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4、长堤一痕
(冰花一片弥漫)
(一道痕迹)
5、与余舟一芥
6、及下船
(一棵小草,这里形容船小) (等到)
7、焉得 更有此人
8、客此
(哪能)(还)
. (客居,作动词用)
二、试译下列文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铺毡( zhān )
更( gèng )有此人 强( qiǎng )饮
.
.
诵读全文,注意字音 和节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文章写雪景的语句哪些?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 ,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 就是白描!
.
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 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 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 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 墨客到此赏景。 .
崇(chóng)祯 ( zhēn ) 毳( cuì )衣
雾凇( sōng ) 更( gēng)定
沆 .( hàng)砀( dàng )
(2)“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 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3)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 浙江绍兴。而他客居的地方是?—杭州。这 说明作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
一、请说出下列带横线的字词的意思。
1、余挐一小舟
2、上下一白。
(撑,划 )
(全白)
3、雾凇沆砀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内容和写法上 有何特点?
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 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 “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 “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清高孤傲
.
天云天山地水,苍上茫下一白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
一艘,舟中人人两、三物个而渺已小。
.
白描
文雾字凇简沆练砀朴,素天,与不加云渲与染山,与不水事,雕上琢下,一一白白、。 一湖痕上、影一子点,、惟一长芥、堤两一三痕粒、,湖高心度抽亭象一、点概、括与, 寥如余寥中舟几国一笔画芥就的、勾写舟勒意中出山一 水人幅 。两绝三妙粒的而湖已山。夜雪图,宛
.
诵读全文,体会张岱之 痴,并争取背诵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 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
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作者喜爱这山水美景,有遇到知音的喜 悦和自己的高雅情趣。表明作者不虚此 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痴的含义: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 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压情致;同时 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 淡愁绪。
.
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 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
默读思考:
1、这是一篇游记,请你说说本文的四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 价张岱。
.
时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 西湖(湖心亭) 人物: 余及金陵二人 事件: 看 雪
.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往湖 心亭看雪。
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 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 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 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自读课文,参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
(l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表明这是一 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对故国往 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人了山水小品, 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迹可窥知一二。
杭州西湖
.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接色天空莲蒙叶雨无亦穷奇碧 欲映把日西荷湖花比别西样子红 淡妆浓抹—总—杨相万宜里
.
湖 心 亭 看 雪
.
张岱(1597-1679),字宗子, 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 居士,明末山阴人。明亡后隐 居,著述。著有《西湖梦寻》 《快园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 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 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 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 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 感情绪。《湖心亭看雪. 》是他
.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 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 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 性格。
.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 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 寂中有声。
.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的金京寄陵都”托,,作明就朝者是开对现国在故之的初国南的的京五,思十曾念三是年)明朝
(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 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 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之乐,醉情于世俗 之外的闲情雅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