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诊断技能第二节

心理诊断技能第二节


(三)从“求医行为” 来判断神经症或重性精神 病
• 男性,成年,未婚,某工厂的技师,由其父陪同前来。 • 进门先问:“凭什么带我到这里来?” 又指着他父说: “我看他脑子有问题了。” 问他父亲有什么问题,他开 始不回答。其父说他工作干得不错,但近年来脾气有些 怪,常疑神疑鬼对谁都不信任,谈了几个对象都未成。 反复询问他才回答道:“说了你们也不相信。” 最后他 父亲出示了他写给公安部的信,内容是控告他所在市的 公安局在他所到之处都安装有高科技的监控设备,对其 进行监控迫害。他说:“这些高科技的设备太先进,一 般人不懂,也不会相信,心理专家有什么用?” 说完不 顾父亲的劝说,扬长而去。
(五)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的问题处理
• 1.对重性精神病及典型神经症:转诊 • 2.对自己不熟悉的心理咨询领域:转给专业咨 询人员: • 3. 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告知
第三单元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
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 分析 • 工作程序: • 1、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的对求助者一 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郭念锋于1986年 提出) (一)周期节律性 (二)意识水平 (三)暗示性 (四)心理活动强度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 (六)心理康复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 (八)自信心 (九)社会交往 (十)环境适应能力
案例分析
• 求助者,女,1976年出生。 • 表现:不想上班,工作没兴趣、感到别人看不 起自己,自己也觉得不如别人。不愿意交男友, 没这兴趣因为自己长得丑,怕别人看不中。同 事关系和家庭关系处不好,总感到受人歧视, 受人欺负。 • 感觉活着没意思。 • 前来咨询。
• 相关资料:乳名叫黑丫头,从小父母说她 又黑又丑。11岁和母亲吵架,不愿意让别 人叫自己黑丫头。在学校不愿意参加集体 活动,怕受歧视。老师总爱批评自己,学 习兴趣不浓。中学毕业后当售货员,与顾 客发生争执,说她丑八怪。工作没积极性, 能力差,被扣发奖金多次。 • 心理测验:EPQ:内向不稳定型个性倾向 • 家属朋友报告:与主诉一致。
(二)根据有典型特殊意义的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 某男性,12岁。 • 自小受循规蹈矩和“很传统” 的父亲的教 育,要求自己当一个好孩子。上课时遵照老师的 要求将双手放到课桌上,自己克制尽量不变换姿 势;见到姐姐穿的衣服“露脐”,批评她“这样 不文明,会污染环境”;控制自己“不看女孩子 的胳膊”,怕学成“坏孩子”。自去年开始每次 洗手都要反复数十遍,晚上入睡前还要下床反复 检查煤气阀和自来水阀是否关闭。自己虽然知道 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地要反复做。
案例 • 某男性,20岁, • 自述从小内向、孤僻、拘谨,学习刻苦,是 个“循规蹈矩” 的人。 • 两年来,不敢与人对视,回家要拉上窗帘, 尽量不外出,十分痛苦。 • 曾被某医院诊断“精神病”,服用“舒必 利”、“氯氮平”、“奋乃静”等药无效而 来。
• 称中专毕业后工作不久,一次排队买饭,感到身 后女同事的“胸部”碰了自己一下,后便有人笑, 晚上反思认为那是笑话自己“流氓”。此后,心 中“有鬼”,不但见到那位女同事不自在,还脸 红,而后见到其他男同事也紧张不安,总认为别 人能从自己的眼神里看出一些不正经的想法。他 自认为作风正派,并没有不好的想法。但对那位 女同事确实也有好感。这些想法影响自己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并出现失眠、头痛、心慌,去医院 检查,认为是“神经衰弱”。服用过“安定”、 “黛安神”,曾好转,但仍不能除根。又去某精 神科检查认为有白天拉窗帘和不敢外出的异常行 为,按“精神分裂症” 治疗,也无效。
• 歧视性乳名,感受到侮辱,加之弱而不均 衡的神经类型,使当时的这位少女蒙受了 巨大精神压力,为此而与母亲争吵。当时 同学的嘲笑以及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和神 经类型特点,使她形成了负性经验,构成 少年的心理问题。 • 而后的全部生活都在这种阴影下度过,所 以,中学不合群,学习兴趣下降,工作时 对污辱性语言、对受罚特别敏感,并构成 强大心理压力,均与早期自卑心理有关联。
案例归类总结
• 一、临床表现: ①工作兴趣低落。 ②自卑。 ③丧失求爱信心。 ④人际关系较差(不愿接触别人,怕被人看不 起)。 ⑤有受欺辱的委曲感。 ⑥不想活了(生存意向下降)。
• 二、相关资料: ①乳名叫黑丫头,持续11年,直到提出抗议。 ②小学有几个同学评论自己长得黑,叫她的乳 名,回家后与母亲吵闹,抗议叫自己的乳名。 ③中学时在校不合群。 ④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总是批评。 ⑤当售货员时,顾客骂自己是丑八怪。 ⑥因工作较差,被罚奖金。 ⑦恋爱失败。 ⑧人格倾向:内向不稳定。
•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实是 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个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这种稳定性发生了变 化,考虑有心理异常的可能。 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 突然变得很冷淡等。
• 为此,负性评价歧视性的乳名和儿童时同 伴的取笑,是这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弱 而不均衡(人格倾向为内向不稳定型)的 求助者全部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二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 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诊断分类
