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备考周阅读十三

2019高考备考周阅读十三

2019高考备考周阅读十三一、成语积累本末倒置颠主次舍本逐末主要丢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不分主次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本末倒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多比喻办事处理问题抓次要的,不抓主要的。

八面玲珑手腕高面面俱到做周全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八面玲珑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面面俱到是中性成语,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全。

俾昼作夜为享乐宵衣肝食勤政务辨析:这两个成语的区别在于俾昼作夜指把白天当夜晚,形容日夜颠倒,生活不正常,侧重无限制地享乐;宵衣肝食指天不亮就穿衣服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侧重指为国事辛苦。

不足挂齿事情小微不足道意义小微乎其微数量少辨析:这三个成语都可以形容渺小,它们的区别在于不足挂齿多形容事情小,不值得一提,常用作谦辞;微不足道多形容人的力量贡献或事物的价值意义等非常小,不值一提;微乎其微多事容人或事物的数量非常少。

不足挂齿莫再提微不足道贡献小微乎其微数量少辨析:这三个成语都有非常小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不足挂齿多用来形容事情小,不值一提,是自谦说法,微不足道多用来形容人的力量、贡献或事物的数量、价值、意义等非常小,不值一提,微乎其微多用来形容人、事物的数量非常少。

沧海桑田世事变白云苍狗人生异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世事变化巨大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沧海桑田多用于形容世事变化巨大;而白云苍狗可以指世事变化巨大,也可以指人生变化无常。

沧海一粟人物小九牛一毛数量微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非常渺小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沧海一粟多比喻极为渺小的人与物,可作谦辞;而九牛一毛多指数与量的渺小,微不足道。

侧目而视心畏惧怒目而视因愤怒刮目相看是景仰辨析:侧目而视和怒目而视都有因愤怒而不满地看人的意思。

但侧目而视有内心畏惧不敢正视的意思;怒目而视是因愤怒而瞪着眼睛看的意思;刮目相看是因为赞叹。

差强人意还可以尽如人意全符合屡试不爽无差错辨析:这三个成语都有使人满意的意思。

但差强人意多用于肯定句,表示比较使人满意;尽如人意多用于否定句,表示完全使人满意;屡试不爽用于肯定句,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察言观色听言语察颜观色看表情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观察对方,揣摩对方心意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察言观色是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语来揣摩其心意,而察颜观色是通过观察对方的神色来揣摩其心意。

二、文言短篇阅读寇准虚心请教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 1.入相:当了宰相。

2.僚属:下属的官。

3.罢还:免去官职归来;罢:被免官、停职。

4.严:这里作尊敬解。

寇准很恭敬地为张咏供设帷帐 5.大为具待:盛情款待;具待:准备接待;具:备办;待:接待。

6.徐:慢慢地。

7.霍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弟。

《霍光传》出自《汉书》。

8.莫谕:不明白。

谕:了解、明白常见字解析:属属本义:连接,,亦特指种类。

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引申为:1、侪辈。

指同一类人。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2、官属;部属。

如: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书·周官》);又如:属名(南北朝时,壮丁为了逃避繁苛的赋役,多投身于豪门势族为附隶,称为属名);属别(下属的类别);属官(属下的官吏);属佐(指下属佐助人员);属役(仆役,佣人);属部(部下,部属) 。

3、归属;隶属。

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又如:属邦(附属国);属心(诚心归附);属车(随从的车辆。

也称副车);属城(隶属的县城);属妇(指妾);属僚(属下,部下) 。

4、继续;连接。

如: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冠盖相属(《史记·魏公子列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江水》);又如:属引(连续不断); 2016年高考上海卷: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连缀字句为文章)。

5、缀辑;撰写。

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属辞(撰写诗文。

属咏);属书(著作);属对(诗文对仗);属缀(著作);属稿(起草文稿);属诗(作诗) 6、通“嘱”。

托付;委托。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又如: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2014年高考福建卷)。

