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K3+755~K3+903.315段路基工程,位于XX2号隧道出口至标段终点省道XX公路旁,为本工程与既有公路接线路基工程,线路平面为半径275m的曲线,线路纵坡4%,最大边坡开挖高度18.4m。
本段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见下表。
本段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表
2、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2.1填方路基
⑴、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表土,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压实。
⑵、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⑶、填方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宽于填层设计宽度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⑷、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冲刷边坡,路基附近不得积水。
2.2挖方路基
⑴、路堑高边坡土石方开挖施工应严格按照具体有关设计要求进行,边坡开挖应顺直、圆滑、大面平整,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
对于石质边坡凸出于设计边坡的石块,其凸出尺寸不应大于20cm,超爆凹进部分尺寸也不应大于20cm。
对于软质岩石,凸出及凹进尺寸均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进行坡面处理。
对超挖坑槽采用浆砌片石嵌补超挖。
⑵、对于土方边坡开挖,不得采用爆破施工,特殊情况下经设计审批后采用爆破施工时,靠边坡一定范围内禁止采用炸药爆破,对于石方边坡开挖,接近路堑边坡工程部位禁止采用大爆破;对于硬质岩石石方采用预裂、光面爆破,配备可锁定炮眼倾角的潜孔钻,以尽量减少或避免爆破施工对岩体结构的破坏,同时控制坡面平整度以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⑶、对于设有锚固工程的高边坡工程开挖,严格按照从上到下的开挖顺序逐级开挖,待上级边坡锚固工程全部实施并产生加固作用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有效可行的临时加固或预加固工程措施)方可进行下级边坡的土石方开挖作业,逐级开挖,逐级加固,直至全部防护工程结束,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
⑷、同一级边坡坡率变化处设置20~40m的圆顺过度段。
⑸、对于开挖实际揭露地层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代表确认是否调整或变更防护加固工程措施。
3、施工方法
3.1路基土石方调配
路基土石方调配遵循缩短运距、就近利用的原则进行调配。
本段路基设置弃土场1个。
综合考虑填、挖方平衡问题,采取横向、纵向调运方式移挖作填,尽可能地利用挖方土方或石方,避免借方。
隧道、大桥、分离式立交等处不作纵向跨越调运,如有乡村公路及便道连接的地段,则考虑纵向调运。
选择取土场的原则是既要便于开挖和运输,更要兼顾当地的农田、水利、环境保护等,还要尽可能公路的视野。
附近有河沟沉积时应优先取用。
3. 2挖方路基施工方法
路基挖方施工工艺见图3-01,施工方法如图3-02所示。
3.2.1土方路基
土方开挖主要采用推土机、挖掘机施工,当调运距在100m内时,采用推土机推土,运距大于100m时,采用挖掘机挖土,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施工。
3.2.2石方路基
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式,采用风钻钻孔爆
破。
石方爆破作业以松动爆破为主,石质边坡采用光面爆破。
3.3填方路基施工方法
采用挖、装、运、平、压等大型设备,按施工设计土石方调配方案和运输线路组织施工。
并分填土、填石、土石混填三种类型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段检测合格后进行全面施工。
3.3.1填土路基
填土路基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法,水平分层填筑施工。
三阶段是: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是:填土、平整、碾压、检测区段。
即填、平、压、检。
八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形、边坡整修。
施工工艺见图3-03,施工方法如见图3-04所示。
3-02挖方路基施工方法示意图
3-03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框图
推土机整平
压路机压实
自卸汽车运土
装载机或 挖掘机装
原地面清除植被土
注:采用分层填筑、分层摊铺、分层整平、重型振动式压路机压实的施工方法。
3-04填土路基施工方法示意图
3.3.2 填石路基
