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结论: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3、表决系统 n个单元中,至少要r个单元可靠时系统才可靠。
系统R如何求?
n个单元中i个可靠,n-i个失效,组合方式的种类种组合方式发生的概率为:
= 0.9883 > 0.9624 为什么,因为贮备状态的单元可靠度在投入使用之间, 可靠度是不随时间而变化即为 e t e xo 1 (开关系统)
5、混联系统
Rs1=R1R2
Rs2=1-(1-Rs1)(1-R3) Rs=Rs2R4
对于复杂混联系统,采用全概率公式或穷举法
解:取事件A表示单元1正常
Rs e
kt
(kt ) i! i 0
nk
i
例:某理想开关系统数,数据同前,求系统可靠度。 kt 3 40 10 6 7200 0.864 Rs e kt
i 0 nk
kt i
i!
2 3 0 . 864 0 . 864 0.864 =e 1 0.864 2! 3!
的“电子可靠性顾问团”(AGREE: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试验、
储存、输送、管理、使用等各方面的可靠性问题,作
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于1957年写出了《电子设备 可靠性报告》,该报告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可靠性的理 论甚础与研究方法,60年代以后,可靠性研究逐步 完善的发展,并从电子产品扩展到机械产品,各国也 越来越重视可靠性工作。
讨论: 1、x1表示系统维持正常工作的概率,即有效度 2、上面可修复系统的极限状态矩阵如何求?
第三章 可靠性数学基础
一、常用概率分布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服从正态分布的常用参数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并从电子产品扩展到机械产品,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可靠
性工作。
7、可靠寿命
8、维修度
9、维修率
n n
10、平均修复时间
由维修率公式u(t)=m(t)/(1-M(t))得:u(t)=u=常数
讨论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11 、有效度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1 n 1 n
并联: Ri 1 (1 Rs )
混联:等效单元与同级单元分配相同的可靠度。 2、比例分配法 应用:已知系统中各单元预计的可靠度水平(失效率) (数据来源于改进 设计或查可靠性资料) 原则:分配系统单元的失效率与预计的失效率成正比。
对串联系统,设 * 为系统失效率指标(给定值) ,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二、数理统计基础
1、子样统计量
2、置信度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3、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4、数据分级
以下是60个数据,如何分级(分组)?
系统的可靠度 :
穷举法 2n=24=16 种状态,把使系统可靠的状态可靠度相加即得。 (1 正常 系统状态 1 R F 。 。 。 1 1 0 失效) 单元状态 2 1 0 3 0 0 4 0 0 可靠, Rs1 R1 R2 (1 R3 )(1 R4 ) 失效, Rs 2 0 。 。 。 。 。 。 系统正常的概率 RS RSi
二、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内容
三、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1、把系统的目标可靠性合理分配到各子系统。 2、进行失效模式,影响和致命度分析(FMECA)。 3、拟定设计变量、拟定尺寸、参数等设计变量。 4、确定每种失效模式的判据。 5、确定每种失效模式的应力分布和强度分布。 6、进行失效模式的相关分析。 7、计算失效模式可靠性。 8、确定零件及系统的可靠性,若子系统可靠度计算结果 与目标可靠性相差较远,则迭代,重新确定尺寸参 数。 9、计算系统的可靠性,若与目标可靠性不符,则迭代之
若A(单元)可靠,则2或4或2、4同时可靠使系统
可靠,则A可靠时系统可靠的条件是单元2.4并联,P
(S/A)即代表并联单元2.4可靠的概率。
A可靠的概率: P(A)=R A可靠而系统可靠的概率:P(S/A)=1-(1-R2)(1-R4)
若A失效,则系统可靠的条件是3、4同时可靠。
A失效的概率: A失效而系统可靠的概率:
1、马尔科夫转移矩阵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2、状态向量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3、特征向量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如何证明?
4、可修复系统的转移矩阵和特征向量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t
-6
e
4010 6 7200
0.75
②、求系统可靠性 6 i 6 i Rs 0 . 75 ( 1 0 . 75 ) 0.9624 i i 3
6
4、理想开关系统
理想开关系统:开关可靠度100%(监测和转换装置) n个单元中只有k个单元工作,当工作单元失效时, 通过失效监测和转换装置找到另一个单元进行工作。 当每个单元的失效率为 时,数学模型如下: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课外思考题:
1.推导失效率和可靠度的相互关系。 2.根据浴盆曲线,说明厂家减小早期失效率的方法,用户 如何避免遭遇早期失效。 3.说明可靠度与有效度评价产品可靠性中的意义和作用。 4.你认为评价产品的可靠性用哪些指标更有说服力?
12、可修复产品的马尔科夫过程
R(t)的计算公式
此阶段一般在出厂前完成!
结论:
查明原因、及时排除,尽快渡
过早期失效期;精心维护,延长有 效寿命;进入耗损期之前,尽快更 换已磨损、老化的零件,大大降低
失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6、平均寿命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试驻、储 存、输送、管理、使用等各方面的可靠性问题,作了全 面的调查研究。并于1957年写出了《电子设备可靠性 报告》,该报告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可靠性的理论甚础与 研究方法,60年代以后,可靠性研究逐步完善的发展,
* i 为单元的分配失效率
Rs=R1„„Rn
e
t
*
e
* it
...e
* nt
* * 1 * n
设预计失效为 *i ,则按比例分配
* 1 * 1


