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爬架施工组织设计

爬架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一、爬架简介二、工程概况三、方案设计爬架基本工作原理3.1方案设计依据3.2平面设计3.3立面设计3.4主要技术参数3.5 四、爬架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管理体系4.1安全措施4.2安全检查制度4.3 五、爬架的安装安装流程图5.1架体的安装与搭设5.2电气的安装5.3调试验收5.4一般规定及要求5.5 六、防电、防雷措施防电措施6.1防雷措施6.2注意事项6.3 七、爬架的升降施工流程图7.1升降前的准备7.2升降作业7.3提升操作步骤7.4下降操作步骤7.5升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6爬架升降后的检查验收7.7 八、爬架的使用使用注意事项8.1使用中的日常维护8.2 九、爬架的拆除十、计算书附图表1一、YF 附着升降脚手架简介YF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由主框架(上、中、下三节)、底部水平桁架、附着支座、调节顶撑、防坠、防倾装置、提升设备和脚手架体等组成。

其特点:1、主框架(轨道):高度10.8 米,适用 3.5 米以下楼层,层高大于3.5 米时,再增加一节中节。

2、附着支座集承重、导向、防倾、防坠于一体,操作简单方便;架体下降时,每安装一次葫芦可连续下降两层。

3、调节顶撑既能调节架体水平高低偏差,又能承重,操作简单方便,节约劳动时间和大量钢丝绳;安装时,无须搭设操作平台,和同类产品相比较,可节约20 天的钢管及卡扣租赁费用。

能单跨升降,也可以多片整体升降。

提升设备采用环链式电动葫芦。

二、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框、剪结构,25 层,标准层高3.6m。

三、方案设计3.1 爬架基本工作原理:爬架是通过附着支承结构附着在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实现升降的悬空脚手架,即沿建筑物外侧,搭设一定高度的外脚手架,并将其附着在建筑物上,脚手架带有升降机构及升降动力设备,随着工程进度,脚手架沿建筑物升降。

3.2 方案设计依据(1)标准层结构平面图(2)YF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4)《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2(7)《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8)《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3 平面设计3.3.1 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南、北各布置23 套提升机构,各配置13 台电动葫芦分两段分别对架体进行升降。

3.3.2 提升机构的平面位置及立面位置详见后附图,施工时按图设置预留孔。

3.3.3 架体底部采用标准连接杆搭设底部桁架,局部用脚手架钢管搭设底部桁架,搭设长度不超过2m。

3.4 立面设计3.4.1 爬架从标准一层开始安装搭设,随施工进度逐层搭设至 4 个标准层高,爬架开始提升。

3.4.2 附着支撑结构为:三角形钢梁支座,宽度800mm,使用工况安装三个,升降工况安装两个附着支座。

3.4.3爬架以主框架及水平梁架为骨架采用扣件钢管搭设,高度16.26m,米,按规范搭设剪刀撑,剪刀撑从架体底部向上连续搭设,跨度不大于0,并应将把主框架和底部水平梁架连为整体。

45-60 水平夹角3.4.4 脚手架悬挑长度不大于3m,悬挑大于 2 米的部位以主框架为中心成0。

对设置对称斜拉杆,其水平夹角应不小于453.5 主要技术参数架体高度:16.2 米,架体跨度:最大跨度为 6.6 米;架体宽度:0.9 米,步距 1.8 米;架体悬挑长度:最大 2.7 米,架体悬臂高度:5 米;主框架距建筑结构0.8 米,脚手架体距结构0.1 米;架体升降设备:7.5t ×6m电动葫芦,架体升降速度13cm/min;3四、爬架施工现场管理4.1 安全管理体系施工现场应组成爬架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班子,专门负责爬架的安装、升降、维修、拆除等工作。

爬架项目部成员分工如下: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吕康跃、卢则忠、王家峰组员:周江波、燕长征、李含江、李培章、王能术现场负责人职责: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施工方案制订的施工技术措施,及时处理爬架作业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认真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和每次升降前后的安全技术检查,签发提升(下降)令,作好各项安全技术记录。

3.协调各方面关系:例如提升时间安排、预留孔监控、各工种穿插作业落实等。

4.安排调配现场劳动力,定期及时地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为确保爬架安全提升降落,必须经常检查工人定岗、定位、按章操作等情况。

5.对脚手架的搭设、升降进行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每次提升或下降必须做好记录和填写升降报告。

班组长职责:1.负责本队工人安全作业及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爬架安全操作规程,密切配合现场负责人作好现场安全工作。

2.操作前必须检查本队工人是否配戴安全用具、带齐作业用具,下班前对现场进行安全和机具检查,查看有无遗漏或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负责发送升降口令。

要特别重视升降前后安全检查,重点部位及环4节要亲自过目认真把关。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后才可发出升降令。

工人职责:1.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规程操作,杜绝违章作业。

2.服从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的指挥,按照机位分工和工作内容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离现场;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爱护保养工具、设备及架体,完工时及时清理现场,做到文明施工。

