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筝教学教案

古筝教学教案

古筝入门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古筝,知道它的历史,了解古筝各部分名称2、认识民族乐器的基本音阶,能初步会唱五声音阶3、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4、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勾、托教学重点: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勾、托认弦练习”教学难点:古筝的音域和定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教师弹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把学生带入古筝课堂向学生提问:听了《渔舟唱晚》,觉得古筝的音色和别的乐器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筝(二)认识古筝1、讲古筝的历史,为什么叫古筝?古筝的“筝”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

这段话是说筝的音质醇厚、气韵悠长,弹奏起来略带金铁之声,“筝筝然”即铮铮之声,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音响而命名的。

“古”是现代人对很久以前事物的称呼。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现代有18弦、21弦、25弦筝等,其中以21弦筝的运用最为普遍。

2、介绍古筝的各个部分(三)音乐的音高1、在黑板上写出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级1234567,一起唱一唱?do re mi fa sol la si2、你知道吗?古筝是五声音阶,在现有古筝定弦上是没有4、7两个音的。

3、学唱,认识五声音阶:1 2 3 5 6唱名:do re mi sol la音名:宫商角徵羽<早在中国古代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四)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1、古筝一共有多少根弦?2、讲解古筝的定弦:由内向外弦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音高 D3 B2 A2 #f2 E2 D2 b1 a1 #f1 e1 d1 b a #f e d B A#F E D简谱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分组倍高音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倍低音区(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可以让学生来考老师,然后比一比,看谁音听得准,看谁弦找得快)(五)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1、讲解正确的姿势和手型,举例说明容易出现的错误姿势2、学生模仿练习因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是学习古筝的基础,如果开始不注意养成错误的习惯,将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把这一学习点作为本节课甚至以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六)讲解古筝技法:勾、托的弹奏方法1、老师讲解弹奏要领/示范2、学生弹奏老师指导(七)勾、托认弦练习1、一起来:读准节奏%2、老师范奏3、学生练习老师指导布置作业:听唱五声音阶,熟悉古筝的弦位,练习正确的坐姿和手型,熟练勾、托认弦练习。

课题:<<北京的金山上>>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巩固5音的正确演奏技巧,并进一步感受这5个音的音准.!2、认识指法连托,掌握指法技巧,并运用于歌曲演奏当中.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北京的金山上》的曲谱,掌握正确的指法,并通过学习此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筝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A.师生问好:师弹: 1 2 3 | 5 6— ||同学们好生弹 1 5 | 1 5 ||您好您好&师生弹:6 5 3 2 | 1 — ||陆老师您好B.复习演奏姿势和正确手型(1)边念儿歌,边复习.(2)教师帮助纠正不足之处,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儿歌:身坐正、靠琴头,肚子离琴一拳头.手指微弯握苹果,肩膀轻松把琴弹.2、学习《北京的金山上》#导入;唱一遍《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老师来为小朋友伴奏.激发学生来为歌曲伴奏的积极性.导入对乐曲的学习.出示曲谱:根据乐谱打节奏,尤其是在这个曲子里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后十六的节奏型,学习指法并用手划拍的方法演唱乐谱。

[1]复习巩固学过的的指法勾,托,抹,要求手型正确,看谱弹奏出1 2 3 5 6五个音的练习曲,练习曲10、11、12条。

[2]学习新的指法“连托” .*手型正确,能看谱弹出后十六的节奏型。

*分清拇指连弹和拇指连托的指法区别;*拇指连弹要拇指第一关节往手心方向勾分别托出几个音,而连托是大拇指在向面板方向压的基础上向前推出几个音.)*连托的特点:音是连续的,音是往上行的.[3]练习连托.[手型准确、节奏准确。

][4]连贯的弹奏全曲.[5]进行同组互帮练习.[6]分别进行小组展示.教师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改正方法。

三、结束随古筝音乐离开教室.{《小猫钓鱼》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古筝曲《小猫钓鱼》是一首初级乐曲,乐曲为双手配合练习,风格轻快活泼,要求声音清晰连贯、动作舒展。

