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蚕学教学大纲

养蚕学教学大纲

《养蚕学》教学大纲总学时:27学时学分: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课程代码:1900050 面向专业:蚕学大纲执笔人:王洪利大纲审定人:牟志美一、说明1、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养蚕学》是研究家蚕饲养、生产蚕茧,为纺织工业提供制丝原料的学科。

养蚕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饲养环境的性质、规律与养蚕生产的关系,调控饲养环境和相应的饲养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等,以达到蚕茧生产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养蚕学》主要涉及养蚕的生态环境与饲养技术,要求学生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以适应将来从事养蚕生产的科技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

《养蚕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学习《养蚕学》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学习养蚕的科学技术,掌握和运用消毒、催青、收蚁、养蚕布局、春蚕和夏秋蚕饲养及上簇、采茧等技术。

实践技能方面:《养蚕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以实习和实验结合在一起进行实习实验技能的锻炼。

要求学生对实习实验能够结合理论学习深入钻研、消化吸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写出实习实验的课程论文。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养蚕学》是蚕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全面学习生物学科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蚕体解剖生理学》、《蚕病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同时,本课程又是《家蚕良种繁育学》的基础。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养蚕前的准备(3学时)养蚕前对全年饲养的次数、时期、比例等应进行合理布局,制定好生产计划,选用适合当地饲养的蚕品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相结合进行。

第一节养蚕布局第二节蚕品种选择及现行蚕品种本章重点难点:1、养蚕合理布局。

养蚕布局合理与否,关系到养蚕的成绩,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劳力及养蚕设备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全年的饲养次数、时期、比例、蚕品种等。

2、如何选用现行蚕品种。

蚕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季节、地区和当地技术条件来决定。

春季叶质好,气候适宜,有利于稳产高产蚕茧,应选用多丝量蚕品种。

夏秋期一般饲养耐高温,体质强健的品种。

思考题: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好全年养蚕的生产布局?并制定一份10亩桑园的养蚕户全年养蚕布局。

2. 养1盒蚕种需要准备的蚕室、主要蚕具及主要消耗物品的数量为多少?3、分析讨论山东省应如何选用现行蚕品种?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二章催青及收蚁(4学时)活化的蚕卵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发育成蚁蚕而孵化,但是自然条件下温湿度变化无常,不合理的温湿度会导致蚁蚕孵化不齐、孵化率低、蚁体虚弱、蚕茧产量低、质量差且难以控制在适当时期收蚁。

而通过催青,可以使蚁蚕在预定日期孵化、孵化率高、孵化整齐、蚁体强健,是获得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蚕种到达催青室后,应立即解剖胚胎,进行观察,根据胚胎的发育程度,保护在适宜的环境中。

催青中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

收蚁是饲养工作的开始,处理不好,不但直接影响蚕茧产量,也会对以后的技术处理造成困难。

因此,事先必须充分做好准备。

收蚁用具如蚕筷、鹅毛、收蚁纸、收蚁网等要配备齐全。

参加收蚁的人员要进行分工,对引蚁、调桑、给桑、调节温湿度等,都要有专人负责,使收蚁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

“养好小蚕一半收”,这是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小蚕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令期的基础。

养好小蚕,增强蚕儿体质,到大蚕期就能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保证蚕座安全。

养好小蚕,尤其要养好一龄蚕,养好一龄蚕,尤其要养好疏毛期的蚕。

第一节催青第二节补催青及收蚁本章重点难点:1、催青是养蚕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催青的目的要求是蚕卵在预定时期整齐孵化、孵化率高、蚁体健壮,是获得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

同时要掌握好蚕卵胚胎的形态特征及催青标准2、催青中的技术处理3、收蚁方法及收蚁后的环境控制和疏毛期的管理。

思考题:1.掌握催青中3个重点胚子的发育特征。

2.黑暗处理的方法3.分析各种收蚁方法的优缺点。

建议教学方法:实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收蚁现场讲授。

第三章饲养技术(8学时)小蚕是建造蚕体质、为丰产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养好小蚕一半收"是长期养蚕实践的经验总结。