* 2
* 2
...
* n
* n

* i
ˆ* i ˆ
i 1 n * i
①工作贮备系统(纯并联最常用)
每个零部件都处于工作状态的并联系统。 纯并联:零(部)件全部失效时,系统才失效。或一个 部(零)件正常工作时,系统就正常工作。 表决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正常工作时,系统才正 常工作。称r-out-of-n系统 ②非工作贮备系统
系统中零(部)件的某一个或多个处于工作状态,其它则处于
“待命状态”,当前者的某一零(部)件出现故障时,处于“待命 状态”的部分立即转入“工作状态”。
待命 转换到工作的可靠性问题
理想开关
非理想开关
二)、系统的可靠性模型与可靠度计算 1、串联系统
结论:①为↑系统R,单元数变少 ②↑关键(单元)R
该机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
2、纯并联系统
举例:R=0.9 R2=0.8 R3=0.9 R4=0.8 串联: Rs=0.52 Rs≤min[Ri] 并联: Rs=0.9996 Rs≥max[Ri]
系统可靠性 分析与设计
主讲 周春华
基本内容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使用与管理
第一章 绪论
一、可靠性问题的提出
首先是从军用航空电子设备开始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末期,美国对日作战中使用的电子设备,经过运 输、储备到达战场的设备一半不能正常工作,致使作 战受到严重影响。战后,美国率先把可靠性作为一门 学种加以系统研究。52年,美国国防部成产了著名

例: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 进入轨道前,因助推火箭燃料箱密封装置在低温下失效, 使燃料溢出而引起爆炸。
参考资料:
1、《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教程》,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工程机械可靠性》,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
第二章 可靠性指标
注意:失效率和失效概率(频率)密度的不同意义? 有何相互联系?
三、系统可靠性分配
一)可靠性分配原则 1、对技术成熟的单元,分配较高的可靠度。 2、对复杂程度低的单元,分配较高的可靠度(故障零 件少,易组装 )。 3、对重要单元分配较高的可靠。 4、对难以保证高可靠度的单元,则分配较低的可靠性。
二)可靠性分配方法
1、等分配法 应用:设计初期,资料掌握少 串联: Ri R s
讨论:可靠性设计与传统的安全系数法
四、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设备的复杂程度增加。 设备日益复杂,零部件数量相应增多,设备的可靠性也会 相应降低。

提高经济效益,占领市场,减轻损失。 可以说产品竞争的焦点就是可靠性,日本的汽车、彩电、 照相机、摄像机等)能畅销全球,质量高、可靠性高。 从使用角度,可靠性低轻则造成损失,重则机毁人亡,造 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