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的制作技术

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的制作技术

图片简介:本技术新型介绍了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右侧下方外壁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中间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箱体的左侧下方外壁固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端中间安装有收料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纸张,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均安装由修剪机构。

该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通过圆块,辊轮带动第四槽轮转动同时通过第四皮带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带动转块转动通过销轴带动滑块在圆块的凹槽内滑动,且带动圆块在横块的滑槽内左右滑动对纸张的两边进行修剪,使纸张的两边整齐,光滑,解决了现有的造纸机在造纸过程中缺少对纸的两边修剪,使造出来的纸有时候会参差不齐的问题。

技术要求1.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右侧下方外壁固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端中间安装有转动机构(4),所述箱体(1)的左侧下方外壁固接有横板(3),所述横板(3)的顶端中间安装有收料机构(5),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纸张(7),所述箱体(1)的左侧内壁均安装由修剪机构(6)。

第一电机(401)、第一槽轮(402)、第一皮带(403)、第一压辊(404)、第二槽轮(405)、第二皮带(406)、第二压辊(407)、第三槽轮(408)、第三皮带(409)和辊轮(410),所述第一电机(401)固接在支撑板(2)的顶端中间,所述第一电机(401)的输出轴与第一槽轮(402)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槽轮(402)的外壁通过第一皮带(403)与第一压辊(404)的前端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压辊(404)的两端外壁均与箱体(1)的右侧中间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压辊(404)的内侧外壁套接有第二槽轮(405),所述第二槽轮(405)的外壁通过第二皮带(406)与第二压辊(407)的下方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压辊(407)的上下两端外壁均与箱体(1)的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压辊(407)与第一压辊(404)中间外壁均与纸张(7)的上下两端相贴合,所述第二压辊(407)的上方外壁套接有第三槽轮(408),所述第三槽轮(408)的外壁通过第三皮带(409)与辊轮(410)的上方内侧外壁转动相连,所述辊轮(410)的上下两端外壁均与箱体(1)的右侧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辊轮(410)的顶端外壁与纸张(7)的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404)和第二压辊(407)之间的距离的大约为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01)、第一齿轮(502)、第二齿轮(503)、和橡胶辊(504),所述第二电机(501)固接在横板(3)的顶端中间,所述第二电机(501)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502)转动相连,所述第一齿轮(502)与第二齿轮(503)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503)固接在橡胶辊(504)的下方外壁,所述橡胶辊(504)的上下两端外壁均与箱体(1)的左侧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所述橡胶辊(504)的中间外壁与纸张(7)的左端缠绕相连。

横块(601)、转轴(602)、第四皮带(603)、第四槽轮(604)、转块(605)、销轴(606)、滑块(607)、凹槽(608)、圆块(609)和滑槽(610),所述横块(601)的顶端固接在箱体(1)的左侧上方内壁,所述横块(601)的上方设有转轴(602),所述转轴(602)的外壁从上向下依次惯穿箱体(1)的左侧上方内壁和横块(601)的中间内壁,所述转轴(602)均与箱体(1)和横块(601)过盈配合,所述转轴(602)的上方外壁通过第四皮带(603)与第四槽轮(604)的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四槽轮(604)固接在辊轮(410)的上方外壁,所述转轴(602)的下方外壁套接有转块(605),所述转块(605)的下方设有滑块(607),所述滑块(607)通过销轴(606)与转块(605)的右侧中心转动相连,所述滑块(607)的外壁与凹槽(608)滑动卡接,所述凹槽(608)开设在圆块(609)的中间,所述圆块(609)的左右两端外壁均与滑槽(610)滑动卡接,所述圆块(609)的底端外壁与纸张(7)相贴合,所述滑槽(610)开设在横块(601)的左右两侧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块(609)与滑槽(610)构成滑动机构。

技术说明书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技术领域本技术新型涉及造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

背景技术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技术,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逐渐技术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纸是中国古代四大技术之一,但是现有的造纸机在造纸过程中缺少对纸的两边修剪,使造出来的纸有时候会参差不齐的问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内容本技术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造纸机在造纸过程中缺少对纸的两边修剪,使造出来的纸有时候会参差不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右侧下方外壁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中间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箱体的左侧下方外壁固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端中间安装有收料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纸张,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均安装由修剪机构。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槽轮、第一皮带、第一压辊、第二槽轮、第二皮带、第二压辊、第三槽轮、第三皮带和辊轮,所述第一电机固接在支撑板的顶端中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槽轮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槽轮的外壁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压辊的前端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压辊的两端外壁均与箱体的右侧中间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压辊的内侧外壁套接有第二槽轮,所述第二槽轮的外壁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压辊的下方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压辊的上下两端外壁均与箱体的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压辊与第一压辊中间外壁均与纸张的上下两端相贴合,所述第二压辊的上方外壁套接有第三槽轮,所述第三槽轮的外壁通过第三皮带与辊轮的上方内侧外壁转动相连,所述辊轮的上下两端外壁均与箱体的右侧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辊轮的顶端外壁与纸张的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距离的大约为1-2mm。

