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表示方式: 级差绝对额 级差百分比
相邻等级薪酬中值差额 级差百分比= ———————————
下一等级的薪酬中值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级差百分比
等比级差薪酬变动 累进级差薪酬变动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级差百分比
累退级差薪酬变动 不规则级差薪酬变动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确定合适的薪酬级差,应考虑因素:P138
6.1 薪酬结构设计概述
薪酬结构的定义 P117 薪酬结构的内容与维度P118 薪酬结构决策P118 薪酬结构设计P119 薪酬结构设计的原则P119 影响薪酬结构设计的因素P121 薪酬结构设计的类型P125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我们一般可以采用薪酬曲线来表示薪酬结构,薪 酬曲线的类型主要有:
l 线性和非线性的薪酬曲线; l 阶梯式薪酬曲线; l 区间式薪酬曲线。
薪酬比较比率与薪酬区间渗透度
(1)薪酬比较比率的两种涵义
员工实际获得的基本薪酬与相应薪酬区间中值之间 的比较关系。 计算公式:薪酬比较比率= 基本薪酬 / 区间中值 薪酬区间中值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之间的比较关系。 计算公式:薪酬比较比率= 区间中值 / 市场平均薪酬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2)薪酬区间渗透度
薪酬变动范围及其变动比率
最高值
6000元
中值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2020/11/26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第6章 薪酬结构设计
6.1 薪酬结构设计概述 6.2 薪酬结构的横向设计 6.3 薪酬结构的纵向设计 6.4 宽带薪酬结构的设计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引例:解析诺基亚内部薪酬体系 1、比较率 2、薪酬结构的趋向性特征 3、重要员工管理理论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含义:指员工实际基本薪酬与区间最低值之差与区间的 实际跨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之比。
计算公式:
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
薪酬区间渗透度 = ——————————————
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通过薪酬区间参透度分析员工的长期薪酬变化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4、薪酬差级的设计
含义: 指薪酬等级中相临两个等级薪酬中值之间的等级差异。
下图中薪酬曲线5、6是两条典型的非线性薪第酬6章曲薪酬线结构。设计
不同特征的非线性工资结构线
采用薪酬曲线5的企业中,等级较低岗位的随着相对价值的增加工资 增长速度较快,而等级较高岗位的随着相对价值的增加工资增长速 度较慢,企业的薪酬策略是对等级较低岗位的员工主要依靠工资进 行激励,而对等级较高岗位的员工主要依靠工资之外的其他方式 (如福利、嘉奖、舒适的工作条件等)进行激励。采用薪酬曲线6的 企业中,情况正好相反,对岗位等级较高的员工主要靠工资进行激 励。
优点: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缺点:无法反映在同一职务(或岗位)上工作的员工因技术、
能力和责任心不同而引起的贡献差别。该结构比较适用于各工作
之间的责、权、利明确的企业。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结构
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如下图所示)的特点:员工薪酬确定的依据 是员工所具备的工作能力与潜力。职能工资、能力资格工资及我国过 去工人实行的技术等级工资都属于这种薪酬结构。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5、薪酬变动范围与薪酬变动比率设计
(1)薪酬变动范围与变动比率的计算 薪酬变动范围(薪酬区间)的含义 指在某一薪酬等级内部允许薪酬变动的最大幅度。
薪酬变动比率的含义 指同一薪酬等级内部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与最低值 之间的比率。 公式:薪酬变动比率=(最高值-最低值)/ 最低值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员工的等级层级和工作性质 企业的业务性质和行业特点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某公司的薪酬结构的横向设计
经营者:基本年薪+效益年薪+股权激励
经营管理层副职:岗位工资+效益奖金+适当股权
科技员工:基本工资+技术入股
营销员工:佣金或提成
普通员工:岗位工资+适当奖金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6.3 薪酬结构的纵向设计P133
薪酬结构纵向示意图P133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一、薪酬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薪酬曲线 1、线性薪酬曲线和非线性薪酬曲线
薪
薪
酬
酬
水
水
平
平
职位评价点数
(a)线性薪酬曲线
职位评价点数
(b)非线性薪酬曲线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一)薪酬曲线
2、同一企业的若干条薪酬曲线 3、阶梯式薪酬曲线
薪
薪
酬
酬
水
水
平
平
职位评价点数
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 对企业所有岗位进行工作评价,获得相对价值即工作评价分数; ② 在以工作评价分数为横轴、现有实付薪酬为纵轴的坐标系中绘出各
项岗位的薪酬对应点; ③ 利用线性回归技术找出反映岗位薪酬对应点分布规律的薪酬结构特
征线; ④ 调整偏离薪酬结构特征线的岗位薪酬对应点:薪酬结构特征线以下
