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沟通中我们应多聆听 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改进 意见,不断提升自我。 敞开心扉,扩大开放区, 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 让沟通从心开始!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谢谢大家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形成
约哈里之窗(Johari Window)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Joseph Luft) 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们从理论上揭示了 诚恳待人,心胸坦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人际交流的一个介绍 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在此模型中,约瑟夫和哈里两人将人的自我表露比 喻为一扇大的窗,即所谓的约哈里之窗。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的定义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 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身高、体重、血压等可以用 仪器迅速而简便地测出外,其他诸如对品质、能力、品性、 性格等等的了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人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往往采取一些间接的方法。
约哈里窗的启示
根据约哈里窗理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只要能够运 用得当,就能在人际交往中受益多多。 1、扩大自我信息的开放区,适度自我暴露,充分展 示自我的人格魅力 我们在进行社会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暴露, 有助于自己和交往的他人更深入了解自己。在自我暴露的 过程中,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和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但相 反太多的暴露则会被看做难以与人相处,可能被认为是拥 有唯我论的自我中心主义。因而,我们应该适时、适当地 进行自我暴露。 2、注意倾听,缩小自我盲区 每个人都存在着自我认知上的盲区,为了不断完善自 我,让我们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成为一个成功者,我们必须 虚心向他人请教自己的不足或者看不到的方面,不断反思 与改进,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多采用倾听与换位思考等方式 来最大限度的缩小自我的盲区,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与 他人进行社会交往。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定义
约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是对如何提 高人际交往成功的效率而提出,用来解释自我和公众沟通关系 的动态变化;是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 约哈里之窗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或“信息交流过程管理工具”。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理论模型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认知的方法
一、通过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了解自己 二、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 三、约哈里窗——利用回馈客观认识自己
四、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
五、通过内省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自我认知
运用“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第一步是,请5个或10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要他们列出你的优 点和缺点。可以先从好朋友做起,看到底怎么样看你。如果想进一步 客观地评价自己,再请那些你最不喜欢的人列出你的优缺点,也就是 让别人做你的镜子,利用别人给你的回馈,帮助你认识自己,评价自 己。 第二步,你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来,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将自己列出的与别人列出的一一比较。由“约哈里窗”你也许会 发现自己有许多优点,别人并不知道,也可能出现别人认为你的优点, 你自己反而不觉得,这样你可进一步了解自己。同样,你的缺点也可 能有类似的情形。 “约哈里窗”了解和评价自己,要比从自我观察的材料中分析、 评价自己更客观、准确、可靠。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1、沟通的定义 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 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2、约哈里窗中的沟通 约哈里窗口认为,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所以每个人知觉到的内容往往是不同的,也因此造成了人们 在沟通上的障碍。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对方,就比较容易沟 通。不了解对方在价值观、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 就不可能实现有效地沟通。
约哈里窗的启示
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可以运用“约哈里窗户”理论,适当暴露自 己的秘密.袒露胸怀以获取对方的同情与理解。 例子: 某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杨,毕业后来到 一家大型电子企业应聘,看见前来应聘的毕业生 强手如云,不禁有些泄气。后来,他心生一计, 成功使用“自我暴露”的计策,从众多竞争者中 脱颖而出,成了这家公司的员工。 原来,他了解到这次招聘的主考官曾经也是 一位贫困生,后来经过多年的打拼,成就了今天 的事业。面试结束后,小杨不失时机地暴露了自 己艰难的处境:如果这次的面试没有通过,自己 的生活将难以为继。面试官心中一怔,好奇地探 问缘由。于是,小杨便将自己贫寒的家境、远大 的抱负,以及目前尴尬的处境讲述给面试官听, 态度诚挚而热情,表情凄苦而坚定。面试官为他 的真诚所打动,耐心地问了他一些专业问题,发 现他确实十分优秀,最终录用了小杨。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
