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观测与编录流程
1、地质观测与编录需包含以下内容:文字、图表资料、实物资料
2、地质观测与编录的要求:编录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统一、重点突出
3、钻探工程地质观测与编录主要包括: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换层深度的计算、岩层倾角的确定。
4、井巷工程地质编录
1)井巷地质编录的方式分观测点式、剖面图式、断面图式、切面图式、展开图式和立体摄影编录6种。
2)井巷编录的步骤
①熟悉巷道预想地质剖面和临近勘探线剖面
②确定编录壁及编录高度
③对编录巷道进行全面、概略观察
④标定编录起点和重点位置
⑤在编录壁上挂观测基线
⑥观测记录和描绘巷壁地质现象
5、穿层井巷地质编录
1)竖井井筒地质编录常用的方式分为井筒展开图式编录、井筒柱状剖面图式编录、井筒水平切面图式编录3种。
2)石门地质编录
石门编录的基本方式是只作一壁剖面图,当个别地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则以一壁剖面图为主,辅以局部展开图。
6、顺层井巷地质编录
顺层井巷一般采用剖面图和观测点式,但是当煤层倾角较大时,可采用断面图式和切面图式编录。
7、回采工作面地质编录
回采工作面地质编录包括煤层厚度和结构变化、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等。
编录的方式有观测点式(地质条件简单)和剖面式(地质条件复杂)。
对于煤厚较大,且有一定变化时,观测时还必须系统探测煤厚变化,并及时绘制勘探线剖面图和剩余厚度等值线图。
7、根据矿井现有地质条件:一般岩石巷道每掘进20m观测编录一次,煤层巷道每掘进10m 观测编录一次,遇地质变化带或者褶曲、构造带、煤层巷道出现局部地质变化等情况时,岩石巷道每10m观测一次,煤层巷道每5m观测一次,并做地质变化带两侧局部放大图。
8、对于井下观测编录资料,在整理过程中如发现不足,应设法补充,务必使资料真实可靠。
9、井下实测的巷道剖面、断面和细部素描图,均系草图,上井后3天之内应按照一定的内容、比例尺和格式重新清绘,并标注在相关图纸及素描图上。
10、地质资料、特殊观测资料必须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和原始资料分类统计档案,按类别、时间编号长期保存,一般性观测资料保存时间不低于一年,超过一年无保存价值的可按报废资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