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科常用药物的应用规范

麻醉科常用药物的应用规范

麻醉科常用药物应用规范咪达唑仑:各种失眠和睡眠节律障碍,特别适用于10mg/2mL 入睡困难者,手术或诊断性操作前用药肌注用于内镜检查。

)(禁忌:重症肌无力,严重呼吸功能不全,严重肝功能不全。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治疗精神病和严重抑郁症的失眠者。

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慎用。

服药后初6小时内可影响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

麻醉诱导:手术时间特别长的术中可追0.05~0.4mg/kg 加诱导剂量的。

1/4~1/3氯胺酮肌注:静脉注射,每次~,约在2mg/kg1100mg/2mL 内注入,全麻可持续~。

全麻维持:静脉注射或10min1min5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次~,每小时1mg/kg0.5用量不超过~。

小儿基础麻醉:肌内注射,每次4mg/kg3~。

极量:静脉注射,每分钟;肌内注射,每4mg/kg8mg/kg4次。

13mg/kg依托咪酯: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静注后10ml20s20mg 即产生麻醉,持续时间约,增加剂量作用时间可相应延长。

5min 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有短暂呼吸抑制,使收缩压略下降,心率稍加快,无组胺释放作用。

依托咪酯的适应证临床适用短小手术和外科处置,以及诱导麻醉。

,于0.3mg/kg~内静注完毕。

60s15.依托咪酯中毒可有短暂的呼吸抑制,使收缩压下降,心率稍1.增快。

静脉注射后~的病人发生局部疼痛、局部血30%2.15%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

~的病人可有阵挛性肌肉65%10%3.收缩发生。

有约的病人麻醉恢复期出现全身性癫痫发作。

20%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可使血钾和血糖升高。

5.4.依托咪酯中毒的治疗要点为手术前给予地西泮、芬太尼或氟1.哌利多可减少肌肉颤动发生。

对症、支持治疗。

2.芬太尼注射剂:(),()。

芬太芬太尼2ml0.1mg0.05mg1ml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强效的麻醉性镇痛药。

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充分了解。

可能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而起效。

并已观察到阿片类药可选择性地抑制某些兴奋性神经的冲动传递,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解除对疼痛的感受和伴随的心理行为反应。

芬太尼的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但作用强度为吗啡的~倍。

与吗啡和哌替啶相比,其作用迅速,8060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芬太尼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弱于吗啡,但静脉注射过快也易抑制呼吸。

有成瘾性。

其呼吸抑制和镇痛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

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口服可经胃肠吸收,但临床一般采用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即起效,达高峰,4min1min作用持续~。

肌内注射约~起效,可维持8min3060min7~。

肌内注射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率。

可透过80%67%2h1.胎盘屏障。

分布容积为~,清除率为每分钟5.9L/kg3.5~。

主要在肝脏代谢,约的原形药与代谢产物10%1121ml/kg由肾脏排出。

半衰期约。

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持续系统 3.7h72h地释放芬太尼,释放速率保持恒定。

在开始使用透皮贴剂时,血清芬太尼的浓度逐渐增加,在~内达到稳定,并在此1224h 后保持相对稳定达直至。

芬太尼的血清浓度一般在首次使72h 用透皮贴剂后的~内达到峰值。

血清浓度与透皮贴剂的2472h 大小成正比。

在持续使用同样大小的贴剂时,血清浓度保72h 持稳定。

使用透皮贴剂时,皮肤温度升高可使血清芬太尼浓度升高,当皮肤温度升至℃时,血清芬太尼浓度可能提高约40。

取下透皮贴剂后血清芬太尼浓度逐渐下降,大约1/3(-)内下降。

与静脉注射相比,通过皮肤持续50%h171322吸收芬太尼的方法,其药物浓度的降低比静脉注射法缓慢。

芬太尼的适应证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及手术1.过程中的镇痛,也可用于防止或减轻手术后出现的谵妄。

