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林则徐 魏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中国欲自强, 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 器……”
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 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遭遇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 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 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 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 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 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 海国图志》付之一炬, 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 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 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 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1898年刊行的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 年刊行的《 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 》,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 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 思想,在书中, 托古改制”的教主, 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 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 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 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 变法主张, 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 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 遗教, 正继承者。 正继承者。
以新的眼光审 视世界
林则徐 魏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 养兵练兵之法” 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以 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魏源 海国图志》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摘自魏源《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竞天择, 世道必进,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⒈反对君主 专制 ⒉主张君主 立宪制 ⒊变法图存 ⒋发展资本 主义
1894年 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 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 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 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 1898年 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 书”,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 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 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 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 《定国是诏》,“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 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 皇帝派人审问英俘, 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 的问题: 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 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 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 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 斯是否接壤? 斯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 疑其轮系用牛拉” 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 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 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
——周英杰:《〈海国图志 的孤寂与荣光》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海国图志〉 周英杰
⑴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当时中国士大夫 大夫对 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⑵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遭遇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 海国图志》 以夷制夷”的主张后, 《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 感慨: 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 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 ……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 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 ……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 ”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 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 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 15版 价钱一路走高。 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严复先生《天演论》 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 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 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 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 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 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 20年中读过 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 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 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 不多都看过《天演论》 可见影响之深广。 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陈文振《追思严复先生》 陈文振《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 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 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 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 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思想文化
n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n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 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陈旭麓
必修Ⅰ 必修Ⅰ: 专题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Ⅱ 必修Ⅱ: 专题二: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Ⅲ 必修Ⅲ: 专题一: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 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 ……在两年多 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 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 10多万军队 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 名提督、 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 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 百人。 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 始动摇了。 始动摇了。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请思考: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请思考: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主 张 共同点
康有为 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 变法理论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梁启超 必然 谭嗣同 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严 复
——李鸿章 ——李鸿章
综上,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 综上,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 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他们的看法全面吗? 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他们的看法全面吗?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康有为 主 张 共同点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历史现场】 历史现场】 陈独秀的感慨
吾辈今日得 稍有世界知识, 稍有世界知识, 其源泉乃康、 其源泉乃康、梁 二先生之赐, 二先生之赐,是 二先生维新觉世 之功。 之功。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 不有行者, 不有死者, 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 起。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 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 而成, 变法而流血者, 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 以不昌也。有之,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 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 死须臾待杜根。 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高翔 近代的初曙》 ——高翔《近代的初曙》 高翔《
请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 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 重视收集西方信息; 最先冲破“ 最先冲破“贵 编译外国书报, 四洲志》 贱夷狄 ②编译外国书报,如《四洲志》、《华 ” 华夏、 华夏、贱夷狄” 的思想藩篱, 的思想藩篱, 事夷言》 事夷言》等。
——周英杰:《〈海国图志 的孤寂与荣光》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海国图志〉 周英杰
⑶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对 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日本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日本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 从民族的历史看, 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 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 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 命伤。……可惜道光 可惜道光、 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 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 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 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 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 法联军攻进了北京, 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 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 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 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