各点代表的岗位的实获薪酬少于按其相对价值的应获薪酬,应较 频繁或较大幅度地提升其薪酬到与薪酬结构特征线相当的水平上; 薪酬结构特征线以上各点代表的岗位的实获薪酬多于按其相对价 值的应获薪酬,因为员工心理上的工资刚性,不是简单地降低其 薪酬,而是延期提升任职者,或增大工作责任,加大工作量。
优点:全面考虑员工对企业的投入。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单 纯采用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以工作为导向的薪酬结构或者 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结构的情况并不多,总是把几种体系结合起 来,扬长避短。因此,组合薪酬结构适用于各种第6类章薪型酬结的构企设计业。
6.2 薪酬结构的横向设计P127
l 一、职位评价结果:薪酬结构 l 二、固定薪酬与浮动薪酬之间的设计P128 l 三、短期薪酬与长期薪酬之间的比例设计P132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曲线的调整
不同特征的薪酬曲线能体现公司不同的薪酬策略。此外,薪酬曲线还能 用来检验企业现有薪酬制度的合理性,作为修改完善的依据。下图 是利用薪酬结构设计对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诊断调整的范例。
岗位薪酬分布点和工资结构特征线 资料来源: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第版6章社薪,酬2结00构2。设计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1、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的确定
l 最低薪酬P134 l 最高薪酬P134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2、薪酬等级数目P134
含义:企业的薪酬结构由多少等级构成。 薪酬等级类型: 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和宽泛式薪酬等级类型
薪酬等级一般不超过25级。一般2000人的企业, 薪酬等级为20个;500~600人的企业,企业薪酬等 级为15个;200 ~300人的企业,薪酬等级为10个。
薪酬等级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一)薪酬曲线
4、区间式薪酬曲线
薪 酬 水 平
薪酬等级
间隔型
薪
酬
水
平
薪 酬 水 平
薪酬等级
衔接型
薪酬等级 重叠型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二)薪酬表 单一型的薪酬表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二)薪酬表
范围(区间)型的薪酬表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二、薪酬结构的纵向设计
1、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的确定 2、薪酬的等级数目 3、中位值的设定 4、薪酬差级的设计 5、薪酬变动范围和薪酬变动比率的设计 6、相邻薪酬等级之间的交叉与重叠设计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二、固定薪酬与浮动薪酬之间的比例设计
1、固定薪酬与浮动薪酬的组合模式P129-131 高弹性薪酬模式(固定低+浮动高) 高稳定薪酬模式(固定高+浮动低) 调和型薪酬模式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三种薪酬模式的比较表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三、短期薪酬与长期薪酬之间的比例设计
短期薪酬:员工的基本薪酬和短期奖金。 长期薪酬:员工所获得的股票、股票期权等。 影响二者的比例的因素:
市场竞争力; ④ 企业综合考虑竞争策略、企业文化、经营业绩、付酬能力等因素后,
对现有的薪酬结构线进行调整。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设计的类型
薪酬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员工薪酬的各构成项目及其比例。合理的组合薪酬结构 既有固定薪酬部分,如基本工资、职位工资、技能或能力工资、工龄工资等, 又有浮动薪酬部分,如效益工资、业绩工资、奖金等。如下图所示。
优点: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技术和能力。 缺点:忽略了工作绩效及能力的实际发挥程度等因素,薪酬成 本也比较高,且适用范围窄,只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 程度差别大的企业,或者正处在艰难期、急需第提6章薪高酬核结构心设计能力的企业。
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
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如下图所示)的特点:员工薪酬确定的主要依 据是其近期劳动绩效,员工的薪酬随劳动绩效量的不同而变化,处于同 一职务(或岗位)或技能等级的员工不一定拿到相同数额的劳动薪酬。 计件工资、销售提成工资、效益工资都属于这种薪酬结构。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影响薪酬等级数目的因素
l 职位的数量与相似性 l 企业的薪酬管理政策 l 企业文化 l 薪酬管理上的便利 l 晋升政策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3、中位值的设定
l 又称控制点 l 企业的薪酬曲线(政策性、特征线)穿过各个
薪酬等级的中位值,是根据各个中位值建立起 来的。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第6章薪酬结构设计
上图表示岗位的相对价值(横轴)和实付薪酬(纵轴)之间是线性关系。 薪酬曲线1、2是直线,说明采用这两种方案的企业使所有岗位的工资 严格正比于岗位的相对价值。薪酬曲线1斜率较大,说明采用这种比 较陡峭的薪酬曲线的企业偏向于拉大不同岗位间的工资差距;薪酬曲 线2斜率较小,说明采用这种比较平缓的工资结构线的企业不倾向于 使不同岗位间的收入两极分化,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