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1课你好,机器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⑴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⑵了解教育机器人的组成。

⑶理解机器人简单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⑴熟悉纳英特积木式编程系统的界面。

⑵学会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以及控制机器人的运行。

3、情感目标:⑴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⑵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应用范围。

2、机器人组成。

3、操作程序、控制机器人。

三、课时:1四、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你了解机器人吗?你心目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机器人离我们还很遥远吗?今天就让我们与他们面对面地接触,让我们一起步入机器人的神奇世界吧!(二)学习指导: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思考:(演示板书)1、同学们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1)、机器人是具有一些类人的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又叫自动化装置并具有类人功能;(2)、机器人是根据程序来完成相应地工作。

2、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制造机器人呢?(1)、主要是因为机器人可以在有毒、有害、高温或危险环境工作;(2)、它可以从事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或人类不能完成的工作。

3、因为机器人都是为了适应各种需要和各种特殊环境而设计制造的,所以它的外形不一定都要做成人形。

(出示录象,展示几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人如舞蹈机器人、爬墙机器人、体操机器人等)1、通过观察刚才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3、通过观察和检测,了解机器人各种模块的结构和作用。

生参与分组,分工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实践操作。

师布置任务:1、了解与机器人进行交流的工具───图形化交互式机器人操作平台。

2、学习机器人控制程序的运行。

3、测试机器人进入仿真系统。

师演示步骤:(过程略)生分组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

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进行实践操作。

1、思考机器人与电子玩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认识纳英特机器人的组成。

3、尝试操作一个控制程序,尝试控制机器人。

生思考问题,完成实践任务。

(五)评价交流。

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提出以下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1、通过本活动,说一说你对智能机器人理解和设想及体会。

2、你喜欢机器人项目吗?你了解纳英特机器人吗?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它应具备哪些功能?(六)总结。

(七)教后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自主学习,评价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边观看边思考边回答的方式以及教师演示操作,学习控制机器人。

第2课机器人直行和转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了解“移动”、“延时”、“停止”、“转向”模块的功能,能看懂程序中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或后退,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路程和速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致,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移动”、“延时”和“停止”、“转向”模块的使用。

⑵认识几种常见的流程图符号。

2、教学难点:⑴认识和了解流程图符号。

⑵“延时”模块的作用。

三、课时:1四、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展示幻灯片,提出任务,让学生思考:码头、工厂中货物装卸车在做什么运动?生观察,回答。

师问:如果这些工作都交给机器人来做,我们又如何控制机器人呢?生思考,回答。

师小结。

(二)新课教学。

板书:1、机器人的前进。

师演示操作步骤。

(过程略)小提示:1、拖动时,必须将拖动的模块对准“主程序”下方的黑色箭头,当箭头变成红色时,松开鼠标即可。

2、当输入的数值相同时,机器人前进或后退,否则机器人则转弯,输入的数值越大,前进的速度越快,最大值只能设为100。

3、从模块中拖入“延时”模块并进行设置,让机器人延时5秒钟。

4、从模块中拖入“停止”模块并进行设置,让机器人停下来。

5、在编写程序时,如果主程序中的某个模块不需要,可以单击选中该模块,按del键,删除该模块即可。

板书:2、机器人的倒退。

师:机器人前进或倒退,也就是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倒退时,可将电机设置成反转。

师演示如何让机器人倒退。

(过程略)小提示:如果进入仿真测试效果与预期编写的目的不一样(如让机器人前进,测试结果是机器人倒退),则修改程序中的参数,重新测试,直到正确为止。

板书:3、机器人的转向。

请学生自学尝试。

(三)课堂练习:p13页图1-22。

(四)全课总结。

(五)教后记。

本课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在学会控制程序到机器人后,就想知道如何自己编制一个程序来控制机器人了。

本课将进一步熟悉机器人的编程环境,学会最简单控制机器人的操作───前进或后退和转向。

(六)反思:本课介绍的是编程软件第一课,主要讲的是机器人的行走和转向,这是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创设一个任务,对任务进行分析,画出流程图,再根据流程图写出程序,进入仿真测试。

流程图对于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进行展示,但需要提醒学生的是:在编写程序时,每添加一个模块,就该为该模块添加备注,使他们在学习编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第3、4课机器人机器人关公巡城循规蹈矩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⑴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

