惨世界》,喜欢就是喜欢,没有原因的,我甚至喜欢雨果这个那个年代的所有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我读的书并不多,但凡读过的都不是很熟悉了,就上星期读的,到了今天,我也会忘得一干二净,可是《悲惨世界》,久久不能忘怀,也许更我的性格有关吧,对于一个性情孤僻,性格内向,遭受过重大灾难的孩子来说,兴许《悲惨世界》这样的作品可以给他受伤的心灵以寄托吧,不罗嗦了,我们进入正题,但是这也并不完全是啰嗦,在这里缺少了这点,我想就没说服力了对于我下文提到的一些观点。
雨果的生平可以说是还可以,就他的家境壮况来说;但是生在乱世,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回萌生出一颗心,一颗对穷苦大众以及那些悲惨之人的怜悯之心,雨果恰逢法国乱世,社会动荡,人民大众饱受残酷的年代,正因为他的良知给我们现今社会留下了这宝贵的人类世界的黑暗镜子,它时时刻刻警示着现代社会,不要在滋生出那种惨绝人寰的黑暗,来扼杀那些正处在悲惨边缘的人。
所以这部作品不仅浪漫而且现实,对于一个浪漫主义的作家来说,写现实,无异于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但是雨果还是本着他对悲惨大众的怜悯之心去完成了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文章内容幽默可爱,文笔清楚明白,生动形象,辞藻实而不华,浅显易懂,整体文章读起来平易近人。
我认为这就是奇迹,也许现实主义作家都不可能做到这点。
现在我爱不释手对它,如果我有钱了,我就买一部《悲惨世界》,珍藏。
这只是我的想法,其他人还真不喜欢看呢,因为我希望大家都是生活的积极者,只有我这样的性情孤僻的人会
喜欢这种作品,我感觉这书是为我编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