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实词比较分析限时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
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
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封汉广平侯。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
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
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
”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
”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
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答案】B【解析】“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误。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含褒义。
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
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
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
”2.(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韩鸿为使者”与“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C.“使持节”中的“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持节”含义相同。
D.“降河北”与“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降”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招降”的意思,后者是“投降”的意思。
A项,叙述正确。
B项,前项是“担任”的意思,后者是“演奏”的意思。
C项,二者的含义相同,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为言”与“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B.“奇士”,非常之士,奇异之士,指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
这里称赞吴汉才能非同一般。
C.“可与计事”与“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两句中的“文”字含义不同。
【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介词“跟”,其后省略宾语“之(吴汉)”;后者是动词“等待”,该句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岁月不会等待我。
A项,前者是介词,其后省略宾语“之”,介宾短语“为之”作“言”的状语;后者是动词“做”的意思,即“您家的媳妇难做”。
B项陈述正确。
D项,前者是“文采、才华”的意思,该句是说汉为人质朴淳厚缺少文才;后者的意思是“文字”,用篆文(用篆书写的文字)山龟鸟兽的图案来作装饰的意思。
4.(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造次”,在文中是“仓猝、匆忙”的意思,与《三国演义》“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
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中的“造次”含义不同。
B.“上亦以其南阳人”与“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C.“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与“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的“及”字含义不同。
D.“不能以辞语自达”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达”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B项,前者作连词,是“原因”的意思,后者作介词,是“把”的意思。
A项,前者是“仓猝、匆忙”的意思,吴汉仓促之间不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质厚少文的性格特点;后者是“随便、乱来”的意思,是刘备指责张飞的话语。
品味语境,分析结构,培养语感是分析该试题的方法之一。
C项,前者是连词“和”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比得上”的意思。
D项,前者是动词“表达”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意思。
5.(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后”文中是“这以后”的意思,句中“其”是代词,代指吴汉一次又一次地被召见。
B.“勤勤不离公门”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两句中的“勤”字含义相同。
C.“渐亲之”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两句中的“亲”字含义不同。
D.“上既破邯郸”与“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既”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已经,……之后”的意思。
A项,“其后”是一个固定结构,翻译为“这(那)以后”。
B 项,二者都是“勤奋、刻苦”的意思。
前者同义词相连,说明吴汉工作勤勤恳恳,努力不倦。
C项,前者是动词“亲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6.(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召邓禹宿”与“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采草药》)两句中的“宿”字含义不同。
B.“夜语曰”与“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两句中的“语”字含义不同。
C.“突骑”意思是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
颜师古注:“突骑,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
”D.“吾欲北发幽州突骑”与“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B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动词“告诉,对……说”的意思。
A项,前者是动词“留宿、过夜”的意思,后者是“隔年的,旧的,老的”意思。
翻译为“大概可以说,用植物的根入药,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须选择在没有茎叶时采摘”。
C项,陈述正确。
D项,前者是动词“派遣,调发”的意思,后者是“出发,上路”的意思。
7.(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谁可使者?”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使”字含义不同。
B.“禹数与语”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数”字含义相同。
C.“诸将鲜能及者”与“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两句中的“鲜”字含义相同。
D.“牧”是官名。
古代指一州之长。
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与《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用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中的“牧”含义相同。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副词(shuò)“数次、多次”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cù)“细密、稠密”的意思。
整句翻译为“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A项,前者是“派遣”的意思,本句的句式为宾语前置句,即“诸将可使谁者?”;后者是连词“假使、如果”的意思。
C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很少”的意思。
后者翻译为“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 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一州的最高长官。
8.(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人”,文中的意思是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
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的“知人”含义相同。
B.“汉躬被甲持戟”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C.“遂鼓而进”与“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D.“皆平之”与“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赤壁之战》)两【答案】D【解析】D项,二者都是“平定、平息”的意思。
后者翻译为“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几乎已经平息了”。
A项叙述正确。
B项,二者含义相同,“亲身、亲自”的意思。
C项,前者是动词“击鼓”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振动”的意思。
9.(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营于水南水北”与“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出师表》)两句中的“营”字含义不同。
B.“引兵往合水南营”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两句中的“合”字含义不同。
C.“奇兵”,文中指特殊的战士,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
与《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中的“奇兵”含义相同。
D.“缘马尾得出”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凭借”的意思,后者是连词“由于”的意思。
A项,前者是名词作动词“扎营”,后者是名词“军营”,翻译为“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去问问他”。
B项前者是“会合”的意思,后者是“环绕”的意思。
C项解说正确。
10.(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笃于事上”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
B.“自初从征伐”与“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C.“侧足”指形容因敬重或畏惧而不敢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