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102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102

查操作等。 3.护理目标 (1)患者能减少或避免出血,贫血得到纠正或改善。 (2)患者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3)患者的日常活动耐力逐渐增强。
4.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体位。护士根据贫血的程度、发生的速度及原发疾病等情况,与患者
共同制订休息与活动计划。轻度贫血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中度贫血 者兔八哥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至少每日8 h,增加午休时间。若病情 允许,护士应鼓励患者生活自理,活动量以不引起症状为度伤。 ②饮食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动 物内脏、大豆食品、蔬菜、新鲜水果等,以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护士应根据不同的病因,有针对性地添加患者缺乏的营养成分。
胞系统。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出生后4周,骨髓成为主要造 血器官,肝、脾造血功能停止,仅应激情况下部分可再恢复造血功能。 5~7岁以前,个体全身的骨髓均为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随着年龄的增长, 四肢长骨中造血组织逐渐减少,除胸骨、肋骨、骨盆、脊椎骨及股骨、肱骨的 骺端外,全部被脂肪组织所替代,即黄骨髓取代了红骨髓。
5.2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5.2.1 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 (RBC)计数和红细胞压积(HCT)低于同性别、同年龄人的正常标准最低值。 其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对疾病的意义最为重要。造血细胞的增殖过程必须在正 常的造血微环境中进行,当内环境受到射线、重金属、药物、微生物等的影响 时,可导致造血微环境被破坏,发生于造血干细胞则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导 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当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铁、铜、钴、维生素 B12、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维生素 E、叶酸等缺乏时,可引起红 细胞的分化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4)辅助检查结果。护士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血涂片检查判断患者贫血的性 质和类型。护士应了解尿常规、粪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有无异常。骨髓穿刺 检查有助于护士观察骨髓细胞质和量的变化,对贫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2.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有关。 (2)无法配合诊疗活动,患者可因活动无耐力而无法配合一些治疗、护理检
2.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组成。血细 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余下血液容积的55%为血浆。
(1)血浆。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蛋白质、凝 血及抗凝血因子、补体、抗体、酶、电解质、各种激素及营养物质等。
(2)血细胞。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红细胞胞质内充满血红 蛋白,具有结合与输送氧和二氧化碳功能。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 种类多、形态功能各异,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 细胞等,因其具有变形、趋化、游走与吞噬等生理特性。
(5)健康教育。护士应指导患者避免贫血的诱因,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避 免挑食、偏食,及时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
5.2.2 出血与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bleeding tendency)指止血和凝血机能障碍而引起自发性出血或 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种症状。出血倾向是血液病的常见表现,发生的原因 为:血管壁功能异常,血管壁功能异常如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 扩张症等可以引起出血;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询问其是否有再生障碍 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肝硬化等病史。
(2)身体状况评估。 ①出血的部位与症状。护士要注意评估出血的部位,出血可见于皮肤、黏膜、
(2)病情观察。护士应观察患者原发病及贫血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自觉症 状有无加重或减轻;观察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饮食疗法的依从性和服药情况。
(3)治疗护理。护士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 良反应;对严重贫血者,应给予其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患者输血。
(4)心理护理。护士应鼓励患者参加适宜的娱乐活动;指导家属理解和满足 患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严重贫血者,应给予其足够的精神和心理支持,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第5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患者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 念、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了解本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结果的意义、治疗原则和护理评 估、护理目标。
5.1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概述
5.1.1 血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噬细
5.1.2 血液病的分类
(1)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溶血、红细胞增多症。 (2)粒细胞疾病,如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中性粒细胞分叶功能不全等。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如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如各类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5)造血干细胞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6)脾功能亢进。 (7)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如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有无与贫血相关的病因或促成因素,有无 饮食结构不合理及吸收不良导致的各种造血原料不足。
(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贫血的进展情况和严重程度,了解患者 的起病方式、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疲乏无力、头痛、头晕等。
(3)社会心理评估。贫血患者会因组织器官缺氧导致长期贫乏无力、活动后 气促、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