大蚕是摄取营养增长蚕体和生成丝蛋白的时期,其饲育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的高低和茧质的优劣。

第一节蚕的生理特点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蚕品种都是4眠5龄,习惯上:将1~3龄蚕称为小蚕(也可称为稚蚕)。

要养好小蚕,首先要认识和掌握小蚕的生理特性,根据蚕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饲养技术措施,促使蚕健康成长,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目前生产上习惯将4~5龄蚕称为大蚕(或称为壮蚕)。

此壮蚕调养是决定蚕茧丰产与否的关键时期,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采取科学的饲养技术措施。

第二节人工饲料育技术第三节桑叶育饲育技术第四节饲育型式及饲养要点当前农村小蚕饲养形式大致有覆盖育、围台育和炕床(房)育等几种。

大蚕饲养是指从共育室领回蚕儿饲养或4—5龄蚕饲养至结茧、卖茧的过程。

(1)蚕匾育将蚕放在长方形困、大圆匾或简易蚕匾内饲养的形式叫蚕匾育,是我国传统的小、大蚕饲养形式。

其特点有;①用梯形架或竹、木搭成8~10层的蚕架以插放蚕匾,即能充分利用蚕室空间,占有房屋较小;②给桑、除沙等操作都需要搬动蚕匾,即花费劳力多;③需用的蚕架、蚕匾等用具较多,即投资成本较高。

(2)蚕台育用竹、木、绳搭成固定或活动蚕台,在蚕台上给桑饲养大蚕,这种形式叫蚕台育,蚕台育具有如下持点:①给桑效率比蚕匾育的要高,并且蚕台可兼作上蔟台,活动蚕台可上下升降,操作简便,节省劳力;②蚕台所用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节省费用;③蚕台育的蚕室空间利用率也较高;④蚕台育的除沙较困难,所以往往被应用于5龄后期蚕的饲养。

(3) 地面片叶育:就是把大蚕放在蚕室地面上养,最好是5龄饷食第二口叶后才落地(气温高时,接蚕回来后即可落地),办法是提前做好消毒工作,地面一定要充分干燥,蚕落地前先撒一层新鲜石灰,然后把蚕均匀地移到地面,蚕室中放两排红砖,利于喂蚕,随着蚕儿不断长大不断扩大蚕座面积。

该办法优点是省工省力,缺点是蚕室利用率低,通气较差。

(4)地面条桑育:就是把蚕放在地面上,把桑枝和桑叶一起剪回成条喂蚕,该办法适用于种桑5角以上者,剪一次枝要隔45天左右,优点是省力省时,蚕座通气好,缺点是由于5龄期不换蚕粪,蚕座容易多湿。

养蚕关键是加强通风换气,多用吸湿材料,熟蚕前一天改喂片叶,有利于上簇,用桑前7天摘去嫩桑头促进桑叶成熟。

(5)斜面立体枝条育:这是一种最新的养蚕办法,办法是在蚕室离地面约尺处,宽度以方便操作为宜,固定竹或木。

5龄饷食第二次喂蚕,将桑枝条平排在蚕座上,待蚕全部爬上吃叶后轻轻把桑枝和蚕一起提起均匀斜靠在区准备好的竹杆上,钩成45°角,第一次喂蚕一律新梢向上,以后喂蚕时枝条排成“川”字。

(6)室外育利用室外林荫等场所或在室外搭临时简易蚕棚来饲养大蚕的方法叫室外育,是60年代为解决蚕室蚕具不足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蚕饲养形式。

室外育有林荫育、土坑育、棚架育、台架育等几种,如果方法运用及管理得当,同样能获得蚕茧的优质高产。

室外育除做好饲养技术处理外,还须加强敌害和风雨的防范工作。

第五节夏秋蚕饲养夏秋蚕就是从(中、上旬)/6—(上、中旬)/10饲育的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及晚秋蚕的总称。

