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2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2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是经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努力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教学的启示
❖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不 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走在学生发展 的后面,而应适应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走在 学生发展的前面,从而使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二)青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 1.总的特点 ❖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已接近成人 ❖ 2.认知发展特点: ❖ 知:①智力接近成人; ❖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
出现辩证思维。 ❖ 情: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项联系的情感,道德感、
理智感、美感有了深刻发展。 ❖ 意志与行为:意志的坚强型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知差异的涵义 ❖ 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涵义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涵义
定义 ❖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
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 心理发展有4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
❖ 1.总的特点
❖ (1)半成熟、半幼稚 ❖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觉性与幼稚性的矛盾
❖ 2.认知发展特点:
❖ 知(思维): ❖ (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 情(情感):高级社会情感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迅速发展 ❖ 意(意志):有一定的自制力,如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但不稳定。 ❖ 行(行为):因自制力不强,容易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
认知发展的另一特点是:思维开始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认知发展的特点: ①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②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③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 算思维。 ④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但有时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涵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 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 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 方面。
样例22
(二)关于关键期
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角色混乱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 1.家庭教养方式 ❖ ——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 2.学校教育 ❖ —— 特 别 是 教 师 的 品 德 修 养 、 知 识 经 验 、 教 育 教 学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认知发展的特点:
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
可逆性——能进行逻辑推理 可逆性——客体在外形上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儿童能够认
识到客体所特有的属性不变。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儿童已经能够摆脱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 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求,既不能迁就,也不要拔苗 助长,而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考试题型 【填空题】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包括学生 现有的发展水平和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学启示。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 关键期又叫敏感期,是指有机体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对
定义 某些刺激的反应或适应有一Fra bibliotek敏感时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4~5岁: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11、12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错过关键期的危害性——基辛格现象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虽然不主张拔苗助长,但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经过系统 地训练,肯定可以起到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 因此,不能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僵化 的模式。
总之 认知发展
教学(内容,方法)
(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可能的发展水平
现有的发展水平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评价目标】
❖ 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 期等概念
❖ 理解: ❖ ①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
识及其发展 ❖ 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涵义;认
❖ 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 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 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 或阶段。
❖ 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 的依据
❖ 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学生的一般认知发展水平。 在教学内容上,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 内容。不过,过于简单的内容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也不大。 ——小学阶段“数与式”的学习: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 式和分式 ——只有进入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的学生才能够摆脱对 可感知的具体事物的依赖,因而才能够获得纯粹以命题呈现的 概念和规则。 在教学方法上,既不要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也不要教授过于简单的内容妨碍儿童的发展。
一、人格发展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人生第一个反抗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