4.2 安全措施4.2.1 安全控制措施1、施工方案由公司专职技术人员编写,并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2、外架安装前由我公司专职技术人员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对现场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入场教育。

3、外架材料必须有相关的合格证明;操作人员有相关操作证。

4、外架搭设完毕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运行。

5、外架严格执行运行通知制度。

6、外架每次运行前及到位后必须有检查记录。

7、我公司专职技术人员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对外架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4.2.2 安全应急预案外架施工是安全风险较高的的行业之一,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1、高空坠物。

在架体的底部满铺脚手板,并用安全网兜底和用竹胶板封闭;在结构主体每隔10 层搭设一道水平防护;在架体外侧搭设护栏杆5并挂密目安全网;在操作层外侧设踢脚板,下面挂一道水平大眼安全网;每次运行到位后,安全防护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架体高空搭设及拆除时,在下面设置安全警戒区域。

2、架体下坠。

每个吊点都安装三个附着支撑,穿墙螺栓螺母要拧紧且露出螺杆不少于 3 扣,斜拉杆要收紧;提升设备采用7.5 吨电动葫芦增加安全系数,升降时加防坠器保险;如遇 5 级及以上大风,在架体上部增加水平临时拉杆与结构拉结或拆去部分安全网减少风载。

3、防火。

在架体的四角设置一个灭火器和消防水管。

全体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大家要认真执行公司的相关规定,齐心协力杜绝经济损失在5000 元以上的重大伤亡事故。

一般事故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4、一般事故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1、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执行人员、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期限。

并对整改事项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复检不合格继续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抢救伤员,在抢救伤员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保护好现场,工地向公司报告,公司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公司安全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划分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安全部门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6、公司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64.3 安全检查制度4.3.1 爬架安装搭设完毕, 由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及班组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提升。

并于提升一层后报安监站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4.3.2 班组每次提升下降前后按《提升( 下降) 前后检查记录表》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书面记录。

4.3.3我公司每月派专人对与工地专职安全员进行一次联合安全大检查。

4.4.4架体提升到结构顶或停留时间超过一个月, 要对架体加固情况进行检查。

4.4.5架体下降前要对架体脚手杆及脚手板检查是否满足装修施工的要求, 对穿墙螺栓是否打油保养,电控柜及电动葫芦是否正常进行检查。

五、爬架的安装:5.1 爬架的安装流程图:搭设安装平台→组装主框架下节、水平桁架→吊装→搭设脚手架体→接长主框架标准节→安装支座、导向架→搭设脚手架→铺脚手板、安全网封闭→检查验收投入使用5.2 架体的安装与搭设5.2.1 爬架安装:5.2.1.1爬架搭设前,应设置安全可靠的安装平台(图一)来承受安装时的竖向荷载,平台宽度1.5m, 承受荷载大于23KN/m,其水平度应在20mm之内。

5.2.1.2主框架下节与桁架的组装在地面将主框架摆放就位,按爬架平7图面布置图桁架尺寸安装连接桁架立杆、横杆、斜杆,横杆置于立杆连接板内侧,斜杆在外,螺栓由外向内穿入,严格控制其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合格后,再将所有连接螺栓拧紧。

(螺栓拧紧后需抹上黄油,以免生锈)。

用塔吊将安装好的导轨、桁架吊装到平台,按设计尺寸摆放就位,控制好导轨与结构之间的距离(支座长度+ 2 公分);将爬架与平台连接固定。

5.2.1.3 主框架标准节的连接:用塔吊将主框架标准节吊起,和主框架下节接点对正、装入螺栓、调整铅垂度、拧紧螺栓;以后随施工进度逐步安装。

5.2.1.4 支座和调节顶撑的安装:根据平面布置图及立面留孔图用穿墙螺栓安装支座,拧紧螺母;安装调节顶撑并将主框架顶紧。

5.2.1.5以后根据施工进度逐层安装附着支座(3 个),连接主框架(4节),搭设脚手架体。

5.2.2脚手架体的搭设:5.2.2.1对搭设材料的要求:a.脚手钢管外观质量平直光滑,没有裂纹、分层、压痕、硬弯等缺陷,8并应进行防锈处理;立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500, 横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150 ;端面平整,倾斜偏角应小于1.70mm; 实际壁厚不得小于标准公称壁厚的90%;b.扣件螺纹连接件应无滑丝、变形、严重锈蚀等现象;c.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脚手板不得有腐烂现象;2 /100cm,不得有破朽现象;安全网≥800 目d.螺栓采用国标螺栓,严禁采用钣牙套丝或螺纹锥攻丝。

e.立杆和底部桁架连接处要用短钢在水平梁架上搭设双排脚手架。

5.2.2.2,轴向最大偏差应个卡扣;纵矩≤1800mm 1.2m,不得少于4 管搭接,长度且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应在同一步架内,小于200mm。

各接头中心端点的距离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相隔接头,。

1/3 不宜大于步距的5.2.2.3外侧大横杆步矩900mm,内侧大横杆步矩1800mm,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 mm 各接头中心至最近端点不宜大于纵距的1/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