情趣喜好方面,如 兴趣爱好,生活习 惯等等 自我意识和个 人的人际关系 状况
第一层次
态度方面,对某 人、某机构的态 度或看法等等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隐私方面,比 如自己的不为 人知的秘密
自我暴露的技巧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展示自己的长处,隐蔽 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有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适当向对 方暴露自己的短处,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敬重。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自己对别人开放的 区域越大,往往容易获得对方相一致的开放区域。一般 而言,尽量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多 向对方袒露心扉,自然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若能够敞开心扉,适当暴露自己, 将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往往较易赢得对方的信任。大 多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和一些坦诚、真实的人交往。 如果对方勇于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反而觉得他 很坦率,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心里会感觉更加踏实。 如果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隐秘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总 有一些隔阂和戒备,而自我暴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化 这层隔阂,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与接纳,相处更 加融洽、和谐。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两个人在相互作用时,关于个体的事,有些本人知道,有些本人不 知道,有些他人知道,还有些他人不知道。所以就分为公开的自我、隐 蔽的自我、盲目的自我和未发现的自我。 在公开的自我情境下,自己了解自己,并且别人也了解自己,交往 时具有开放性和一致性,没有理由要去防卫,这种人际沟通几乎不会产 生冲突。在隐蔽的自我状态下,本人了解自己,而别人却不了解自己, 本人在沟通中需向他人隐藏自己,害怕别人了解自己后伤害自己,此种 状态下,个人可能会将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情感隐藏起来,由此会导致一 种潜在的人际冲突。在盲目的自我情境下,本人不了解自己,而别人却 了解自己。有时个体会无意中激怒别人,别人可以告诉你,但又怕会伤 害你的感情,因此也会有一种潜在的人际冲突。最后一种情境即未发现 的自我,本人不了解自己,别人也不了解自己,会产生许多误会,所以 极易产生人际冲突。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为了有效沟通,我们必须与对方进行紧密合作、扩 大开放区域、缩小盲目区域和秘密区域。要达到这一目 的,可以采取两种策略: 1、自我暴露:指坦率地向对方提供自己的信息, 用以减少秘密区域; 2、反馈:来自对方的反馈信息又可以缩小盲目区 域; 自我暴露和反馈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缩小未知区域。 约哈里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沟通中的知觉偏差。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暴露的原则
自我暴露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恰 如其分地自我暴露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过早、太少和太多的 自我暴露反而让双方更加疏远。 过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对方的慌乱和怀疑,进而产生自我防卫 的措施,反而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过多的暴露又容易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趋于一致,暴露的过程一 定要循序渐进。对比较亲密的朋友可以做较多的暴露,对泛泛之交可 以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理论模型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由来)
一般情况下,自我开放区域的扩大程度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呈正比关 系。因此,我们如果适当且不失时机地暴露自己,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向 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就可以很快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心理距离,增加彼此 的踏实感。 心理学家奥特曼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中逐渐增加的过程 中发展和亲密起来的。随着我们跟他人的交往逐步增多,信任感和亲密感程 度提高,交往双方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 成了测量人际关系深浅的“尺度”。 自我暴露的增加并不是只停留在数量上,而是跟哲学上所说的量变引起 质变。因而,研究人员将自我暴露分为四个层次。人际交往由低水平的信任 和自我暴露开始,随着双方的程度越深,感情越好越亲密,自我暴露的层次 也就越高。这就是自我暴露的“贴近效应”。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如图:绿色和黄色的部分为自 我的认知。两个椭圆相交的绿色部 分代表两个人公开的想让对方知道 的部分,这部分具有开放性和一致 性,沟通时几乎不会产生冲突。褐 色和红色的区域代表自己所不了解 的自我。褐色区域属于自己不了解, 但别人了解的部分。最危险的情况 就是红色区域,该部分属于未发现 的自我,就是自己不了解,他人也 不了解的部分。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理想情况下,自己应更多的了解自 己,同时将自己更多暴露在他人面前, 这样形成更大的安全区域,减少沟通中 的冲突。当然,也要适当的保持部分自 我,但该部分应最小化。理论上,人是 不可以完全认识自我的。但有部分未认 识的自我会被他人指出,也就是盲目区 域,应在双方的努力下向安全区域转移, 以减少冲突。还有部分自己未认识的自 我也未被对方指出,这是危险区域,这 些就是冲突的最大的来源,应该逐渐向 盲目区域转移,也就是说争取被对方指 出来或直接自己发现后向安全区域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