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刘振海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即“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阅读”)是笔者于1986年针对我国外语教学上存在的严重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分割式串讲法而创立的,并在泰安市岱岳区六处高中、数万名学生中实验数年,使该区的英语教学成绩走出低谷,跃为全市首位。
1994年泰安市教育局行文开始在全市推广。
1998年由中央教科所外语教研中心主任张志远到该区听课、考察,论证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决定在全国部分省市布点扩大实验。
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22个省的300个实验点、校中实验。
19 99年8月6日始中国教育电视台已播放了该模式的10讲模式系列课,在中央教科所外语教研中心的指导下,编写出版了与人教版配套的《初中英语新途径》和《高中英语新途径》实验系列丛书。
在理论上,该模式与时俱进,吸纳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精华,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1)整体是“二十四字”的灵魂。
它将语言、词汇、语法、句型、文段看作一个整体,融于情境中去教学、去应用;主张将语言的整体与语言心理学融为一体,突出合作、自主学习、创新发展。
(2)将超前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作为骨架,将始学、新授、训练、应用、复习,课内外环环相扣,步步相连。
(3)将以人为本、情感因素、科学评价作为血肉。
(4)将话题、结构、功能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构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系统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
在更新观念上,本模式提出了“教材是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英语”的理念。
在课堂操作上提出了“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严管理”的路子。
在知能培养上提出了“知识结构为主体,情境为主线、交际应用贯彻始终”的方法。
该模式每个环节都拟定了些操作技巧,但主张即遵循模式,又不囿于模式。
教师针对学情可灵活运用,同时还为师生创新发展留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余地。
在实践上,该模式对指导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模式,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交流探讨外语教改的新路子,为了与新课标与时俱进,构建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特将该模式的操作简介如下,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 超前集中“超前集中”是依照“超前教学论”而设计的。
抓好“前知教学”就抓住了影响教学变量的50%,因而达到快速高效的教学效果。
“超前集中”教学主要是始学阶段的语音(字母、音标)超前教学,以及各学年段的词汇、语法超前教学、超前阅读。
在这些超前教学阶段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如:十六字和三位一体)教学法,都可以采用。
下面介绍的是笔者在教学研究中曾经多次应用过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超前集中学习字母在始学阶段,先利用一节课借助音标注音,让学生正确学会、熟记26个字母的读音、书法。
1.整体呈现旧教材及现行教材在始学阶段均采用了分割式教学字母的方法,有的先从学话入手,将字母分散在4-5节课内学完,这极不利于学生快速、高效的学好字母。
我们采取在始学英语的第一堂课采用投影片,字母表或小黑板等将26个字母(大、小写)整体呈现给学生。
并先由教师示范朗读2遍,让学生听准。
中(小)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学过汉语拼音,数学上也初步接触过这26个英语字母,在听两遍正音后基本有个整体印象。
2.然后再由教师将易读错的 Aa,Cc,Gg,Hh,Jj,Kk,Ll,Nn,Qq,Rr,Vv,Yy这12个字母借助音标正一下音,让学生跟着读一遍。
3.借助音标,教师领读26个字母3-4遍。
4.采用抢答式找3-4个学生每人读7、8个一气将26个字母从头至尾读完,教师要及时矫正错读的字母。
再找一名优秀生将26个字母一气读完。
5.让学生自读26个字母若干遍。
6.用大卡片检测学生对每个字母的读音。
7.教师用教杆指着按顺序集体朗读26个字母1-2遍。
8.教师在事先于黑板上画好的三格内一一板书26个字母(大小写同时呈现),讲清并示范笔划及书写规则,让学生在三格练习本上模仿着写,反复训练几次,并在课下练习书法及搞书法展。
9.教师领读26个字母一遍。
10.教唱英语字母歌曲。
11.注意课下的当晚、明早等的字母反复识记、书法及下一课的复习、巩固。
二、超前集中学习音标音标教学张思中、马承都有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在教学音标时采取了以下做法,供参考。
1.整体呈现学习字母时由于已初步接触了音标的读音及用法,这对整体教学48个音素打下了基础。
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齐唱英语字母歌,并集体背诵字母一遍。
2.利用投影片或挂图等整体呈现英语48个音素。
表格按元音(长短成对的要对齐,不成对的列在后面,双元音注意归类),辅音(清、浊成对的要对齐,不成对的列在后面),半元音单列。
3.由教师将48个音素示范朗读两遍,让学生听准。
4.教师领读48个音素2-3遍。
5.采用将长短元音成对、清浊辅音成对的对比法领读,帮助学生识记。
6.采用抢答式找几名学生将元音和辅音成对的及双元音相近的进行对照朗读检查。