正常
健康
( 一 般 ) 心 理 问 题 严 重 心 理 问 题 疑 似 神 经 症 三原则
第二节 初 步 诊 断
诊断的思路、方法
• 找到主导症状 • 确定是否为心理咨询工作范围 根据三原则,判断正常与否。 大致确认为何种精神疾病。 • 判断心理冲突类型,常形冲突vs变形冲突,判 断是否为神经症。 根据主导症状,确认神经症类型。 • 根据持续时间、泛化程度、痛苦程度及功能受 损情等情况,确定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 题。
• 经常给孩子的老师写信,均表明其思维逻辑 的混乱。医院给开“氯氮平”,看过说明书 后坚决不服用,因为“吃了就是精神分裂症 了”。拒绝看病,拒绝治疗。目前,被家人 要求她陪她的母亲去某医院检查身体,勉强 到了医院大门口,坚决不进,并乘机溜走。 其丈夫说,谈恋爱时就发现她说话不着边际, 因当时在部队上,接触少,未在意。 • 四年前,复员回家在一起生活,就发现她懒, 不理家,不做饭,也不管小孩,一切都是由 他管理,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
总分: 4~5 分可疑神经症;≥ 6分,可诊断神经症。
• 某女性,22岁,初中文化,待业。 • 求助者5岁时,父亲因有外遇和母亲离婚。母 亲再次结婚后,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家庭和睦。 自幼学习很好,老师也很喜欢。初中时,老师 很喜欢她,做社会工作也很积极。有一次打扫 卫生,有一堆垃圾没有人收,老师错怪是她的 责任,批评了她,当时觉得很委屈,哭了一场, 但此事没和任何人讲,只是闷在心里。不久, 和老师的关系不太好了,觉得班里的同学也躲 着自己。
2013-7-14
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 1、按表格内容依次整理或填写相关内容 – 1)整理不同途径所收集的资料 • (1)主诉或主观体验 • (2)家属或知情的报告 • (3)摄入性谈话获取的信息; • (4)临床观察到的现象; • (5)心理测验获取的信息; • (6)其他:病史资料和作品中获取的信 息
• 2、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进行量化系统评估。 • 3、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再对某些含混的临 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 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 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诊断)
•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是指临床表现已接近神经 症,或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 有时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 缺陷者(临床症状就是神经症)列入这一类。
案例分析总结
• 1.在对6项临床表现进行比较时,可以很容 易看出,自卑与其他5项均有密切相关,各项 临床表现中都包含着自卑感。 • 所以,自卑感是关键的心理问题。
• 2.在7项相关资料中,每一项都会造成 自尊心的伤害,但是,除①②两项资料 外,其他各项资料如果对一个有充分自 尊和自信心理发育健全、心理健康的人 来说,完全可以通过正确认知和社会支 持系统而化解掉,不会造成心理创伤。 • 为此,第①②项资料应是造成自卑的关 键,其逻辑关系应是这样的:
–2)各种临床资料的横向、纵向对比比较, 分析临床症状与相关因素的联系 –3)列出各类与临床症状有关的资料,找 到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 (1)是指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主 要原因。 • (2)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并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影响个体的精神 生活。
按下表分类填写全部临床资料
不同性质临床资料的时间顺序分类
• 神经症的诊断评分标准: 一、病程标准: – 短程:3个月内,评为1分; – 中程:3-12个月,评为2分; – 长程:12个月以上,评为3分。 二、精神痛苦程度: – 轻度:自己可以设法摆脱,评1分; – 中度:自己摆脱不了,须靠他人帮助,评2分; – 重度:通过帮助也不能摆脱,评3分。 三、社会功能: – 轻微妨碍社会功能、可工作学习,评1分; – 社会功能受损、效率下降,评2分; – 严重社会功能损害,不能工作学习,评3分。
• 某女性,56岁。 • 说有人要加害于自己,寻求各方面的保护。 自述自从丈夫去世后,有一个30多岁的男性 骚扰自己(只听到他说话,见不到人),不 断给自己下指令,要自己打扮,佩戴首饰, 为此自己已做了两条超短裙。以后感到这是 要破坏自己的名誉,不再听他指挥。 • 现在“那人” 又变换手法要手持钢刀杀害 自己和家人。为此报了警,也亲自到外地告 诉自己的儿子要多加小心。在描述这些情节 时十分谨慎,常用耳语,惟恐“那人” 听见。
(四)从对“症状” 的“自知” 程度来分 析 • 某女性,38岁,银行会计。 • 怀疑丈夫有外遇,采取查电话、盯梢等手段获 得“证据”,后与丈夫大吵大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伦次并昏 过去。被家人送往某精神病医院,按“精神病” 治疗一个月,因用药副作用大,要求出院。因为 有报复丈夫的念头而接受一个年轻的司机的邀请, 与他共同进餐一次,虽然没有发生什么事,但感 到很后悔,觉得不应该那样做。以后再见到他时 有些紧张,脸发热,后来逐渐发展到不敢看异性 客户.因此感到痛苦.害怕会发展成“精神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