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第四章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哲学部分中,我们谈到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重要创新,而马克思并没有止步于这一创新,而是充分地将它运用到对于现实社会的分析中,也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

从生产力的发展,到生产关系的变化与反作用,是旧的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的一般规律,我们这节课就将讲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历史过程。

4.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4.1.1 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分工和大机器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生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而来的。

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会导致什么现象呢?越来越多的人会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了手工业。

不仅如此,由于分工的细化,生产工具的复杂化过程在手工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使得手工业从小生产向工厂手工业,进一步向机器大工业逐步过渡。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评价过分工。

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4.1.2 资本主义交换方式新特征既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就要提到随之产生的商品经济所带来的交换方式的变革。

商品经济本身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从其对立面自然经济中过渡而来的。

自然经济是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它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我们之所以说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由于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较低的时期,那就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生产的领域是比较狭窄的,还不可能形成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每个生产者和经济单位的产品都是比较同质的,因此没有相互交换的必要;另一方面,个别生产者和经济单位的生产能力仅限于维持其自身的生存,没有多余的产品用于交换;最后,落后的交通条件和贮存能力,使得商品交换的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尤其是对于粮食作物而言。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商品经济。

那么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私有制是商品经济出现的必要条件。

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能进行交换。

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劳动产品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

其实私有制在原始社会末期便产生了,因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均不同程度上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存在。

随着时间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也表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但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中,商品生产始终不是生产的主要形式,因此还不能认为已经形成了商品经济。

4.1.3 商品经济的形成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商品经济,而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形成不仅是新的生产方式,更是先进的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结果;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越来越便利的交通条件、新航路的开拓、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得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手工业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加速形成。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1”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最初在手工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手工业者必须用手工业品与农业品交换,来获得粮食;但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展使得农业产品也开始了商品化,一些农业生产者的大部分农业产品不再用于自己的消费,而是投入到市场之中,这一特征在大规模土地的所有者身上更易体现。

自给自足的农村小农经济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在城市中,也有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就是封建行会制度。

行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排斥竞争的规定,例如每个手工业者都必须加入一个行会,并严格遵循行会的相关条例。

而在行会内部,不允许使用超出惯例的任何工具和方法进行劳动,禁止会员削价销售,防止在出售价格上的竞争,这些规定既阻挠着先进生产力的产生和扩散,又与商品经济背道而驰。

4.1.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上一小节我们探讨了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而它们的变革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谈到,在奴隶社会,奴隶连同其身体全部属于奴隶主,在奴隶主与奴隶之间不存在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在奴隶劳动中,有一部分是再生产他自己的生活资料的必要劳动,但从表面看来,好像全部劳动都是无偿的。

到了封建社会,情况发生了一些转变,农奴为自己的劳动和为地主的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明显分开的,农奴需要在每一年的特定的一段时间里,到地主的公共的土地上耕作,或者为地主服徭役。

总之,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这种统治阶级对于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都是十分明显的,非经济形式的。

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压迫和剥削则变得隐蔽起来。

雇佣工人具有两个自由的特点,一方面是他不占有任何的生产资料,自由到一无所有;另一方面是他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既不像奴隶一样连身体的支配权力都没有,也不像农奴一样被牢牢束缚在小块的土地上。

雇佣工人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获得工资报酬,这种买卖看似是平等的,在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之前,这种表面看似平等的不平等交易始终未得到揭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早在一些手工工场主开始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时,资本主义萌芽就逐渐产生了。

资本主义萌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小商品经济中的分化是其中之一,尽管行会制度力图阻挠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与扩散,但新的生产方式一旦产生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一部分敢于挑战旧的行会制度,并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的生产者得以以更加低廉的成本生产商品,并以更加低廉的生产价格出售它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行会组织仍努力维持着他们的垄断市场,但也不能改变其走向瓦解的命运。

商品交换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断扩散,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者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它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添置或改良设备,细化分工,增加雇佣人数,延长劳动时间,逐渐富裕起来并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

而大部分的小生产者则逐步没落,连同其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

4.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4.2.1 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

事实上,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一环,这给予了资产阶级强大的经济支配权,使他们能够在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上风,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进更加不可阻挡。

所谓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迅速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历史过程。

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但是,为什么说这一现象在英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呢?这是因为在英国,地理大发现以后,由于欧洲市场扩大了对于羊毛的需求,羊毛价格迅速上升,养羊比经营农作物更为有利,这就促进了资本家和封建贵族通过各种手段把大片农民私有土地围圈起来占为己有,改作养羊的牧场。

农民则变为一无所有的流浪者,为生活所迫最终部的不到资本家开设的工厂中出卖劳动力。

英国政府甚至制定严酷的刑罚,惩戒那些长时间流浪而不愿意或找不到工作的人,迫使劳动力市场迅速膨胀起来,为资本家不断压低工人的工资创造条件,这些都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的有利因素。

除了暴力剥夺农民土地,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自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劫金银财宝,大批贩卖黑人,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进行商业战争等,掠夺了大量财富,大大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积累。

这样残酷的殖民史,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3”4.2.2 资产阶级革命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式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是通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7页。

过资产阶级政权的取得确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不断扩张,使得资产阶级有能力而且有必要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这个要求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的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掌权。

不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方式是具有多样性的。

在英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在法国,1789-­‐1830年间,法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与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激进的左翼政治团体、平民和农村中的农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阶层观念、贵族以及天主教会硬生生地被自由、平等、博爱等新原则推翻。

整个欧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惧,便在1814年发起反法讨伐,并成功恢复旧君主制,但很多重大的改革已经成为永久性的变动。

所以造成了革命的支持者与敌人之间,长达往后两百年的政治上的对立。

在美国,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

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不同的革命形式背后的实质,都是资产阶级对于封建地主阶级或外国殖民者之间的冲突。

通过17、18世纪欧洲和美国的广泛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政权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