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 符号互动理论

六 符号互动理论


一是个人或者社会进行活动的客观条件,即 各种价值观、经济、社会、宗教、知识等整 • 体,它在特定的时间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着个人或群体的意识状况; • 二是个人或者群体的的现存态度,它在特 定的时间里对人的行为发挥实际影响; • 三是情境定义,即对条件、状况和态度意 识的比较清楚的概念。
三 米德的互动理论
六 符号互动理论
• 库利、托马斯和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创立 者,他们都受到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的极 大影响
符号互动论的出现
• 符号互动论一词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布 鲁默(Herbert Blumer)1937年的著作中。在 功能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他继承和发 展了乔治· 赫伯特· 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的思想,并且声称要做主 流社会学的“忠实的反对派”。二十世纪 后半叶,在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 理论家是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 演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拟剧理论。
• 米德将“自我”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主 体自我,主题我是有机体对其他有机体态 度的无组织的反应,是一种行动的发自意 向或冲动。 • 一种是客体自我。客体我是个人自我反思 其他有机体的有组织的态度,是个人已经 从他那里学到的有关于自身的看法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米德认为,人类行动就是由自我互动构成的 米德关于符号的意义出于他关于姿态的定 义,他认为姿态是行动的一部分,并且是整 个行动的信号。 • 米德认为人类个体总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 反省、反思、自我控制。 • 符号互动论注重对主观世界的研究,对自 我意识的形成、人们的日常生活角色的扮 演、符号的形成与发展、人们行为的主观 条件等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该 理论忽视了客观社会结构的作用,带有强 烈的主观主义色彩。
• 库利还把镜中我的思想与初级社会群体的 思想联系起来。他认为,初级群体是人们 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初级群体的特点是 人们亲密无间,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与合 作,这种群体为个人的社会性与个人思想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库利认为,能对他人 的态度和评价作出迅速的反应,是一个人 走上成熟的标志。
自我观念
•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 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 认识是其他人关于 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 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 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 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 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 ‘镜中我’。” 因此,认得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 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方面:
2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理论
• 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分 析人们的行为,分析在人与人以及群体与 群体相互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 • 托马斯强调了情境定义的重要性,认为它是 所有“自我决定的”行为之先导,认为所 有这类行为都依赖于它,人的个人行为和 “人生观”都产生于它 • 托马斯认为情境包括三个方面,
符号的互动就是指在符号层次上的人与人之 间所产生的互动过程
• 符号互动论侧重于所谓 的“自我”,侧重于研 究个人内在的思想、情 感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关 系,这种理论把人看作 是自身行动的能动构造 者,个人解释、评价并 可计划自己的行动,个 人不是为外力冲击的被 动存在物
库利的“镜中我”
•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指的是个人的自 我观念是与其产生互动的其他人对他的态 度的反应。 • “镜中我”有三个组成部分, • 一是想象自己怎样显现于他人面前, • 二是想象别人对这样显现做如何的判断, • 三是形成某种自我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