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理工大学_分析化学总复习

华东理工大学_分析化学总复习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Y[ H ]
[Y]总 4 [Y ]
OO K稳 稳
K
O 稳
K [MY ] [YHH ] [M ] [Y]总 Y []
O 稳 O 稳
lg K lg K lg Y [ H ]
lg K
O 稳
lg C M 0 6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掌握内容:
掌握内容:
基本理论:分布曲线(理解)、质子条件、 H+浓度计算(简化计算)、缓冲溶液 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常用指示剂 (甲基橙、甲基红、酚酞)、选择 滴定曲线:规律、特征、计算、条件 应用:硼酸测定、铵盐测定、混合碱测定 计算:pH计算、含量计算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规律:突跃长短与c和K均有关 计算:所有的计量点计算和单元酸突跃计算 滴定条件: 一元:cK ≥10-8 a
总复习
总复习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统计处理 第三章 滴定分析 第四章 酸碱滴定 化学分析 第五章 配位滴定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 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十一章色谱分析法
内 容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统计处理
掌握内容:
误差和偏差:定义、表示、 计算、 来源、减免方法、相互关系
第11章 色谱分析法
一般性了解: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高效液相固定相与流动相的选择、仪器 及检测器原理和选择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方法及计算 高锰酸钾法、碘法
有关反应方程式,配平
滴定方案、滴定条件
结果计算、wX还原滴定法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P150: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
第8章 电位分析
掌握内容:
电位分析:基本原理(定义) 参比电极:作用、名称、原理 指示电极:作用、pH玻璃电极基本构 造、膜电位概念及电极电位的产生 直接电位法测定pH(离子活度测定): 原理、方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选择系数:定义、作 用、计算
第8章 电位分析 第9章 吸光光度法
一般性了解:
Beer定律的偏离及其原因 显示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示差法 不做要求:
吸光度法的其他应用(除示差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
第10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掌握内容:
基本概念: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 及应用范围、基态原子、共振吸收及吸 收轮廓线、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定律 关系式 原子化器:作用、分类、特点 干扰的种类及抑制(消除)
沉淀掩蔽法
Ca2+、Mg2+混合液中Ca2+的含量测定
氧化还原掩蔽法
Fe3+、Bi3+混合液中,Bi3+的含量测定。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不做要求:
P119: 其他指示终点的方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掌握内容:
基本原理:电极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滴定条件: lg K = 3(n1 + n2)
'
φ
θ'
(+)
第8章 吸光光度法 第10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章 电位分析
一般性了解:
原子吸收分光度计的其他基本部件
分析测定条件的选择
定量分析方法
不做要求: 原子分光光度计仪器类型 灵敏度、检出极限 原子发射光谱
第11章 色谱分析法
掌握内容:
基本概念:色谱法的定义(特征)、分类、 仪器流程、分配系数、保留时间、调整保 留时间、相对保留值,半峰宽及基线峰宽, 塔板数、分离度 色谱定性和定量的基本方法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及固定相选择原则 气相色谱检测器(TCD\FID)原理及操作条件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比较 高效液相色谱种类:名称、原理、适用样品
多元:cKa1≥10-8 Ka1/Ka2≥104
会判断能否滴定、有几个突跃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不做要求:
P93: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掌握内容:
EDTA性质:弱酸(在强酸介质中为六元酸) 配位性质(M:Y=1:1) M与Y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K稳、αY[H]、 K’稳、滴定的适宜pH条件 滴定曲线:一般了解 指示剂:变色原理、具备条件、常用指示剂 (铬黑T、二甲酚橙)、封闭、僵化、选择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位数确定、取舍、 运算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可疑数据的取 舍 、 t 检验法、F检验法、置信度和 置信区间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统计处理
不做要求: P16 公差 P21 误差的传递 P24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掌握内容:
滴定反应的要求
滴定的计算:c的计算、T的计算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8章 电位分析
一般性了解:
其他离子选择性电极 直接电位法测定影响因素
电位滴定:原理、特点、终点确定方法
第9章 吸光光度法
掌握内容: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可见光与颜色、物质吸收光谱 光吸收基本定律:透光率与吸光度概念、
Lambert-Beer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吸光度 加和性
光度计基本部件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θ'
(-)
3(n1 + n2 ) ×0.059 ≥ n1 ×n2
加快速度方法:浓度、温度、催化剂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滴定曲线 变化规律
化学计量点
n1 1θ +n2 2θ n1+n2
sp
θ + 2
突跃范围:
0.059 3 n2
0.059 3 n1

θ 1
-
指示终点方法:指示原理、三类指示剂
滴定的应用: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 间接滴定等 混合离子的滴定:分别滴定的条件、控制酸 度法、掩蔽法 滴定条件 掩蔽法 滴定计算:
Δ lg K
' 稳
≥ 5
lg c M K
' 稳 ,MY
≥ 6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配合掩蔽法
名称 KCN NH4F 三乙醇胺 (TEA) pH范围 >8 4~6 10 10 11~12 被掩蔽离子 Cu2+、Zn2+等 Al3+等 稀土等 Al3+、Fe3+等 Fe3+、Al3+等 备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