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背景,就无法发现汉语言语表达所呈现的性别差异新特点。
2、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数据显示,男女在微博中谈论的话题确有不同,女性多谈论
2.1 研究对象及数据采集。“微博”于 2009 年正式进入人们 日程生活、时尚娱乐、育儿。男性偏于政治,体育,游戏。而值得 二
视线,统计显示,“微博”成为 2009 年最热词汇。到 2010 年微博 注意的是,微博上男女在有关财经话题中的所占比例相当。这 ○
多使用“绝对”。体现出两性在心理状态和社会权力上的差异。 的网络沟通交流方式,微博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影响汉语口语发
2.2.4 句末语助词。样本中出现的句末语助词包括“嘛”“哦” 展的作用。因此,对微博语言特色展开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挖掘
“吧”“哈”“啊”“捏”“呢”“啦”。两性句末语助词的具体使用情况 汉语发展新趋势。微博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背景,
语助词。女性被普遍认为更加情绪化,擅于并乐于表发达自身 报,2010.

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中国发展最快、使用最广的微博包括新 一点说明现代社会不论男女均承担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 一
年 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和搜狐微博,用户均超亿。此次研 女性对财经问题的日益关注也证明了现代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不 第
究笔者挑选了在中国用户最多的两大微博,即新浪和腾讯微博 断提高。同样,热衷与教育考试和房地产问题的男女人数也相
十 三
表 3 显示,样本中有超过一半的男性在其微博中没有使用 tures on Twitter”in Web N-gram Workshop.

句末语助词,而样本中 84%的女性微博中使用了至少一个句末
[3]劲松.社会语言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93
[4]姜珍婷,周凯.从微博看现代汉语新变化[J].江西科技示范学院学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 婚姻、家庭、儿女等有关个人情感和日常生活的话题。那么西方
初。在词汇方面,孙汝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汉字中的 学者的观点是否同样适用于微博语言呢?对此笔者进行了实证
性别差异,认为汉字的“女”字旁、汉语称谓、标记的贬女现象、词 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如表 1: 序、谚语俗语中都体现了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男女言
语使用也存在差异,各自形成一定的表达方式。曹志耘在研究中
提出女性在疑问句和祈使句中使用句末语助词的频率高于男性。
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基于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
范围不断扩展,但研究对象多为普遍语言使用,或某一定特定真
实交际行为中的言语差异。现在网络使人们交际方式发生变化,
语言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如不能把最新交际模式作为研究
道子的变革首先在树石的线条运用上,他把人物画的线条移到 则惨同秋色”。
山水画上。他一变过去那种笔迹周密、细匀而无变化的传统“春
从以上著述中可看出,隋唐画家们在表现山水画中树木时,
蚕吐丝”式的线描形式,改用“离披点画,时见缺落”的运笔方法 风格各异,树木特征明显,技法也更丰富。
表现树木,使得树木的变化更为丰富。而二李更是把这种变化
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话题的微博中选取 50 份做样本,
2.2.5 流行语的使用。因特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大量与网络有
其中 25 份来自男性博主,20 分来自女性博主。数据结果如表 2: 关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在此项研究中,流行语定义为以网络 为媒介新出现的语言表达方式。流行语的使用可分为数字的巧
的新的性别差异呢?
他方面性别差异的研究。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别我国用户最多的两大微博中
样本采集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通过微博作者的个
取得等量样本,从话题选择,话语量,强化词,句末语助词,流行 人资料、昵称、微博风格、及私信询问等方式确定其性别,以保证
语五个方面对微博男女用语进行对比。
样本的信度。其次要确保所选样本确实是博主本人所写,转发
2.2.3 强化词。维基百科中,强化词定义为用于强化其所修 具(悲剧)”。
饰词的语言学术语,例如汉语中的“很”“都”“特别”等。此次研
3、结论
究样本中出现的强化词包括“好”“很”“特”“都”“挺”“太”“绝对”。
综上所述,微博语言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两性展现在微博中
样本显示,女性对前六个强化词的使用频率大于男性,但男性更 展现各具特点的语言表达风格。作为目前我国最新,发展最快
[1]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2] 潘运告.中国历代画论选(上)[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3] 陈传席.陈传席文集(卷一)[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上接第 85 页)
感情。研究还显示,男女倾向于使用不同的句末语助词。男性
2.2.2 话语量。为找出男女在微博上话语量的差异,笔者在 多用“啊”,而女性更多使用“嘛”“哦”或“哈”。
如表 3:
而基于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则有助于拓宽传统语言与性别 二
研究的视角。
○ 一
【参考文献】
一 年
[1]Lakoff,R. (1 975).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New York Harp- 第
er& Row.

