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义学论文

语义学论文

浅谈词的感情色彩
导言:
人类之间为唤起同类的行为而从喉咙里发出声音,听到的人则为了解说者的心意而对于这种声音加以意会,正因为心与心不能直接传情达意,这样才形成了语言,所以语言的功用一方面在于表示说话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单位的意义常常由各种要素结合在一起组成,本文侧重谈词义中的感情色彩。

关键词:
固定感情色彩临时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正文:
词义可分为理性义、伴随义、感情色彩、形象色彩、时间地域色彩、言语社团色彩等。

色彩义中最主要的就是感情色彩,用来表明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主观评论。

例如:“见义勇为”一词蕴含着敬佩、赞美的色彩意义;“偷鸡摸狗”一词则带有鄙视、厌恶的色彩意义。

我们熟知的三种感情色彩分类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褒义词表明说话人对该词所表明的事物持赞许的态度;贬义词表示说话的人对该词所表示的事物持贬斥的态度;中性词则不特别表示说话人的感情。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主要是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理性义是语言单位所指对象的特征的反映。

它是稳定的,得到社会成员的一致公认,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是封闭的。

而语言单位所传达的感情色彩都是建立在原有的理性义基础之上,并以体会作者话语的理性义为归宿的。

因此不管词的色彩义如何强烈,总是要人们理解它的真正的理性义所在,才能让人们达到能使用词语交际的目的。

正如上段所言,同作为意义的下位概念,同作为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色彩义与理性义是不可分割的,并且会出现相互组合的关系。

一种是词的理性意义本身就蕴含着感情色彩,二者是结合关系。

像上文提到的“高尚”,词本身就充满了赞美之情。

还有“愤怒”,词本身就好像包裹着一层火一样。

这两个词的理性意义和感情色彩已然不能分开来谈,二者显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归纳出很多此类词语,像“勾搭”、“能干”、“阴险”、“贤惠”等。

另一种是词的理性意义附带着感情色彩,二者是附着关系。

比如:“老不死的”是指年迈的老人家,却附带着厌恶的感情色彩,“小孩儿”是指幼小的孩童,却让人能感觉到流露出的疼爱之情。

这两个词的感情色彩都附着在理性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意义粘合体。

我们同样可以归纳出其他此类词语,像“亲爱的”、“小鬼头”、“老婆子”等。

由上段可见,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与词义紧紧联系在一块的。

而这种不借助语境就能被理解的色彩义称之为固定感情色彩。

我们根据形成的基础和它与理性意义的关系分成固定感情色彩和临时感情色彩。

固定感情色彩即是在静态状况下,像上文完全可以不借助语境而被理解的色彩,它有包括两种。

一种取决于人们对同所概念反映的客观对象本身的评价,即在理性意义之内,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结合关系。

举个例子:“抚爱”一词表示喜爱的意思,同时本身就带着亲切的情态。

另一种取决于人们对同这些客观对象相联系的人或物的态度,即在理性意义之外,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附着关系。

举个例子:“嘴脸”一词表示坏人的模样,同时附着贬斥的意味。

临时感情色彩则是在动态情况下,需要借助上下文理解的色彩义。

它也包括两种,有的词本身有特别色彩,却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消失了特色,或获得了与原表情色彩相矛盾对立的色彩。

而有的词并无特别色彩,却在一定的
上下文中带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

举个例子: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接着便飞出了自己的侄子宏儿。

其中的“飞”是个平常的动词,本身不带有感情色彩,用在这里表示速度之快,传达出侄子见到亲人的兴奋之情,宏儿从房间里奔出去迎接“我”的场景跃然纸上,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但这后两种感情色彩无论哪种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则都不能被人们所认知,属于言语运用中产生的特定意义,具有临时性和主观性,区别于前两种的确定性和明显性。

但正如感情色彩义要遵循理性义一样,作为社会中的人交流就是为了彼此互相理解,所以即使是临时感情色彩,也要是大家所能接受的,不能违背常规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情色彩社会性。

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和构成句子的直接成分,词本身的感情色彩尤为重要,不管是单独使用时影响自身传达的感情色彩,还是合并使用时影响句子所传达的感情色彩。

因此我们在言语使用时一定要尊重大众的共同感受,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必须是发讯者和收讯者双方理解才能在言语中采用。

褒义首先是发讯者认为应该褒扬的,而贬义则是发讯者认为应该贬斥的,同时这种态度又是交际双方的收讯者明显感觉得到的,通常情况下这种感受双方应该一致,如果不一致便需要改换词语。

例如:○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2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1中“偷偷地”写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

○2中“悄悄地”表现了我军的足智多谋、勇敢无畏,带有表扬和赞许的感情色彩。

这两句话的发出者显然就不可能是日本人。

除此之外,有些词本身并无感情色彩,却因为对应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有让人高兴又让人难过,客观描述的词却会让人有情绪反应。

比如“生育”一词,本身并无感情色彩,却对无法生育的人是个敏感词。

再比如“珠圆玉润”一词,如果用来形容当今女性,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怕是要遭白眼了。

以上是两种感情色彩分类方式,一类分成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一类分成固定感情色彩、临时感情色彩。

但汉语博大精深,这两类又常常发生融合的现象。

比如说“家伙”:①指工具或武器。

我拿起家伙就打他。

②指人(含轻视戏谑意)。

这家伙劲真大。

③形容人可爱。

这小家伙,真逗!再比如说“骄傲”:○1表示感到自豪,褒义词。

我成正式党员了,我们全家都为此感到骄傲。

○2表示自高自大,贬义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再比如说“鬼”:○1表示聪明机灵,带有可爱的情态,褒义词。

这小孩真鬼,头脑特别好使。

○2表示狡猾,带有厌恶的情态,贬义词。

这个人真鬼,什么事都要占便宜。

像这类词的义项都是多个的,而不是单一的。

“家伙”本无褒贬,却在引申义中表示了褒义和贬义;“骄傲”本表示褒义,在引申义中却表示了贬义;“鬼”本表示贬义,在引申义中却表示出褒义。

像这类词,当它们是静态时就寓意丰富,带有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但它们处在动态环境下时,就受特别语言环境影响转换自身感情色彩。

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语义学》詹人凤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7年10月第一版
《训诂学概论》齐佩瑢著中华书局出版 2004年新一版
《21世纪现代汉语词汇论著摘要》周荐主编 2004年第一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