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诸子散文文

先秦诸子散文文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孔孟思想、墨子思想、老庄思想、韩 非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孟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的艺术特点 3.名词解释:诸子散文、九流十家、百家争鸣、 《论语》、《墨子》、《庄子》 4.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参考书目
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 2.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修订本) 3.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文 物出版社1981年) 4.胡念贻《孟子的文学价值》(《先秦文学论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5.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大出版社 1995年)。 6.孙克强、耿纪平《庄子文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 社,2006年)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2.诸子散文语言的发展
• 《论语》多为口语记录,朴实简明,“略无华饰, 取足达意而已。” • 《孟子》明白晓畅,长于辩论,“渐有繁辞,而 叙述时特精妙。”开始向书面语转化。《庄子》 散文气势宏大,文辞富丽,描写传神,舒卷自如, 极富情感性。文学色彩更浓。 • 《荀子》、《韩非子》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 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文辞丰美,含义深刻, 已是纯熟的书面语。
• 柏杨《君子和小人》:孔丘先生见了她,不知道搞了 名堂没有,归来后身轻如燕,神色有异,被仲由先生 看出苗头,问了一句。做贼的人,心情都虚,孔子先 生当时面红耳赤,赌起咒来曰,天厌之,天厌之。情 急至此,可见事态严重。 • 李泽厚《论语今读》:南子据说是一个“淫乱”的国 君妾妇,是一个“不道德”的人,孔子却拜见而不避, 甚至使亲近的学生也怀疑而不高兴,可见孔子与后代 假道学大不相同,并不装腔作势,而是有高度灵活性 的。
二、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1.“士‛的出现与兴起 2.思想解放,学术自由
•你知道的诸子百家具体有那几家?
十家九流 汉代刘歆把先秦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 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
三、诸子散文的发展
1.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 电影《孔子》中的“子见南子”
• 69-73岁,返鲁 • 返鲁后,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被尊 为‚国老‛,完成《诗》、《书》、《礼》、 《乐》、《易》、《春秋》的编纂工作,并以诗 书礼乐教育学生。 前483年,69岁,子孔鲤(字伯鱼)卒 前481年,71岁,颜渊卒 前480年,72岁,子路卒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73岁,孔子卒,葬于鲁 城北泗水之上。
• 总之,诸子散文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富, 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 织愈严密 • 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是 (1)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 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 (2)在文风上:诸子散文勇于言辩,气势充沛,各自 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3)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采和修辞,善 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 (4)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孔子及其夫人亓qí官氏 • 《先师孔子行教像》 楷木像 传为唐吴道子画, • 据说这是子贡手刻的, 右边长胡子的是孔子 清人改画并刻碑,
现藏曲阜孔庙。
• 元马远作孔子像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上)
总绪论
先秦文学(上古—前221年)
秦汉文学(前221年—220年)
魏晋文学(220年—420年)
南北朝文学(420年—589年)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上古文学 《诗经》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屈原和楚辞
3.诸子散文修辞的发展
• 《论语》修辞手法简略 • 《孟子》长于比喻,创造寓言式比喻,运用排偶、 对比,增强气势与说服力。 • 《庄子》修辞丰富而独具特色,灵活自如地运用 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寓哲思于形象,仪态 万方,瑰丽多姿。 • 《荀子》擅用譬喻说理,明喻、暗喻、引喻、博 喻及反正设喻,形式多样;又多用排比。 • 《韩非子》则大量运用比喻、寓言、历史故事说 理,又排比、对偶、反复,使文章形象而深刻周 密,气势峻拔。
田——掌管畜牧的小吏 、丧祝) 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曲阜城東南三十里郊外的尼山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 而立之年(三十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
