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相夫子悄无言渐车帷裳扈江离B . 磨牙吮血(shǔn)霓裳(shāng)槛菊愁烟(jiàn)勾当C . 卓越伺候靡费芜杂)D . 饿殍嫉恨汗涔涔估量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 悼词殒落催毁缄口不语当仁不让B . 脉搏贤惠缔造义愤填赝穷兵黩武C . 愧怍震憾发轫磐竹难书惴惴不安D . 家具本份缅怀良晨美景委屈求全3.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A . 不与秦塞通人烟通人烟:相互往来。

自我徂尔徂:往B . 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

C . 欲寄彩笺兼尺素尺素:书信的代称。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D . 肇锡余以嘉名肇:开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贸易。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三天就学会了游泳。

②学习或者工作不顺心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

③研究认为,青少年每天发短信超过一百次会让人变得,过分关注自我并且更爱钱。

④随着调查的深入,波士顿爆炸案这一的事件得到了持续报道,关于两名嫌犯信息被不断公之于众。

A . 工夫黯淡肤浅骇人听闻B . 功夫暗淡浮浅骇人听闻C . 功夫暗淡肤浅耸人听闻D . 工夫黯淡浮浅耸人听闻5. 下列各项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培各种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 . 我把读书看做一种学习,有时候读完一本书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一些事情也能想通了。

C . 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带来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如果因此瞻前顾后、浅尝辄止、望洋兴叹,就会丧失发展良机。

D . 日本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坊间传言辐射会污染海水,海水盐也会受到辐射污染,于是人们杯弓蛇影,我国许多地区发生了疯狂抢购碘盐的现象。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 .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 . 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 . 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7.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B . 则修文德以来之修:修治,修养C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青年时代D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8.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 . 是社稷之臣也。

B . 无乃尔是过与?C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 . 恐年岁之不吾与?9. 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③④⑤D . ①③⑤10.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且尔言过矣过:错,犯错B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辅佐C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颠覆D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1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 王好战,请以战喻B .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C .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 纫秋兰以为佩13.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 填然鼓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15. 对《寡人之于国也》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孟子先描述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然后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陈,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

B . 最后一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C . 孟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环环相扣,层层紧逼,用墨不多,用人人关心、人人盼望的“养生丧死”等事作具体的说明,明白晓畅,易于为人接受。

D . 课文的最后一段多次运用排比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孟子文章善于雄辩、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特点。

1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 . 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 . 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 . 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 . 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二、现代文阅读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散文创作中值得的注意问题(节选)古耜①为数不少的作家在文人心态和意趣的挥洒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社会下层普通劳动者历史命运和现实生存的关注与描写,并因此而导致了在新的社会矛盾面前的回避与缺席,这是近年来散文创作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

②纵观中国散文史,西方式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许相对稀薄,但发源于儒家民本思想的对社会下层广大劳动人民的关注、同情乃至赞美,却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从晁错的《论贵粟疏》至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再到郑板桥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一直到鲁迅的《一件小事》、巴金的《一个女佣》,属于不同时代,拥有不同思想的作家们,都在一方面亮出了灵魂中的至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大劳动人民命运的改变和地位的提高,众多作家更是在他们身上投注了空前充沛的热情和异常饱满的笔墨。

显而易见,对于这样一种散文传统,如果我们不做过于偏执和绝对的理解,那么就应当承认,它为中国散文增添了难能可贵的人民性,并藉此而将散文同最广大的读者长久地、跨时空地联系在了一起。

③毋庸讳言,历史走到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规模的、激烈的阶级冲突已经不复存在;政治的、经济的利益关系及至整个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复杂;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面对那些情形,文学,特别是文学中极具个体精神与情感色彩的散文,还要不要坚持和强调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与表现?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其个中理由也并不出常识和经验面:迄今为止,经历着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依然是普通劳动者占据着人口绝大多数,而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在因为注重效率而难免忽视公平的历史进程中,分明又一次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正面临着种种困惑与艰难,承受着远比其他阶层和团体大得多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其中自然包括散文家道义的支持与心灵的抚慰。

④然而,近些年来的散文创作却在这一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

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尽管还有张承志、梁晓声、肖复兴等作家,不时捧出一些闪耀着平民之光的散文篇章,但更多的散文家,特别是其中的职业和准职业写作者,却随着生存条件的改观和文学环境的宽松,而逐渐沉溺于文人角色的自恋与自赏,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

这时,他们笔下呈现的,每每是湖光山色的流连,书里卷外的遐思,生命哲理的体味,艺术情趣的张扬,甚至草木虫鱼的观赏,美食雅苑的把玩……而明显缺少的便是对现实生活里普通劳动者生存状态的描绘与揭示。

创作主体对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关切目光与悲悯情怀,是一种博大而深沉的人道主义的力量。

当然,时下的文人散文倒是不乏精英层面的人文启蒙与终极关怀。

但所有这些又常因内容的过于抽象或深奥,而远离了普通劳动者的现实痛苦和接受能力,所以并不能真正进入社会下层,无怪乎余杰要发出“我们离底层有多远”的询问和感喟。

⑤我不是说散文不应当表达文人的意识和意趣,也不是说表达了文人意识和意趣的散文都不是好散文,更不是故意倡扬散文的“民粹主义”倾向。

既成的事实是,一批书卷气很浓,知识性很强,文化味很足的文人散文,恰恰成了世纪之交散文领域里抢眼的风景。

它们对于提升散文创作的整体品位,起到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旷远开阔的散文世界,仅仅以文人自己的生活和意趣为主流、为风尚,特别是用它挤掉和取代了对普通劳动者生存现实的关注与再现,那么这个散文世界,便不只是单调的、倾斜的,而且是退缩的、软弱的:它在无形中回避着现实,回避着矛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己守护人类良知、呼唤社会正义的责任以及应有的批判精神。

而一个倾斜的、软弱的散文世界、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呢?(1)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 当前散文创作中,许多作家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放弃了对社会下层普通劳动者历史命运和现实生存的关注与描写。

B . 中国现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西方式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许相对稀薄,却有发源于儒家民本思想的,对下层劳动人民关注的传统。

C .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包括散文家道义的支持与心灵的抚慰在内的各方面的关怀。

D . 一个回避现实、回避矛盾的倾斜而软弱的散文世界,无法真正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也无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

(2)近些年来散文创作在反映现实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一项是()A . 虽有部分作者不时捧出一些闪耀着平民之光的散文篇章,但更多的散文家沉溺于文人角色的自恋与自赏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