7、叮嘱;告诫。

后作“嘱”。

如: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陆游《北窗试笔》)。

8、跟随。

如: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助记属人耳目:集中在一点。

指引人注意。

龙兴云属:《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貂狗相属: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波骇云属:犹波属云委。

比喻连续不断,层见迭出。

属毛离里zhǔ máo lí lǐ: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

属垣有耳:有人靠着墙偷听。

属辞比事: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

后泛称作文纪事。

三、诗歌赏读晚次乐乡县唐代: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这一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典型的孤征日暮图。

夜色降临,诗人放眼四围:入城前见到过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这时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

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

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

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

“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四、聚焦时代美食是一种“世界语言”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强用酱油炒面,盖一块金黄的炸肉排,再浇上酸甜汁……在奥地利维也纳街头的不少中式快餐店,这种奇特的组合成为当地人追捧的“中国美食”。

“专门给外国人吃的,完全不是正宗的中餐”,当地华人如此评价。

这样的判断不无道理。

炸肉排是维也纳的传统菜肴,面条则来自意大利,如此迎合当地口味的“创新”,在一些人看来可能会影响中餐在海外的形象,不利于传播中国文化。

然而,许多看似“非正宗”中餐,早已在全球落地生根。

当部分人还在感叹本国饮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非正宗”中餐却能广为流传、备受好评,其间的反差,值得思量。

“墙‘外’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并非中餐所独有。

墨西哥人同样会觉得,风行世界的美式墨西哥卷饼乏味无趣;土耳其人则会吐槽,走红欧亚的土耳其烤肉很不像样;意大利人甚至还成立了一个“正宗那不勒斯披萨委员会”,对世界各地的改良披萨颇有微词。

但倘若如上述委员会宣称的那样,用意大利面粉、圣马萨诺番茄和坎帕尼亚水牛淡奶酪做出来的披萨,才算正宗,那披萨恐怕也无法走遍世界,成为世人皆知的意大利美食了。

这或许可以说明,味蕾和肠胃的满足感,会随着风土的变化而调整;漂洋过海的传统美食,不得不面临转化和发展的考题——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在对方看来可能未必;要让人接受,菜品自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加以改良。

所以,当我们尝试将饮食作为文化名片推向全球时,除了基于个人体验的推荐,或许更需要考虑,如何使其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由此不难理解“非正宗”美食的演变,内里暗含了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密码。

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的日本厨师用牛油果代替当地人不习惯的生鲜鱼,并用反卷的方式,把“卖相不佳”的海苔隐藏起来,发明了加州寿司卷。

这起初并不被日本本土认同,没想到却在北美大受欢迎,很多西方人因此开始尝试更多所谓正宗的日本料理。

可见,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美食,既然走出了国门,那么关于美味的定义,就会随着地域、口味的变化而改变。

这不是对传统的偏离,相反,正是在与当地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传统美食得以超越地理局限,焕发新的光彩。

2016年,美国纽约举办了一场名为“酸甜苦辣:中餐旅美记”的特展。

记得有份半个世纪前的中餐馆菜单,第一页居然写的是牛排、汉堡和三明治。

如今,很多海外中餐馆不再需要供应牛排、汉堡;而新一代的华裔厨师,正从中国文化中不断寻求灵感,创新出一大批中西融合菜,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诚如策展人所言,中式小吃店一直是华人在新家园建立新生活的基石,“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几道菜肴,而是华人在美国落脚、扎根、开枝散叶的历程。

”只有读懂了美食背后的故事,我们才能更具体地理解“酸甜苦辣”不同配比的深层含义。

这里面有味觉的调整平衡,有人生的千滋百味,更有文明的交流互鉴。

五、美文品读巡山艾克拜尔·米吉提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

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

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

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

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对。

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

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

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

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

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

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

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

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

狼和狐狸他也常见。

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

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他有些迟疑。

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

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

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

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岩羊依然没动。

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