还可与麻醉药合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

2.与氟哌利多配伍制成安定镇痛剂,用于大面积换药及进行小”“3.手术。

芬太尼透皮贴剂适用于须持续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的癌症痛或4.慢性疼痛患者,而这些患者的疼痛用解热镇痛药、阿片类合剂、甾类镇痛药或间断给以短效的阿片类镇痛剂不能有效控制时。

.芬太尼的禁忌证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重1.症肌无力以及有呼吸抑制的患者。

脑部肿瘤或颅脑损伤引起昏迷的患者禁用。

2.两岁以下小儿禁用。

3.心律失常者禁用。

4.注意事项()胃肠道手术后蠕动功能未恢复者;()心律失常患者;11.2()惊厥或有惊厥史的患者;()精神失常有自杀倾向者;43()脑外伤内高压或颅内病变者(可使呼吸抑制或颅内压升高5更严重,给药后瞳孔缩小,对光反射不明,可因而延误确诊);()肝肾功能不全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恶病质867者;()儿童、老年人;()孕妇。

109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儿童对芬太尼清除缓慢,半衰期延长,2.容易引起呼吸抑制,故用量应低于常用量。

此外,岁以下儿12童或岁以下体重不足的患者应慎用透皮贴剂。

50kg18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患者对芬太尼清除缓慢,半衰期延3.长,容易引起呼吸抑制,故用量应低于常用量。

.()可使脑脊液压升高。

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4.1()可使胆道括约肌收缩,胆管内压上升。

()可使血浆淀32粉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升高。

()可使血清碱性酸酶、丙氨酸氨4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等测定出现假阳性升高,故需停用芬太尼以上才能进行前述项目24h 的测定。

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给药过程中应监测呼吸5.和循环功能,尤以呼吸最为重要。

芬太尼为国家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务必严格遵守国家对麻6.醉药品的管理条例来进行管理。

芬太尼的药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得误入气管支气管,也不7.得涂敷于皮肤和黏膜表面。

氟哌利多和芬太尼的混合液肌内注射,可使8.0.05mg2.5mg 患者保持安静,对外界环境漠不关心,但仍能合作,故常小量肌内注射用于麻醉前给药。

在单胺氧化化酶抑制药(如呋喃唑酮、丙卡巴肼)停用天149.以上才能给予芬太尼,且应先小剂量(常用量的)试用。

1/4使用透皮贴剂时,用药部位应选在锁骨下胸部洁净处,最好10.选在无毛发的部位。

.使用贴剂的患者,其他阿片类及镇静药用量应减少。

1/311.发热可增加贴剂中芬太尼的释放及皮肤通透性,故发热患者12.贴剂剂量应减少。

1/3使用贴剂者在停药后,血清药物浓度逐渐下降,所以出现严13.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在停用贴剂后继续观察。

24h使用贴剂的患者,严禁驾车或操作机器。

14.戒断症状处理原则是逐渐停药,用量递减,或改用二苯甲烷15.类药(如美沙酮)作过渡。

硬膜外给药用于镇静时,可引起全身瘙痒,作用持续16.~后,仍有呼吸频率减慢和潮气量减小的可能,应及时 3.36.7h处理。

()神智恍惚、激动不安、逾量时的征象,较多见的有:17.1思路紊乱,提示中枢神经供氧不足。

()皮肤湿冷、血压降低、2心动过缓,提示循环虚脱。

()呼吸频率慢、每分通气量不足,3提示已发生呼吸抑制。

()困倦、晕眩疲乏、瞳孔缩小,常提4示药效尚未完全消失。

过量中毒的处理:出现肌肉强直者,可用肌松药或吗啡拮抗18.药(如纳洛酮、烯丙吗啡等)对抗;呼吸抑制时立即采用吸氧、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必要时亦可用吗啡的特效拮抗药,如静.脉注射纳洛酮~;心动过缓者可用阿托品治疗;0.01mg/kg0.005芬太尼与氟哌利多合用产生的低血压,可用输液、扩容等措施处理,无效时可采用升压药,但禁用肾上腺素。

