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24]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2018·河北定州中学第二次月考)沧州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之滨,拥有盐碱地约30万亩。
在当地“种一瓢收一斗”的盐碱地或中低产田上,中科院农业研究所经过不断改良与实验,使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600斤。
农业研究所主要通过咸水结冰等方法改造盐碱土壤(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打造“良田”,通过微咸水灌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选育更耐盐碱的作物品种。
据此完成1~3题。
1. 海兴县农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春季,气温回升,作物返青,需水量大,但此时尚未进入雨季,如果灌溉不科学,很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选A项。
2. 海兴县改造盐碱土壤未采用传统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当地(B)A.地质结构不稳定,淡水资源不足B.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C.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合深挖淡水井D.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的效果差[解析]传统措施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侧面说明这里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用传统方法简单但效果差,选B 项。
3. 实验发现,在小麦拔节时期(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浇灌微咸水增产效果较显著,其原因可能是该时期(B)A.小麦需水量大B.小麦矿物质需求量大C.降水稀少D.蒸发旺盛[解析]微咸水富含矿物质,但因其水咸一般不用于灌溉,但拔节时期浇灌微咸水增产效果较显著,这说明该段时间小麦矿物质需求量大,选B项。
(2018·甘肃武威市六中第二次阶段性)下图是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4~5题。
4. 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A.河网密度B.距海远近C.雨季长短D.太阳辐射[解析]造成我国水资源南北方分布不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气候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季短,故选C项。
5. 据图可知,我国(B)A.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B.北方地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C.南方不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D.北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南方[解析]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占比大,南方占比小,粮食主产区位于北方,A 项错。
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大,但是水资源占比小,水土配合不好,应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B项对。
南方部分地区由于水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C项错。
图示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区域差异,D项错。
故选B项。
(2018·山东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回答6~7题。
6. 保障该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C)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当地山多水少田少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
图示农业模式包括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并未反映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
另外,此模式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能体现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的特点,该模式露天生产,没有修建温室;水稻生产,要求排灌便利,加上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故选C项。
7.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D)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属于生态农业,实现了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从生产特征角度评价,该模式也属于混合农业,能灵活适应市场;农产品的类型多样,生产效率高。
故选D项。
(2018·山东德州一中期中)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是(D)A.沼气池、市场、农田、农户B.市场、农田、沼气池、农户C.农户、沼气池、市场、农田D.市场、沼气池、农户、农田[解析]产品指向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农户,二是市场,结合②为③提供燃料,可判断出②是沼气池,③是农户,①是市场,④是农田。
9. 当地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③河流污染A.①B.①②C.①③D.②③[解析]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示意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完成10~11题。
10. 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C)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
11. 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B)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解析]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进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综合题12. (2018·陕西西安市第一中学第一次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是内蒙古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经营全脂奶粉等产品。
公司与内蒙古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牛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材料二我国奶粉产业较多,但奶源、技术、设备、配方等方面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产业链不成熟,同质化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能被消费者认可并且熟知的品牌较少,在国际竞争中层次较低。
材料三下图为呼伦贝尔雀巢奶粉产业生产加工示意图。
内蒙古等地↓收奶、计量→净乳→缓冲→冷却→奶仓贮存↓成品←巴氏杀菌←均质←暂存←标准化↓灌装→检验→装箱入库(1)指出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发展奶粉产业的有利条件。
(2)说明我国奶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请为呼伦贝尔雀巢奶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内蒙古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乳畜业发达,奶源充足;内蒙古污染较少,奶源质量好;当地有廉价劳动力;全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广阔;交通运输的发展。
(2)产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和国际差距大。
(3)树立品牌意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创新科学技术,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开发新的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解析]本题以呼伦贝尔雀巢奶粉产业生产加工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指丰富的原料,社会经济条件指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方面。
内蒙古有丰富的天然草场,牧畜业发达,奶源充足;内蒙古污染较少,奶源质量好;当地有廉价劳动力;全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广阔;交通运输的发展。
(2)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规模、产品价值、品牌等方面回答。
我国奶粉产业的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和国际差距大。
(3)需要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包括树立品牌意识、加大科学创新、开发新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13. (2018·宁夏长庆高级中学第三次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
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
材料二沙柳形如火炬,较耐旱,喜水湿;抗风沙,耐一定盐碱,耐严寒和酷热,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
加上它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是固沙绿化的不二之选。
沙柳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
用刀齐根砍下的沙柳,等待来年春天就能继续发芽生长,越砍越旺。
如果不去砍掉长成的枝干,到不了7年,它们就会成为枯枝直至死亡。
由于“生物质发电厂”这一绿色能源项目的上马,农牧民种植沙柳、绿化沙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材料三螺旋藻是世界上光合作用能力最强的植物,只要有充足的光和二氧化碳,一个细胞可以分裂成240亿个!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察汗淖尔湖里生长着世界上最具营养价值的螺旋藻,作为平衡人体酸碱的最佳食品保健品行销全球。
材料四“以‘治沙、新能源、螺旋藻’为核心的沙、林、电、藻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是‘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治沙模式,也被称为‘三碳经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分析毛乌素沙地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沙柳成为“固沙绿化的不二之选”的原因?(3)根据材料分析“三碳经济模式”的产业链的构成及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答案](1)必要性:提高土地生产力,恢复和扩大牧场;固定沙丘,防止下风地带的土地沙化。
可行性:降水较多,利于植被生长;曾经是重要的牧区,有适宜生长的植被;沙化治理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
(2)沙柳耐旱—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气候干旱;喜水湿—降水年际和季节变率大,经常发生涝灾;耐盐碱—盐碱化土地面积大;耐严寒和酷热—气候大陆性强,温差大;多流动和固定沙丘—沙丘埋不死;还可以作为生物质发电的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沙柳种植为发电厂提供原料,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为螺旋藻种植提供原料,螺旋藻产业为沙柳种植提供资金。
生态效益:植被覆盖率提高,防止土地沙化;经济效益:通过三碳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
[解析]本题以“三碳经济”作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综合性强,难度大。
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荒漠化的防治等知识,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