根据夏秋蚕的饲养条件即夏秋蚕饲养的有利条件和饲养的不利条件进行饲育。

饲育技术为五个“三”措施,即:1 “三防”:防闷热、防饥饿(饷食)、防发病(消毒)2 “三选”:选桑叶、选品种、选房屋3 “三勤”:勤喂蚕、勤除沙、勤扩座4 “三早”:早收蚁、早饷食、早提青分匾5 “三稀”:蚕架稀、匾层稀、蚕头稀本章重点难点:生产上习惯于把4眠5龄的蚕分为小蚕和大蚕,掌握好大小蚕的生理特点。

人工饲料的配制方法,人工饲料育的蚕室蚕具配置及要求,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技术。

桑叶的采摘、运输与贮藏,给桑及眠起处理的方法和调控措施。

教学方法:教学实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

小蚕采用人工饲料育及防干少回育,大蚕采用蚕台及地面式条桑育的简易化饲育方法,塑料大棚条桑育的饲育技术。

夏秋蚕是指夏蚕与早、中、晚秋蚕的总称。

根据夏秋期气象条件、桑叶条件及其他因素,如何适时适量养蚕,搞好养蚕的环境调控,提高亩桑产茧量和张种产茧量。

思考题:1、大小蚕的生理特点有哪些?2、人工饲料配制的4个基本要求?3、如何控制蚕眠起处理时的日眠?4、蚕的饲育密度及气象环境的调节方法?5、如何搞好夏秋蚕饲养提高全年产茧量?6、高产、高效、优质养蚕模式技术体系的论证。

建议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结合现场制作教学、看录象和教学实习相结合。

第四章上簇采茧(3学时)从蚕的生理上说,熟蚕泌丝是排出蚕体内过剩的氨基酸,吐丝结茧是为了保护变态化蛹的一种本能。

而从养蚕生产来说,上蔟是养蚕后期的重要工序,是蚕茧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蚕茧品质的很多指标,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的技术处理。

我国无论从蚕茧产量还是出丝量都是世界第一位的,但蚕茧的出丝率却一直不高,究其原因认为其和上蔟的环境及蔟具有关。

第一节上簇俗话说“麦熟一响,蚕熟一时”,即上蔟是养蚕劳动力最集中的时候,工作非常繁忙。

因此,在上蔟前应根据饲养蚕种的数量,有计划的做好劳动力、蔟室、蔟具等一切准备工作。

蔟室、蔟具一定要提前消毒,蔟室要提前开窗并升温排湿。

第二节采茧及售茧采茧是养蚕中的最后一次操作,采完茧后即可售茧。

采茧工作如果粗放,也会导致茧质不良,所以必须做好各项工作。

本章重点难点:上簇适期与上簇方法,蔟中管理。

采茧适期及方法思考题:1、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适熟蚕的形态特征。

3、不良茧蚕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现场讲授、实习相结合。

(二)课程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平时考核和课程结束后考试为最终考核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占30%,课程结束后考试成绩占70%。

三、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蚕种催青(3学时)内容:1 解剖胚胎2 观察胚子的形态特征3.蚕种催青目的:通过催青实验掌握催青的基本技术操作。

实验二.平附、散卵蚕种的收蚁方法(3学时)内容:1、桑收法(倒伏桑收蚁法),2、纸收蚁法,3、打落收蚁法,4、小网收蚁法,5、散卵收蚁袋收蚁法。

目的:通过平附、散卵蚕种的各种收蚁方法的实习,熟练掌握桑蚕收蚁的基本技术操作。

实验三小蚕各龄适熟叶的鉴定(3学时)内容:1、叶色、叶位鉴定法,2、桑叶含水率测定法,3、苗蚁试喂鉴定法,4、就眠率鉴定法。

目的:通过对小蚕各龄适熟叶的鉴定实习,学会适熟叶的选择。

四、教学实习大纲《养蚕学》教学实习从消毒收蚁到上簇售茧分段进行,边讲边做。

按蚕期调查成绩记载表进行观察记录,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习总结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