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3-外用膏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3-外用膏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3-外用膏剂第十三章外用膏剂第一节概述一.定义、特点与分类1.定义外用膏剂系指采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

2.特点易涂布或粘贴于皮肤、黏膜或创面,起保护创面、润滑皮肤的局部治疗作用,以及通过透皮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

3.分类按基质和形态分为两大类:油脂性乳剂型水溶性软膏剂(Ointments)半固体,易涂布糊剂凝胶剂涂膜剂(广义)硬膏剂(plasers)铅硬膏橡胶硬膏巴布膏剂透皮贴剂外用膏剂分类示意表种类基质举例软膏剂油脂性油脂类、类脂类、烃类蛤蜊油乳剂型水相、油相和乳化剂雪花膏、冷霜水溶性水溶性基质、亲水性凝胶硬膏剂黑膏药植物油+红丹(Pb3O4)狗皮膏橡胶硬膏生橡胶、增粘剂、软化剂、填充剂麝香止痛膏巴布膏剂亲水性基质/保湿剂、填充剂、渗透促进剂芳香巴布剂透皮贴剂膜聚合物和骨架材料、压敏胶东莨菪碱贴剂糊剂、凝胶剂、涂膜剂、眼用软膏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estem,TDS)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estem,TTS)缓(控)释制剂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一)经皮吸收机理 1.皮肤构造表皮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五层细胞)具屏障功能(脂溶性强、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易透过)真皮层:血管、神经、淋巴管、皮脂腺、毛囊(无屏障功能)皮下脂肪组织:丰富的血管、汗腺和疏松的结缔组织(同真皮)药物经皮吸收过程-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过程释放—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治疗作用吸收—药物通过皮肤微循环,或与黏膜接触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①完整的表皮:脂溶性药物以非解离型透过皮肤(角质层及其细胞间隙) ②毛囊、皮脂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脂溶性药物)③汗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水分子和离子型药物)(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皮肤因素:正常皮肤 表皮层厚薄(性别、年龄)0.16~0.8mm ;毛孔多少皮肤洁净程度(“酸罩”);湿度、温度病变皮肤 病损程度(表皮屏障功能 )2.药物因素:理化性质 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T KCDA dt dQ药物透皮速率dQ/dt与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K 、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C 、扩散系数D 、给药面积A 成正比;与有效屏障厚度T 成反比3.基质因素基质作用―-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取决于药物在基质的分配系数大小药物在基质中解离度愈大,愈 利于吸收药物在角质层/基质的分配系数愈大,愈 利于吸收基质类型— 两亲性利于吸收,加入表面活性剂利于释药和吸收;药物透皮机会,吸收增快(O/W型 >W/O型 >油脂性)4. 附加剂:加入表面活性剂渗透促进剂(二甲基亚砜、氮酮、萜烯类),利于吸收;基质作为闭塞性敷料时,使角质层含水量由15~50%,渗透性增加5~10倍。

其他因素:298--299页第二节软膏剂一.概述皮肤定义: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容易涂布于黏膜半固体外用制剂创面特点:局部作用(保护、防皲裂、防腐、杀菌、消炎、收敛等全身作用(例如:硝酸甘油软膏;东莨菪碱TTS制剂)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到皮肤(保护、防皲裂等)穿透:药物透过表层角质层到真皮层(杀菌、消炎、收敛)吸收:药物吸收入血(全身治疗作用)二.基质掌握常用基质的种类、特点和应用基质基本条件:涂展性、粘稠性(易涂布);理化性质稳定无刺激性;室温时半固体,遇体温不熔化,但能软化(有适宜的凝固点和软化点)(一)油脂性基质1.植物油: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十八酸(硬脂酸)C17H35COOH十六酸(棕榈酸)C15H31COOH十四酸(肉豆蔻酸)C14H29COOH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2.类脂类:高级脂肪酸醇酯3.烃类:石油馏出物液体(液体石蜡)、半固体(凡士林)和固体(石蜡、地蜡)4.硅酮类:聚二甲基硅氧烷,简称硅油类别常用基质应用特点油脂类豚脂(己已淘汰)、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等(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易酸败类脂类羊毛脂(含胆甾醇及其酯)蜂蜡(棕榈酸蜂蜡醇酯)强吸水性、强渗透性有一定乳化作用烃类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轻质:d=0.82~0.88;重质:d=0.86~0.9)常用基质、化学性质稳定用于调节稠度硅酮类二甲聚硅、甲苯聚硅对眼有刺激性处方例:1.单软膏(治手足皲裂) 2.白色软膏蜂蜡 330g 无水羊毛脂 50g植物油适量白蜂蜡 50g全量 1000g 白凡士林适量全量 1000g 3.亲水凡士林白蜂蜡 80g 硬脂醇 30g胆固醇 30g 白凡士林适量全量 1000g4.硫磺鱼石脂软膏鱼石脂Ichthammoli 10g升华硫Sulfuris Sublimati 10g醋酸铝Aluminii Acetatis 5g羊毛脂Adipis Lanae 25g液体石蜡Paraffini Liquidi 10g凡士林Vaselini 40g全量 100g(二)乳剂型基质1.基本条件:粘稠性、涂展性、稳定性、无刺激性;理化性质稳定;无刺激性;室温时半固体,遇体温不熔化,但能软化(凝固点、软化点)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吸收分泌液,促进穿透,易洗涤,不污染衣服(W/O不易达到)。

