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设计理念:桂花雨,飘洒在故乡的小院里,飘洒在我的记忆里。
思乡的情,就这般如阵阵桂花的香味一样,浓浓淡淡,飘飘洒洒。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乡情的浓缩。
以此为窗口,让学生走进窗口,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灵性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1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2、品读:“全年”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整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师引读:每一天,……每个月,……每个季节,……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3、品读“整个村子”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师:除了人呢?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
(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五、课堂小结: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
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
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
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出示)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3)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花)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c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3人)(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4)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3.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作者为什么乐了?(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B.提前“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哎,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是作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她自然高兴,当然“——乐”了。
4.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动作)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A.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从作者的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B.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C.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D.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谁来读,齐读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摇桂花了,她喜形于色,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这几个连续动作就是作者摇花时欢快心情的流露。
(语言)还有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在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喊”?又为什么说:“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A师或者生:“喊”: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a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
)(b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c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1)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a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b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c)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2)指导朗读。
a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
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们也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还不够兴奋,再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
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
这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于是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出示课件)b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于是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C对呀!现在我们大家再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
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妈妈、爸爸(3)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
可想摇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景。
(4)引读第6节。
可不是吗?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读下去)——拣去小枝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摇花除了给作者和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还给谁也带来了欢乐?全村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指名读。
你又读懂了什么?(摇花给全村人带来了欢乐)2.我们只知道桂花开得最茂盛时,香飘——十里,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气里。
现在怎么会“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四、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画一画你眼中的桂花。
五、板书设计:3.桂花雨爱桂花──香摇桂花──乐思桂花──情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桂花雨》教学反思《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
初捧这篇文章,我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
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不过,要理解琦君那份浓浓的思乡情,需得多次品读,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