特殊节奏性——小附点的运用更为乐曲添彩,需要着重练习。

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古筝演奏的三种指法——托、抹、勾及其组合。

2、双手配合自然、紧凑,动作连贯。

3、能够较好把握乐曲风格,熟练弹奏乐曲。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准确找准左右手弹奏的音,把握好大撮、小撮的音色。

教学难点:前八后十六节奏型上的指法练习及抹勾组合练习%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音乐《劳动最光荣》,聆听童声合唱的歌曲2、根据童声合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认识乐谱,学唱乐曲主要旋律。

3、简单讲解合奏谱,使学生了解高低声部及左右手的分工区域。

4、讲解特殊节奏型及指法组合,并做单独练习,解决乐曲中的难点所在。

5、指导学生弹奏乐曲,针对情况具体辅导,必要时教师做好示范演奏,也可让优秀学生范奏。

6、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练习错误,指导学生有表情、动作舒展,自然地进行演奏,把握好乐曲风格。

课堂小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布置课下练习作业。

-古筝曲《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句中。

全曲共分三段,每一段落的速度和力度各有特色,特别是第二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

教学内容:1.《渔舟唱晚》三段落的正确弹奏。

2.欣赏《渔舟唱晚》全曲,培养学生对旋律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能更好地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目标:>1.巩固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弹奏,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旋律的分析,来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解决《渔舟唱晚》中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之间不同的关系而导致乐曲意境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不同的音乐语言来表示乐曲情景的道理,提高学生音乐鉴别能力。

教学难点:1.用双抹的技巧,快速地奏出一连串模进音型,表现出欢畅热烈的场面。

2.能初步理解和体会乐曲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弹奏表现出来$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情境法、演示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古筝的第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

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

近几次我们一直在学习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改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二、理解乐曲:(一)学生欣赏一遍完整曲《渔舟唱晚》。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生:三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画面)a、夕阳西下,黄昏来临。

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远处渔舟点点,那是辛劳了一天的渔民正驾舟归来!b、近了近了,满怀喜悦的渔民荡着浆,摇着橹,划破了如镜的湖面,只见浪花四溅,似闻渔歌飞扬。

c、夜色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然无声,一切又归于平静。

(四)分段欣赏欣赏第一部分(1)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演奏第一部分学习过的地方,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弹奏第一部分后生回答)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优美情绪:宁静力度:稍弱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景画。

(2)欣赏第二部分师: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

(师示范)花指要与中指的勾衔接好。

注意第三遍的双抹要有力度。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

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

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

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

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活泼;速度:渐快旋律:欢快情绪:兴奋力度:加强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学生练习,尽力表现乐曲意境。

学生齐奏,指名演奏,纠正不足。

(3)欣赏第三部分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生弹奏尾声部分)师:夕阳渐渐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节奏:平稳速度:渐慢情绪:恬静旋律:上下起伏力度:渐弱(四)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第二部分是表现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完整欣赏再次体会乐曲的意境和美丽的画面。

四、拓展欣赏小提琴演奏的《渔舟唱晚》1、教师作简单介绍2、比较两种乐器演奏《渔舟唱晚》的不同五、作业1、练习《渔舟唱晚》第二和第三部分。

2、用其他形式来表现对作品的理解(绘画等),课后与同学交流一下。

<古筝《浏阳河》双手配奏教学教学内容1、复习《浏阳河》第二段的分手练习2、新授《浏阳河》第二段的双手配奏教材分析第二段是原歌曲旋律的一个变奏,运用了左右手的双手配合弹奏技法。

上堂课已经进行了分手练习,本堂课主要进行双手的配奏,右手弹奏多种节奏型,左手一直是分解和弦教学目标!1、认知:左右手的节奏对位2、技能:学生左右手的协调配合3、情感: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左右手的协调配合2、难点:切分音弹奏时与左手的配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浏阳河》第二段的左右手分手练习,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智勇大冲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