基本物质:油相(油脂性基质),水相和乳化剂2.乳化剂: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对油/水(基质)的亲和性,能帮助药物溶解或分散;对皮肤具有湿润作用,改变角质层结构,利于药物穿透(1)O/W型:含水量较大,对皮肤的穿透梨较W/O型强,可洗性好,需加保湿剂(2)W/O型:有油腻感,能吸收水分,对皮肤有一定穿透力,不易洗涤穿透性和可洗性:O/W型 > W/O型为什么?润滑性和稳定性:W/O型 > O/W型(不易失水、霉败)附加剂:增稠剂调节稠度,使在室温下呈半固体(石蜡)保湿剂使水相不失水(甘油)乳化剂(O/W型;W/O型)稳定剂(既有辅助乳化剂作用,又有增稠、稳定作用)如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防腐剂(尼泊金类0.05~0.1%、山梨酸0.2%,等)抑菌剂(眼用软膏)抗氧剂、渗透促进剂等处方例:(1)“雪花膏”基质硬脂酸Acidi Stearici 150.0g液体石蜡Paraffini Liquidi 125.0g 油相石蜡Paraffini 125.0g三乙醇胺Triaethanolamini 40.0g 乳化剂甘油Glycerini 50.0g 保湿剂硼砂Boraxi 2.0g ?尼泊金Nipagin 1.0g 防腐剂蒸馏水Aquae Destillatae 460.0g 水相共制成 1000.0g乳化剂形成机制:①胺皂的形成:C17H35COOH + N(C2H4OH)3C17H35COONH(C2H4OH)3②钠皂的形成:Na2B4O7 + 3H2O 2NaBO2 (偏硼酸钠)+2H3BO3(硼酸)NaBO2 + 2H2O H3BO3 + NaOHC17H35COOH+ NaOH C17H35COONa+ H2O (2)“冷霜”基质分析处方白凡士林 120.0g无水羊毛脂 80.0g白蜂蜡 80.0g液体石蜡 280.0g司盘-80 30.0g硼砂 7.0g苯甲酸钠 5.0g蒸馏水 418.0g乳化剂:①司盘-80;②钠皂(同上);③C25H51COOH + NaOH C25H51COONa + H2O(3)“肤轻松”软膏Fluocinoloni Acetonidi Acetatis 0.25gVaselini Albi 100.0gParaffini Liquidi 60.0gAlcoholis Stearylii (十八醇) 90.0gNatrii Laurylis Sulfatis(月桂醇硫酸钠) 10.0gDimesulfoxidi (二甲基亚砜) 15.0gEthylparabeni(尼泊金乙酯) 1.0gGlycerini 1.0gAquae Destillatae ad 1000.0g油所需HLB 值 1260100601210012=+⨯+⨯= 乳化剂HLB 值 7.15109010409013=+⨯+⨯=用作软膏基质的乳化剂 类型 类 别 举 例 阴 离 子 型 肥皂类(RCOO )n -M n+ 硫酸化物 ROSO 3- M +磺酸化物 RSO 3- M + 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钠(钾、胺)、钙(镁)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硫酸化蓖麻油、硬脂醇硫酸钠等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阿洛索(琥珀酸磺酸钠)非离 子 型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司盘20、40、60、80(脂肪酸山梨坦类)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吐温20、40、60、80(聚山梨酯类)易使脂肪组织增厚;忌用于碱类、重金属盐类、酚类、鞣质药物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卖泽类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苄泽类(西土马哥、平平加O 、埃莫尔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其他高级醇类胆甾醇、蜂蜡醇、十六醇等(三)水溶性基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聚乙二醇 PEG < 700 液体;PEG 1000~1500 半固体;2000以上固体缺点:润滑性差,干后有粗糙感;不能容纳大量水分;对发炎皮肤有轻微刺激;与鞣酸、苯甲酸、尼泊金类有配伍禁忌;对塑料有溶解作用(包装材料)。

甘油∶明胶∶水(10~30∶1~3∶70~80);其他:纤维素类:MC(pH2~12均稳定)、CMC-Na( pH5~10稳定,不稀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等三.软膏剂的制备掌握软膏中药物的处理及加入基质中的方法(一)基质的净化和灭菌 150℃ 1h(二)制备方法1.研和法适于基质熔点相差不大,药物为不溶性固体、不宜加热;少量制备研磨、过筛(混匀)研匀药物加液研磨加少量基质逐加基质至全量器具或机械:软膏刀(板)、乳钵(电动乳钵)、三滚筒软膏研磨机2.熔合法适于基质熔点相差较大,药物为可溶性固/液体固体基质高于基质熔点熔化加入半固体、液体基质温度搅拌加入可溶性药物,混合熔化挥发性药物冷至40℃以下搅至冷凝3.乳化法――油溶性基质、脂溶性药物、亲油乳化剂(HLB值较小)水相----水溶性基质、水溶性药物、亲水乳化剂(HLB值较大)操作步骤:油相(置干燥容器内)加热熔融至70~80℃左右,备用;水相(置容器内)加热熔融至70~80℃左右,备用;内相外相(或外相加入内相),降温继续搅拌至冷凝。

附:附加剂随水溶性、脂溶性并入水相或油相加热(例:305~306页)四、外用凝胶剂药物+基质(高分子材料)液体或半固体凝胶状(均一、混悬、乳剂型)水性凝胶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讲义)油性凝胶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二价皂制备基质的溶胀药物的加入眼膏剂:定义:药物+基质眼用(灭菌)软膏剂要求:对眼部无刺激(基质和药物粒度)、操作时无细菌污染制备:(见讲义)中药复方眼膏剂(有待于提高)四.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软膏剂的成型和质量与其熔点(或滴点)、粘度(稠度)、伸展性和酸碱度等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应具有适宜的流动性,便于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