施工方法基本与填土路基相同,但须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通过试验段确定压实度及碾压遍数,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填石路堤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洒水压实,分层厚度控制于50cm以内,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
石块最大粒径要求不超过50c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为15-20,路床底面以下40cm范围内,填料粒径小于15cm,,路床填料粒径选用有适当级配、粒径不超过10cm的砂石料作填料。
3.3.3 土石混填路基
土石混填路基基本施工方法与石方路基相似。
其施工要点为:
⑴土石混填路基,分层填筑,不得采用倾填法施工,松铺厚度不大于40cm。
⑵混合料中石块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其中石料含量小于70%时,可混合摊铺;石料含量大于70%时,需先铺大块料石,且大面朝下,再铺小块料石,最后用细料填平压实。
⑶路床顶面以下80cm范围内填以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
⑷土石混填路基用50T以上的冲击压路机碾实。
4、路堑石方开挖控制爆破措施
4.1施工工艺
根据边坡高度确定钻孔深度,一次钻好竖、斜向孔,分两次起爆,即路堑爆破和光面爆破。
路堑爆破后不必清碴,马上就进行光面爆破,这样,就可以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石方施工。
⑴,恢复路基中线,放出边线,钉牢边桩。
⑵、根据地形、地质及边坡高度选择适宜的开挖爆破方法,制订爆破方案。
⑶、炮眼按其深度,采用手持风钻或潜孔钻钻孔,炮眼布置在整体爆破时采用梅花型或方格型。
⑷、严格控制飞石距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
为确保边
坡爆破质量,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光面爆破技术和排眼毫秒爆破技术,同时配合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减少冲击波影响,降低石料大块率,以减少二次破碎,利于装运和填方。
⑸、装药前布好警戒,选择好通行道路,认真检查炮孔,吹净残碴,排除积水,做好爆破器材的防水保护工作,雨季或有地下水时,采用乳化防水炸药。
⑹、装药后用木杆捣实,填塞粘土,填塞时要注意保护起爆线路。
⑺、严密布设起爆网络,防止发生短路及二响重叠现象。
⑻、顺利起爆,并清除边坡危石后,用挖掘机清出道路,用装载机纵向出土或填方,运距较远时,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⑼、随时注意控制开挖断面,切勿超爆,适时清理整修边坡和暴露的孤石。
4.2控制爆破施工注意事项
⑴、严格控制爆碴的破碎程序:要求爆破后的岩石达到“碎而不抛”“松而不散”“预裂无飞”的效果。
⑵、严格控制爆破松动范围:要求施工放样准确无误,爆破后的断面尺寸与设计尺寸相符。
光爆地段在爆破作业过程中光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爆破后的边坡平顺而稳定,半孔率不小于90%。
⑶、严格控制爆破四害: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噪声和飞石。
⑷、控制滚石:该段山体上部存在危石,在施工前,必须对其进行加固或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爆破施工。
⑸、控制飞石:爆破飞石是炸药爆炸后的多余能量对石头产生作用的结果,为控制飞石,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优化孔径、孔深、孔距、排距和炸药单耗,采用合适的装药方法和起爆方式,提高炮孔的阻塞质量,以达到每个炮孔所产生的爆破能量与炮孔周围介质所需能量相等,达到松动而无剩余能量,从而控制飞石。
⑹、加大装药的分散合理性:将炸药进行分散化和微量化处理,采取“密布孔、浅打眼,少装药”的方法将总装药量“化整为零”,合理的、微量的分布在多孔之中,以达到降低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噪声和飞石的危害。
⑺、选择最优抵抗线方向:在最小抵抗线方向,爆破地震波强度最小,反方向最大,侧向居中。
然而,在最小抵抗线方向上,又是碎块飞散的主导方向。
为了综合减震和控制飞石,应使被保护的构造物或边坡居于最小抵抗线两侧的位置。
4.3控制爆破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⑴、在爆破施工现场按规定选择适当位置设置爆破安全标志牌。
⑵、炮位覆盖柔性炮被,上另压一层土袋,并对有可能出现滚石的地段加设钢丝绳网或布鲁克柔性防护。
⑶、为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爆破作业现场准备抢险接触网杆、钢针、大铁锤等必备材料,并在起爆前组织足够的抢险人员待命。
⑷、为防止爆破作业过程中意外险情影响车辆运行安全,在施工爆破作业现场设防护人员,防护员配备一面红色信号旗,在出现意外险情时拦截车辆。
⑸、在雷雨天气,禁止装药、安装电雷管。
工作人员应立即离开装药地点。
⑹、如遇瞎炮,采取如下措施:
①、可用木质或竹制工具将堵塞物轻轻掏出,另装入雷管或起爆药卷重新起爆。
绝对禁止拉动导火线或雷管脚线,以及掏动炸药内雷管。
②、如系硝铵炸药,可在清除部分堵塞物后,向炮眼内灌水,将炸药溶解。
⑺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