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汇总.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汇总.


人体的头、颈、躯干、骨盆、四肢在空 间的一种排列方式
25
姿势评定的意义
找出造成不良姿势的原因及严重程度 帮助诊断病情及预后 制定训练方法 评定病情的进展
26
评定过程
观察: - 头部位置,胸廓形状,腹部形状,背部两侧 是否对称; - 两肩,两髂棘,两上肢自然下垂时与躯干之 间的角度是否相同; - 脊柱是否有异常弯曲,脊柱的活动度,有无 肌肉痉挛及其他异常隆起; - 骨盆有无倾斜.
骨盆
平坦、突出
前倾、后倾

过伸展
32
从后方观察
理想的立位姿势,垂线应通过: 从后方的枕外隆凸、脊柱棘突、 双膝关节内侧中心线、两侧内踝 中心线
33
从后方观察
头 肩 肩胛骨 髋 胸椎、腰 椎 臀沟 下肢 踝 脚 倾斜、旋转,朝向哪一侧 双肩水平相等?哪侧高 肩内侧缘平行?下角水平相等,有 无“翼状肩” 双髋水平?髂后上嵴在同一平面 棘突竖直?有无侧弯 皱纹相等 竖直?有无内翻膝、外翻膝 跟腱竖直 平行?脚趾稍外展
16

触诊 皮肤:温度的升高提示下层有炎症。温 度的降低提示由血管方面病症。 皮下软组织:脂肪、筋膜、腱、肌肉、 韧带、关节囊、神经。 用较强的压力触诊
17
疼痛的量表
18

压痛的阶段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患者主诉疼痛
患者主诉疼痛 ,并有退缩感 由于疼痛,引起关节的后缩 患者的疼痛严重,不能触摸
理想的立位姿势,垂线应通过:冠状 缝顶部稍靠后方、外耳道口、耳垂、颈 椎体、肩峰突起的中间部位、胸椎的前 方、腰椎体、髋关节的稍靠后方、膝关 节稍靠前方、踝关节外踝前方2厘米
30
31
从侧方观察
头、颈的位置
胸椎、腰椎的排列 手臂的排列
任何向前方或上方的倾斜
任何脊柱屈曲度的增大 任何向前或后的变化
腹部形状
12
观察和视诊
观察 患者的外观、动作 视诊 皮肤 皮下软组织 骨的构造

13

皮肤
跌打伤 瘢痕 外伤 手术伤痕 伴随血管变化的炎症 苍白 紫绀
14

皮下软组织
肿胀 萎缩 小结节 淋巴结 四肢周径的变化:左右对比
15

骨的构造 在步行异常或关节活动异常时,必须作骨 的构造的评定。 脊柱、骨的视诊包括脊柱侧弯、骨盆的倾 斜、肩得高度。 先天性的异常包括X和O形腿,外伤性变形 可有屈曲挛缩和克莱士骨折等必须纪录。
22
运动疗法检查的注意点 脱臼 没有治愈的骨折 骨化性肌炎 化脓性关节炎 明显的骨质疏松 新接的骨折 手术后
23
其他的机能检查
脑电图(EEG) 肌电图(EMG) 体位感觉性诱发电位(SSEP) 影像学检查
24
姿势
姿势人体的一种自然状态 非强制的,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姿态:即 构成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尤其是骨骼, 肌肉,内脏,神经系统互相关联所构成的 姿态
6
评定的方面
•患者的病历 •观察、视诊 •触诊
•关节活动度
•特殊的运动学、骨科、及神经学的检查
•X线诊断及特殊诊断法
•机能检查
7
患者的病历
患者的主诉 即往史 家族史 职业 社会背景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诊断结果的SOAP
主观性(Subjective) 检查者对患者病历的查阅评定 客观性(Objective) 对客观的要素进行评定、观察。 评定(Assessment) 综合基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检查 计划(Plan)包括检查和治疗的开始
4
滑动 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表面。滑动 是关节副运动中重要的运动形式。 实际上在关节内,两个完全一致的关 节面是不存在的,生理状态下,滑动的 方向遵循凹凸法则:运动的关节面为凸 面时,滑动的方向与骨的角运动方向相 反,运动的关节面为凹面时,滑动的方 问与骨的角运动方向一致
5
轴旋转
骨围绕着机械轴进行旋转的运动。往 往是与转动、滑动组合出现。人体产生 轴旋转的关节如肱骨屈曲、伸展时肱骨 头的轴旋转。 关节囊由于炎症等原因而至关节囊纤 维化或纤维缩短,关节的松弛度变小, 副运动必然受到影响。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
1

肌肉骨骼系统的组成
骨、软骨、及软组织(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 滑膜、滑囊和筋膜)
运动、支持、保护 关节生理学运动 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内翻、外翻、背屈、跖屈、环转。

2
关节的副作用
是发生在关节面之间、运动幅度小且不 可随意控制的关节囊内或关节间隙运动肢 体和脊椎滑膜关节内都存在副运动。其运 动方式包括转动、滑动和轴旋转。

9
问诊包括的两个阶段
直接问诊法
用疑问的形式,让患者直接的,真 实地回答,并记录。
10
自由问诊法
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治疗师 和患者相互提问,对患者的主诉充 分的调查,是必需的评定。 排除无关的话题,与患者建 立良好关系。
11
OPQRST记忆法

O:从症状开始或主诉开始 (Onset of complaint ) P:痛苦的诱发因素,缓和的因素 (Provoking or palliative concerns) Q:疼痛的性质(Quality of pain) R:延伸特定部分 (Radiating to a particular area) S:症状及主诉部位的严重度 (Sit and severity of complaint ) T:症状及主诉的时间 (Time frame of complaint)
19

脉搏
对脉幅测定,可用于血管的完整性 的检查,如动脉不全,椎动脉循环不良。
20

关节活动度的检查 被动运动 自主运动 抵抗运动
21
肌力的评价 5:对抗阻力完全完成抗重力活动 4:对抗部分阻力完成抗重力活动 3:除去阻力完成抗重力活动 2:除重力完全活动 1:有肌肉的收缩,没有关节的运动 0:完全没有肌肉的收缩

3
转动(rol1) 从一个骨表面转动到另一个骨表面。 转动只在两个关节面不一致或不相符合时 出现。转动的结果产生骨的角运动,转动 的方向与关节面的凹凸形状无关。 做单纯骨角运动的被动伸张手法时, 关节表面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关节的损伤。 功能正常的关节不产生单纯的转动,一定 伴随着滑动或轴旋转。
27
维持立位姿势机制与肌肉活动:
• 正常的脊柱生理弯曲:颈椎,腰椎前凸; 胸椎,骶椎后凸; • 抗重力肌的活动及平衡被破坏时将重心 移动还原的机制 • 胸腹腔内压从前方支撑体重 • 平衡的保持:牵张反射,交互伸张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等各种 反射的调节作用
28
29
从侧方观察(利用垂线,依照人体骨标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