再将几个不成对的辅音及2个半元音进行检查,并反复进行2-3遍让学生识记。
7.采用大卡片(一张一个音素)检查学生识记情况并及时正音。
8.让学生自读自背音素表,不会的可问。
9.引导学生集体朗读音素表1-2遍。
10.教师讲解音标用法的要领。
①辅音在前,元音在后,二者相拼。
如:字母 B〔bi:〕 see〔 si: 〕②元音在前,辅音在后,二者不相拼。
如:it〔it〕is〔iz〕③元音同元音相邻,辅音同辅音相邻,各读各的音。
如:our〔au〕 desk〔desk〕④讲清单音节词及双音节词只有一个重音,并讲清重音符号和轻音符号的标志。
其余的拼读规则暂不涉及。
11.让学生翻开书末的词汇表指导学生练习用音标拼读生词,注意先易后难。
并要注意课下的反复识记音素、字母,并练习用音标学习生词。
在始学阶段的2-3节课内熟记26个字母和48个音素,并初步学会用音标学记生词,从始学阶段先让学生牢牢掌握自学英语的钥匙,不再用汉字为英语字母,生词注音,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进度。
三、超前集中学习单词词汇学习的方法很多,大家可以采用“十六字”的“俩俩法”、“三位一体”的“直呼式”和“链式法”等。
“24字”采取分散难点的方法,在放假前两天先利用我们编写的下学期要学的单词表集中领读正音,假期中让学生将四会词自学,达到会读,记住汉义、词性并会默写 (始学阶段放在字母,音标教学后),纲外词只要求会读、知道汉义。
并由学生自制新学期要学的单词卡片。
开学后第一节课,可采用汉译英、朗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假期中识词的情况,并讲评。
对于不会的词要进行补救,积极词汇要进行讲解、造句、应用。
在开学初半周内的英语课上时间,抓住各科都不太紧张的机遇,乘虚而入,采用课上集中识记,课下依照记忆规律反复循环的方法,速战速决,快速识记本学期要学的词汇,学新课前再复习本单元已学的单词。
学新课时不再在课上处理生词,这为课文及对话课的整体掌握打下了基础。
这样做的好处是集中识词周期短,包袱小,见效快,学生刚想厌战,疲劳,战役就结束了。
“24字”集中识词的方法是:1.整体呈现将我们编的“词汇快速突破”作为正音读本,或者将每堂课要超前集中的词按照重读元音相同排列的生词打在投影片上整体呈现出来。
初中学生识词时教师要先示范朗读两遍,让学生听准。
高中学生可采用抢答式每生读10余个,找几个人分别读完,教师要及时正音。
2.突破难点,教师从这些词中找出几个难读的词领读,正音。
3.集中识词时每个词只要求做到三会(会读,会默写,记住汉义,词性)应用放在学新课和强化训练时重点解决。
4.教师领读(或跟读录音)生词2-4遍(高中可由学生读,并增加自己识记的时间)。
5.用大卡片检测学生。
6.让学生利用小卡片自己识记。
7.让学生利用小卡片互相提问。
8.分组抢答识记生词,并要评估激励。
9.检测单词识记情况,将本节集中的全部词汇用汉语印在一张纸上下发,让学生默写。
10.评估默写情况,让学生将各人不会的词课下补上,并布置学生当晚,明早及隔天的复习循环。
11.集中识词结束后的默写竞赛及补缺。
12.下周学新课前的每单元的词汇复习。
该模式适用于始学阶段的识词,其余阶段可适当变更每单元的词汇复习。
13、单词识记的方法很多,如“词根归类法”、“比较法”、“构词法”、“兴趣记忆法”(像形、像声、绕口令、唱等)、“文段记忆法”等都可以应用。
四、超前集中学习语法在集中识词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本学期要学的语法粗线条的简介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学新课当接触到具体的语法条目需要集中时,就将这项语法进行专题系统归纳(但不要在课上大量讲,应将有关条目让学生自己学习识记),到期末、学年或毕业复习时再将语法按系统结网结块,整体掌握,并搞强化训练。
学习语法方法很多。
如兴趣法(开展游戏、演唱、讲故事)、背文段、背句干法、任务型教学等都可以应用。
五、超前阅读由于扫清了生词、语法这两条障碍,学生在假期中或开学初、学新课前就可对课文或对话进行超前阅读了,这个环节可以是整册书的阅读,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要因人、因条件有学生自主掌握。
(二) 整体掌握整体掌握指的是:1、面向全体学生,2、将英语的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五技能(听、说、读、写、译)与情境应用作为一个整体教、学、练、用,3、在学习对话课和课文时,破除分割式串讲法,采用简笔画(挂图、表格或多媒体等)带词语要点提示法,将抽象繁杂的内容变为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连环画或看图作文,经过教师的科学点拨、引导,让学生将对话背熟后,进入角色地表演;将课文熟练复述,再进行课文的演讲、讨论等,突出任务型教学。
超前集中解决了新学词汇、语法的困难,在学新课前一定要复习本单元的词汇,在客商不再处理生词,这位对话和课文的整体掌握打好了基础。
一、对话课课前1分钟的自由会话(热身活动)。
谈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也可谈见闻等。
1.听:采用“心记法(即让学生高度集中精力听准中心),让学生听一遍对话录音,记住三件事:A.什么人在对话? B.在什么场所对话? C.谈话的中心议题是什么?2.问:就上述3个问题进行提问。
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学生互相问答。
3.读:可朗读或默读。
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或同桌对读。
借学生读对话的机会,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能联贯表达对话内容的简笔画来,并注上关键词,以帮助学生记忆上口。
当然也可以采用图片、挂图、投影器或多媒体等。
4.解疑:对话中没有多少要讲的内容。
新学词语和语法条目也不要作过多的讲解、举例。
可留在强化训练阶段中进行。
解疑时间大体控制在2分钟左右,主要是扫除语句障碍。
5.导背诵、导表演:(以下环节适用于较长文段,文段较短的要全文背诵,针对学情灵活操作)A.让学生合上书,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和重点词语(或挂图、投影器、多媒体等),教师将对话的主要内容概述一下,形成一个整体情境,再由教师进入角色地示范表演对话1-2遍,让学生听准、记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