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与翻译人才需求状况研究

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与翻译人才需求状况研究

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与翻译人才需求状况研究[摘要]随着河北省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既能熟练掌握外语又懂技
术的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河北省翻译人才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本文从对河北省的翻译机构及人员构成的调查入手,分析了翻译机构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翻译人才;外语教学
1 河北省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
1.1 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河北省既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全国十大对外贸易省份之一,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前十名的位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河北省已初步形成了外贸、外资、外经并举的开放格局,外经贸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我省坚持多渠道、多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一是抓好国内各类交易会、洽谈会的贸展和成交。

二是加大出国(境)推销力度。

我省企业分别参加了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墨尔本国际纺织品服装博览会、河北省(荷兰)经济贸易洽谈会、非洲携样巡回展、迪拜展销会、印度(中国)工程和商品展销会等。

三是支持和帮助各类企业在海外设立贸易网点,营造销售和服务网络。

四是指导企业打进国际深层次营销网络,部分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向国际大型商业连锁企业供货取得新进展。

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

狠抓外经贸新的增长点。

深入实施“大经贸战略”,进一步壮大外经贸主体。

继续全力为各类基本符合条件的企业审核报批和办理登记备案外经贸经营权。

1.2 高层次翻译人才的短缺
近日,国家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王欣透露,目前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而此行业的保守需求值约50万人,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

随着河北省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又懂技术的翻译人才的参与和合作。

然而,省外事办表示,河北省外语翻译人才一直青黄不接,口语普遍弱于书面,小语种普遍弱于大语种。

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领域,翻译人才严重供不应求。

这在我省招商活动日益频繁,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成为我省发展对外贸易的瓶颈。

近几年来,河北省招商活动频繁,许多跨国企业瞄准河北,不少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在河北设立办事处,但翻译人才在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却大量流失。

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来,在中国人才网录入个人资料的河北高校外语人才共有823
人,其中近90%选择在沿海城市工作。

在省内经过专业评审的中、高级翻译只有980多人,而能在正式场合为高级个别活动担当口译的年轻翻译非常缺乏,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翻译更是凤毛麟角,这给许多重大涉外活动带来不便。

与此同时,由于翻译力量薄弱,尤其是专业外贸类翻译人员紧缺,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相当一部分贸易机会无法把握,翻译能力的薄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2 河北省翻译机构调查
2.1 河北省翻译机构人员构成
2.1.1 各级翻译者协会
根据河北省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共有省级翻译者协会1家,市级翻译者协会11个。

翻译协会人员1700多名。

翻译者协会是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理论研究的殿堂。

协会荟萃了全省翻译界、翻译教学届的精英,协会会员分布在全省各行业,担负着英、俄、日、德、法、西、意、波、捷、罗等几十个语种的翻译和教学工作。

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举办各种与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交流会;承揽国家机关和省内企事业单位的翻译任务;与国外相关学术团体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参加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

河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作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桥梁,为促进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为培训我省的翻译队伍,提高翻译水平,开展翻译理论探讨,促进外语教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多次参与各种学术会议,承接各种口、笔译任务,协助翻译出版书刊,同省外办、省外贸、省外宣局、省旅游局等单位合作组织翻译经验交流会、优秀论文评选、口译、笔译比赛等各种活动。

2.1.2 翻译公司
我省经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注册的翻译公司约6 0余家,其中20余家在石家庄。

专职从业人员约2500人。

翻译语种包括:英语、日语、韩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

翻译范围包括:工业、农业、渔业、林业、地质、政治、经济、法律、冶金、水利、建筑、工程、房地产等。

翻译内容包括:企业文件资料、政府机关公文、个人文件资料等。

2.2 河北省翻译机构存在的问题
2.2.1 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匮乏
目前河北省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不少,但翻译公司大多规模都很小,翻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更是凤毛麟角。

以石家庄和邯郸为例,笔者所了解8家企业,笔译任务大多由自己的工作人员承担,这些人员非专职翻译,相当一部分为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

而口译工作有一半以上聘请外来人员担任,大部分来源于高校教师,但是他们在跨学科领域内却显得知识面狭窄,难以准确、流利地完成翻译任务。

因此,河北在实现外向型经济突破的过程中,翻译人才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匮乏,它严重影响了我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制约了我省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思路,以致影响河北经济社会发展。

2.2.2 翻译质量难以保证
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匮乏又引发了翻译质量的问题。

“懂外语,就能翻译”的错误观念还很普遍,部分翻译从业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又缺乏翻译经验与技巧训练,在一大堆的专业词汇与业内固定说法面前只能依靠词典,生搬硬套,无法准确传达信息。

另外,翻译市场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指导与统一管理,翻译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强弱不同,由于认为翻译市场有利可图,一些不具备翻译能力和经验的人混入了翻译者之列,从而出现错译、乱译、滥译等现象,翻译质量难以保证。

整体的翻译质量不高的结果就是大大影响和阻碍对外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深入交流。

2.2.3 小语种翻译人才缺乏
目前,我省英、法、德、俄、韩、日六种语言的译员人数占98.4%,而其他被调查的近40个小语种总比例不到1.6%。

数据显示,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语、葡萄牙语等的翻译人才,目前正成为各大公司热捧的对象,缺口至少为上千人。

懂理工科专业英语的人才更是万元难求。

一些公司不得不去各种翻译专业人才网站去寻觅,甚至还要求助猎头公司。

小语种人才的紧俏,和国内开设小语种专业的大学数量少有很大关系。

以经济发展较快的长三角地区为例,只有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南京大学开设西班牙语专业。

同样,专门针对某些理工科类翻译的课程,也很少有大学开设。

而我省的高校均没有开设小语种专业,这显然跟不上对外经济发展的脚步。

2.2.4 缺乏对翻译质量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我国是个翻译大国,翻译市场的繁荣给翻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再加上认识上的误区,目前还缺乏对翻译工作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和机制,缺乏行业指导和统一管理, 这也是造成目前翻译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我省翻译人才的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1 加强高校人才孵化基地的作用
高校是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各类翻译人才的供给站。

高校翻译教学的成败与能否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休戚相关,密不可分。

我省目前的英语翻译人才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翻译专业训练,只是具备英语学习背景。

传统英语专业在课时和课程设置上的限制, 使翻译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流于简单、空泛, 难以培养出面向社会、具有专业素养的优秀翻译人才。

一外贸公司负责人表示,从高校招来的外语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往往要经过培训很长时间才能胜任岗位,给公司业务拓展带来许多困难。

外语专业人士并不等同于翻译人才。

目前河北高校外语教学基本上还是以课堂授课为主,涉外实践活动少,学生在起步阶段偏重读写能力,轻视听说能力。

因此,我省高校的外语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提升我省翻译人才总量和质量的保证。

3.2 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针对小语种翻译人才缺乏的困境,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省翻译协会可以筹备多语种专业委员会,以培养和发掘优秀翻译人才,提高全省的翻译水平。

其次,还可以通过翻译协会这个群众性组织挖掘现有的翻译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翻译人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形成人才网络。

最后,政府还要对翻译市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保证翻译人才的待遇,以减少翻译人才的流失。

3.3 各级部门和领导要高度重视翻译事业
重视翻译工作和翻译人才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我们希望各行各业、各级部门和领导都能高度重视和支持翻译工作,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改进翻译工作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建设一个保障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为我省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要理解翻译工作的基本规律,尤其重视经济翻译人才培养,重视对翻译质量的把关和监督, 这是我们完成对外传播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娜.翻译教学需要改革[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68-69.
[2]法小虎,法小鹰.论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48-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