[2]Kiciman,Emre. (2010).“Language Differences and Metadata Fea-
Magnificent Writing
画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之《论 双树,一松一柏,古藤萦绕,上盘于空,下着于水;千枝万页,交植
画山水树石》中所述:“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 曲屈,分布不杂;或枯或荣,或蔓或亚,或直或倚;叶叠千重,枝分
所附,……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 四面,达士所珍,凡目难辨”。
言语特点,语料多为英语。作为一种最新的网络交际方式,微博 话题中选取某一具体主题,分别随机抽取 50 份最新微博作为研 正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流行起来。而微博语言是一种介于口语与 究样本。
书写体之间的语言形式,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正为汉语带来许
其次,笔者选取特定话题(“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分
多新的变化和特点,那么微博语言能否体现出不同于其他研究 别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抽取 20 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用于其
当然,此时山水画中的林木正如此时期的山水画发展一样,还并
对张璪的松石作品,唐代诗人元稹曾写《画松诗》一首,曰:
不完全成熟,画树仍是“刷脉镂叶”,表现的对象也很单一,“多栖 “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流传画
梧菀柳”。虽都是鸟栖息的梧桐与枝叶茂盛的柳树,但相对于前 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
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史梦娇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Magnificent Writing
[摘 要] 近年来,网络交际迅猛发展,微博以其即时、简洁、便利等特点对传统博客及其他网络聊天方式进行了补 充和完善,目前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主要网络交际方式。因此微博作为一个前言的 研究课题,势必能够体现现代男女语言使用的新特点。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视角,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微博语言 进行了性别差异研究。
妙使用、字母或拼音缩写、巧用错别字,和新造词语。在所选的
50 份样本中,总体上女性使用更多的流行语,具体来看,两性偏
数据显示,女性在虚拟表达中同样显示出话语较多的特点, 向不同,女性更多使用数字和新造词语,如:555555,“宅女宅男”。
相比较而言,男性语言在微博中更为简洁。
而男性更多使用缩写和错别字的巧妙运用,如:HD(厚道),“杯
综上所述,山水画中树木形象的形成起源于人类对植物的
பைடு நூலகம்加强,尤其在小李将军的作品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李思训的表 崇拜与想象,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
现树木所运用的线条,还是属于传统的“春蚕吐丝”式,到了李昭 们对树木的崇拜现象逐渐减少,并将树木作为文化意象的自然
道,他“变父之势”,落笔甚粗,秀劲有力,“勾勒树,落笔用笔亦粗, 之物,把华夏民族所特有的生活观念及思维与情感反映相融合,
1、语言与性别研究现状
内容不应作为研究样本。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第一位
2.2 数据分析。根据网络交际语言及微博用语的特殊特点,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语言的性别差异提出解释的是 Robin Lakoff. 笔者从话题选择、话语量、强化词、句末语助词、流行语五个方面
她指出,女性语言形式呈现羞怯,内向和低自信的特点,这由女 对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

唐代前期墓室壁画中,皆有大量的以宫观为主要内容的山水图,
对于这一时期树木的表现方法及树木描绘的状况,画史上
一般称之为《宫苑图》,其中描绘众多的树木的形象。这其中以 有着诸多的记载。唐代朱景玄所著《唐朝名画录》中记载了对王 章
唐初画家阎立本及其兄立德成就卓著,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山水 宰山水画作品的品评:“景玄曾于故席夔舍人厅见一图障:临江
[关键词] 网络交际;微博语言;性别差异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语言的性别差异开始成为社会语言 先针对话题选择方面的性别差异问题,笔者根据新浪微博对话
学的重要分支。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男女语言特点及差异 题类型的分类,将话题分为政治、财经、日常生活(情感和饮食)、
进行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现实交际中男女 时尚娱乐、体育、游戏动漫、教育考试、育儿和房地产。在每一类
性特定社会地位决定。Fishman 则认为男性具有话语控制权和
2.2.1 话题选择。英美语言学家研究认为,男女在交际与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