芬太尼的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有眩晕、恶心、1.呕吐等。

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但成瘾性较弱。

2.大剂量或静脉注射可能产生胸壁肌强直。

可用纳洛酮或肌松3.药对抗。

静脉注射过快时,可出现呼吸抑制和延迟性呼吸抑制。

芬太尼的用法用量于麻醉诱导前~肌内注射~。

0.1mg60min0.051.30麻醉辅助或麻醉诱导:成人首次静脉注射~。

每0.1mg2.0.05隔~重复给药次,直到效果满意。

危重患者和老年人123min 用量应减量至~。

麻醉辅助维持量0.05mg0.025~,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

0.05mg0.025静脉复合麻醉:首次剂量可达~,总剂量可达0.3mg0.23.~。

2mg0.5.芬太尼比吗啡更具有脂溶性:静脉注射后几乎立即起100μg4.效,但最大的镇痛作用和呼吸抑制几不可能出现。

平均持min 效时间为~,术前未给药者,镇痛作用仅能持续60min30~,如加量则可使疼痛减轻达~。

6h41020min50μg各种剧痛:一般肌内注射每次。

0.1mg5.儿童用药:岁以下禁用,~岁按体重给予26.122~。

0.003mg/kg0.002对难治性慢性疼痛:可使用透皮贴膏,每小时可用7.~。

100μg25芬太尼中毒芬太尼是合成的阿片类似物,镇痛效果是吗啡的~倍。

180100静脉注射后几乎立即产生镇痛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半80%衰期~,分布容积,作用持续时间约至5h30min4.OL/kg1。

是复合麻醉的组成部分。

镇痛:~肌肉注射;2h0.050.1mg 神经安定、镇痛:~;极量。

临床表现偶见1.0.5mg0.20.3mg 眩晕、恶心、呕吐、胆道括约肌痉挛,但此作用较吗啡轻。

用药中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可引起肌肉抽搐或强直,呼2.吸抑制。

静脉注射~可产生严重呼吸抑制,甚至暂停。

0.5mg0.1其呼吸抑制持续时间远短于吗啡。

大剂量芬太尼可引起运动亢进和支气管痉挛,出现谵妄、抽3.搐。

舒芬太尼剂型,,。

250μg50μg100μg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舒芬太尼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

其镇痛1.作用强度约为芬太尼的~倍。

当剂量达到,可产生8μg/kg510深度麻醉。

主要作用于受体。

μ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起效较快,麻醉和换气抑制恢复亦2.较快。

舒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舒芬太尼注射后起效快,但持效时间短。

能从脑等组织迅速再分布于脂肪组织,终末消除约为t1/2。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主要在肝内和小肠内代谢。

92.5%2.5h用量的于内排出体外。

80%24h舒芬太尼的适应证用作全身麻醉时辅助镇痛。

1.在需要辅助通气时,舒芬太尼用作主要的麻醉药。

2.舒芬太尼的用法用量麻醉时间长约者,~;麻醉时间长约~者,2μg/kg8h1.2h12~。

8μg/kg2麻醉诱导或维持麻醉:~,分次给予。

初次剂量30μg/kg2.10~通常可引起意识丧失。

5μg/kg2瑞芬太尼剂型支,支,支。

5mg/1mg/2mg/瑞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瑞芬太尼为麻醉镇痛药,是由非特异性血液及组织酯酶代谢的强效、超短效阿片样受体激动剂。

选择性地作用于受体,表μ现出典型的阿片样药理效应,包括镇痛、呼吸抑制、镇静、肌张力增强和心动过缓。

作用特点是起效迅速、消失极快,与用药量及时间无关,且阿片样作用不需要药物逆转。

故能克服许多应用芬太尼和阿芬太尼而产生的术后恢复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