优选的,所述收料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橡胶辊,所述第二电机固接在横板的顶端中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转动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固接在橡胶辊的下方外壁,所述橡胶辊的上下两端外壁均与箱体的左侧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所述橡胶辊的中间外壁与纸张的左端缠绕相连。

优选的,所述修剪机构包括横块、转轴、第四皮带、第四槽轮、转块、销轴、滑块、凹槽、圆块和滑槽,所述横块的顶端固接在箱体的左侧上方内壁,所述横块的上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从上向下依次惯穿箱体的左侧上方内壁和横块的中间内壁,所述转轴均与箱体和横块过盈配合,所述转轴的上方外壁通过第四皮带与第四槽轮的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四槽轮固接在辊轮的上方外壁,所述转轴的下方外壁套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下方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销轴与转块的右侧中心转动相连,所述滑块的外壁与凹槽滑动卡接,所述凹槽开设在圆块的中间,所述圆块的左右两端外壁均与滑槽滑动卡接,所述圆块的底端外壁与纸张相贴合,所述滑槽开设在横块的左右两侧中间。

优选的,所述圆块与滑槽构成滑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通过横块、转轴、第四皮带、第四槽轮、转块、销轴、滑块、凹槽、圆块和滑槽之间的配合,辊轮带动第四槽轮转动同时通过第四皮带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带动转块转动通过销轴带动滑块在圆块的凹槽内滑动,且带动圆块在横块的滑槽内左右滑动对纸张的两边进行修剪,使纸张的两边整齐,光滑,解决了现有的造纸机在造纸过程中缺少对纸的两边修剪,使造出来的纸有时候会参差不齐的问题。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电机、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轴、圆块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电机、第一齿轮和橡胶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支撑板,3、横板,4、转动机构,401、第一电机,402、第一槽轮,403、第一皮带,404、第一压辊,405、第二槽轮,406、第二皮带,407、第二压辊,408、第三槽轮,409、第三皮带,410、辊轮,5、收料机构,501、第二电机,502、第一齿轮,503、第二齿轮,504、橡胶辊,6、修剪机构,601、横块,602、转轴,603、第四皮带,604、第四槽轮,605、转块,606、销轴,607、滑块,608、凹槽,609、圆块,610、滑槽,7、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技术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造纸效率高的造纸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右侧下方外壁固接有支撑板2,箱体1对支撑板2进行支撑,支撑板2的顶端中间安装有转动机构4,箱体1的左侧下方外壁固接有横板3,箱体1对横板3进行支撑,横板3的顶端中间安装有收料机构5,箱体1的内部设有纸张7,箱体1的左侧内壁均安装由修剪机构6。

转动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01、第一槽轮402、第一皮带403、第一压辊404、第二槽轮405、第二皮带406、第二压辊407、第三槽轮408、第三皮带409和辊轮410,第一电机401固接在支撑板2的顶端中间,支撑板2对第一电机401进行支撑,第一电机401的输出轴与第一槽轮402转动相连,第一电机40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槽轮402转动,第一槽轮402的外壁通过第一皮带403与第一压辊404的前端外壁转动相连,第一压辊404的两端外壁均与箱体1的右侧中间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第一槽轮402通过第一皮带403带动第一压辊404在箱体1内转动,第一压辊404的内侧外壁套接有第二槽轮405,第一压辊404带动第二槽轮405转动,第二槽轮405的外壁通过第二皮带406与第二压辊407的下方外壁转动相连,第二压辊407的上下两端外壁均与箱体1的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第二槽轮405通过第二皮带406带动第二压辊407在箱体1内转动,第二压辊407与第一压辊404中间外壁均与纸张7的上下两端相贴合,第二压辊407与第一压辊404对纸张7碾压成型,第二压辊407的上方外壁套接有第三槽轮408,第二压辊407带动第三槽轮408转动,第三槽轮408的外壁通过第三皮带409与辊轮410的上方内侧外壁转动相连,辊轮410的上下两端外壁均与箱体1的右侧上下两端内壁转动相连,第三槽轮408通过第三皮带409带动辊轮410在箱体1内转动,辊轮410的顶端外壁与纸张7的相贴合,辊轮410转动对成型的纸张7进行传输,第一压辊404和第二压辊407之间的距离的大约为1-2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