⑵了解多次循环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学会使用“音乐”模块。

⑵学会使用“显示”模块。

⑶编写具有多次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学会使用“音乐”“显示”模块的使用。

⑵理解和使用多次循环结构编程。

2、教学难点:⑴理解多次循环结构。

⑵通过编程让机器人演奏自己喜爱的歌曲。

三、课时:2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直行”,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机器人前进和后退是由轮子带动的。

今天,我们仍然不能离开“轮子”,因为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课:“机器人跳舞”。

跳正多边形舞,它以循环走正多边形舞为方式进行的。

(二)新课教学。

板书:1、机器人走四边形舞。

师演示带音乐的机器人跳正多边形舞。

师演示机器人跳正五边形舞的路线图和程序流程图,分析。

师请学生自主学习本知识点的内容。

①生自学,动手操作,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②师小结并演示。

小提示:由于受到机器人的电池电压、场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机器人可能走的不是正圆,但可以通过调整左右电机前进数值和延长的时间,尽量让机器人行走的路线接近正多边形。

③师对学生操作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学下去。

板书:2、循环走正多边形。

师:从“控制模块库”中拖入“多次循环”模块,设置“多次循环的次数”。

师演示操作步骤(过程略)小提示:“多次循环”模块的功能就是实现多次不停的循环,即多次执行同一程序,在本程序中,可让机器人多次循环走正多边形。

①请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②请完成的学生演示。

③师生共同对学生的演示点评。

(三)课堂练习 p25页试一试。

要求:①以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②测试机器人怎样边唱边画出图形。

③写出实验结果。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完成 p19页(表1-5)p21页(表1-7)p24页(表1-8)“评一评”请小组对自学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巡视指导)(五)全课总结。

(六)教后记。

本课共安排了3个知识点,分别是“音乐”模块、“显示”模块和“多次循环”结构。

教材在编写时是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来进行的,首先通过编制简单的“do re mi”程序学习多次循环结构和“音乐”模块的使用;然后再编制较复杂的“唱唱走走”程序,巩固前面学习的“移动”模块,多次循环结构和“音乐”模块,同时学习“显示”模块的使用。

(七)反思:本课教学使用了二个程序,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会唱歌的机器人,激发学会对会唱歌的机器人的兴趣;然后对这个机器人进行分析,分析机器人发声的是什么“器官”,这个“器官”在哪里?搞清楚这些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di re mi”程序的编写,其中重点介绍多次循环语句的使用。

教师可给学生展示两个程序:一个程序没有使用该语句,另一个程序使用了该语句,通过比较,学生马上就弄懂了使用该语句的作用第5、6课机器人启动电机和永远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启动电机”模块与“移动”模块的区别。

⑵了解永远循球结构语句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学会使用“启动电机”模块。

⑵编写具有永远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启动电机”模块的使用。

⑵理解和使用永远循环结构的编程。

2、教学难点:永远循环结构语句的理解和使用。

三、课时:2四、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器人演奏及机器人直行,知道了机器人所有的运动都是靠“轮子”来带动的。

今天,我们仍然要和“轮子”打交道,将继续学习机器人跳舞。

(二)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1、机器人走“8”字。

师:“8”字可以看成两个圆圈,控制机器人依次按顺时针的方向和逆时针的方向沿圆周运动,可以使它走一个“8”字。

①师出示“8”字路线图和程序流程图。

②分析原理。

③演示步骤(略)小提示:当机器人两个轮子的速度不一样时,机器人会转弯,速度相差越大,转的弯就越大,左轮速度大于右轮速度,则右转,反之左转。

④学生操作,师巡视予以指导。

⑤请做好的同学演示,师生观看。

⑥请学生对操作予以点评。

⑦师小结。

板书:2、循环走“8”字。

师:刚才我们动手制作了机器人走“8”字,现在我们将继续学习下去,这一节知识点老师想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学。

①生以小组使用的方式进行自学。

②师巡视,适当指导。

提示:为机器人编程时,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测试”、“修改”步骤,才能达到预设的编程的效果。

③对学生操作予以点评。

④师小结。

(一)拓展延伸。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练一练p28页“试一试”部分第2、3题。

(四)全课小结。

1、师请学生说一说今天所学的内容。

2、师归纳,小结。

(五)反思:本节课教师先让机器人表演跳“8”字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影响机器人画圆的因素有很多,要给学生灌输反复测试,调整程序的意识第7课红外测障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⑴了解红外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