根据《史记· 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 34-35岁,出国 至周问老子礼乐,此事学者多存疑 知天命之年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知天命:领悟自己负有必须设法去完成使命。 这种使命的来源 过匡被围 是天,所以称为天命。孔子的天命包括三项内容: • 36-50岁,返鲁,退修诗书礼乐,教书。 《论语· 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 (1)从事政教活动,使天下回归正道; 桓魋(tuí • 不惑之年——形成自己的学说(儒家学说) 在陈绝粮)伐树 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 (2)努力择善固执,使自己走向至善; 《论语· 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 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匡人其如予何? • 51-54岁,仕鲁,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 (3)了解命运无奈,只能尽力而为。(所以形容孔子的天命观点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 《论语· 先进》: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 “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55-68岁,周游列国 有一个最重要、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化命运为使命) 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速矣。”孔子曰:“天生 曰:子在,回何敢死? (君子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仍然坚持着,小人没有办法时就 到过宋、卫、曹、郑、陈、蔡六国和楚的边境, 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胡来了。) (畏,一说即戒、惧,一说同拘、围。) 除短暂服务于卫、陈两国,其他国家都不用他。 三次大难:过匡被围(前496年);桓魋(tuí) 伐树(前492年);在陈断粮(前489年)。
• 子见南子 • 《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 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 《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 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 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 之。夫人在絺(chī)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 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qiú)然。
民国一元纸币
• 香港画家蒙振辉 1984年绘孔子像
• 西方人眼中的孔子
• Confucius——
西文翻译的孔子名字
• 日本孔子像
曲阜孔庙大成殿
(二)孔子简历
出生 •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由于宋国发生内乱而迁到 鲁国。到他的父亲叔梁纥hã (武士)时,家境已 经衰落。 《史记·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 关于“野合”: (1)老夫少妻即“野合” (2)野合即野外交配(孔子为私生子) (3)孔子的“野合而生”是强奸的结果
• 2009年:儒学社团炮轰胡玫亵渎孔子 • 2009年3月底,电影《孔子》正式开拍,据媒体报 道,剧中有孔子与南子的感情戏。得知此事,中 国儒教网联同海内外孔氏宗亲、儒家社团、儒学 研究机构等40多个组织在网上向《孔子》剧组发 了一封《公开函》,呼吁剧组“须尊重历史,宜 敬畏圣人”,并强调孔子的“圣人”形象不可亵 渎。
1929年:“子见南子”事件 林语堂的独幕历史剧《子见南子》,发表于《奔 流》月刊1928年10月号。1929年6月8日,山东省曲阜 第二师范的师生在学校礼堂公演此剧。据相关资料介 绍,当时演出的内容和情况是 : 帷幕徐启,笙匏齐鸣,乐鼓声中,孔丘登场。只 见他身着玄衣黄裳,头戴“章甫之冠”,足踏夫子高 履,宽颐高颡,粉面朱唇,道貌岸然。他唠唠叨叨, 哼哼唧唧,唱了几段有音无字,谁也听不懂的曲子, 然后高呼:“由啊,快赶车!” 呼声刚落,子路雄赳赳登上前台。看他长缨高 帽,短衫长剑,二目灼灼,恰似绿林好汉。这是师徒 二人为播扬“圣道”,谋求一官半职,来到卫国,准 备通过“内线”南子去走卫灵公的后门。 珠玑拨动,环佩铿锵,南子出场。只见她锦缎宫 装,珠玑满身,光艳照人。在歌舞队簇拥下,她蹁跹 而行,婀娜多姿,媚态百出。两人相见,孔子向前深 施一礼,随后疾行追赶。南子猛一转身,“胸腹嘴脸
参考书目
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 2.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修订本) 3.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文 物出版社1981年) 4.胡念贻《孟子的文学价值》(《先秦文学论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5.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大出版社 1995年)。 6.孙克强、耿纪平《庄子文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 社,2006年)
• 孔子前551年9月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出生 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论语· 1-34岁(前551-518),居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3岁丧父,17岁丧母,19岁娶妻,20岁生子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老百姓从事的各种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活计)。”(委吏——管理粮仓的小吏、乘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
• 《三圣图》 • 中为孔子,颜回、曾参 侍立两侧。明代前期作品。 曲阜孔府藏。
• 《孔子讲学图》 明前期作品, 曲阜孔府藏。
• 《孔子杏坛讲学图》 明代晚期作品, 曲阜孔府藏。
1989年9月28日,我国发行了《孔子诞 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一 枚为“杏坛讲学”,一枚为“周游列 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