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花
梅花
菊花 杨花/柳
絮 野花
落花
兰花
高洁(唐以后) 坚贞不屈,春天的含义
孤傲 离愁别绪,游子思归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青春易逝 姿态优美,清高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柳岸晓风残月。
独怜幽草涧边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4
【常见设问2】分析意象作用
返回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返回
江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
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 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铁骑:金国军队。 河洛:泛指中原。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引用原文
荒烟外、许多城郭。铁骑满效畿。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真题讲解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 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拆词法
通过描写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象,秒回的是 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解题方法】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2)塑造环境或提供背景。通常通过多个意象,为人物的活动提供 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 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 “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 情”。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咏物诗)。 (5) 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①画面描述题
返回
【常见设问】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2.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 样的景物?/这首诗(或某 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3.这首诗前几句描写了 什么时候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 括。
【答题模式】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面(忠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 并点出描写手法。
解题方法:
1、罗列形象(宁滥勿缺)——拆词法、翻译法、 引用原文(结合问法)
2、描绘画面(时间、地点、特点)
3、若问“请分析,赏析,意境”则再加情感。
形象题答题模板(拆词法) 本诗通过描写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形象,描 绘出一幅时间、地点、特点的景象。
时间:季节、时辰 地点:概括性 特点:意境的特点
物象做题方法:把握物象本身的特点和内在的神韵,根据物 人一体的原则,联系诗作背景感悟“物”中的情志。
因物寻志
树木
谐音“留”送别,留恋,伤怀 坚贞
正直谦虚,高洁向上 孤独失意
相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梧桐更兼细雨。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酒
凄凉凄清,忧愁忧思
动物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凄清,思归 生性高洁,哀伤 雄浑悲壮,思乡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其他 借酒浇愁,豪放洒脱
Hale Waihona Puke 《将进酒》李白真题讲解
晚望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10
举例: 雄浑开阔。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 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 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苍凉悲壮。边塞诗中多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保家卫国、征人愁怨 等情感。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雄浑壮阔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具体,比如因什么而感伤)。 (此步根据题干要求,有时可以 省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有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 要叙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别:别有洞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有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 要叙述。
答案:诗歌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 庭院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夏日清幽恬静的画面。
返回
题型二 景物形象鉴赏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意象),也有 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 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①画面描述题:答案要点包括“画面内容(意象)”“画面特点” 两部分;(有的加上画面名称)
②意境赏析题:答案要点除了“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 个别还要分析其所蕴涵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画面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秋季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 氛。
翻译法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 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 等职。 ③ 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屈原(香草美人美政理想)
月亮 夕阳 长江/流
水 冰雪
秋
自然风物
思乡,感叹人事变化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年华流逝,无尽
床前明月光。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品行高洁 愁绪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猿猴
子规/杜鹃 蝉
大雁/飞鸿
它包括:
月亮/月球
思乡的象征
①“借景抒情”中的“景物形象”; 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的不同: 描写对象:事物形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是主要描写 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 作用:事物形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情感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 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中气氛,从侧面烘托 作者的情感。 柳:在《咏柳》中是物象,在《雨霖铃》中是景物形象。
26
例2 (201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 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9
【解析】意境是诗中客观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融合,所以分析意 境既要看诗中景物,也要看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整体感情。这两句诗 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意境。 “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 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 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例3 (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 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