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止水帷幕施工方案(正式)

止水帷幕施工方案(正式)

4、止水帷幕施工做法
1、采用A750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有效桩长为9.5米,间距500mm、搭接250mm布设;
2、搅拌桩采用32.5级复合水泥,15%掺灰量。
5、降水设计
基坑坑内采用无砂管井+明沟集水井的排水方式。
本工程降水采用管井降水,降水井布置位于基坑内(详见降水井平面分布图)间距20m左右。
状况
层底高程(m)
厚度(m)
最大~最小
最大~最小
1
杂填土~素填土
大部分布,仅明沟(塘)部位缺失
2.33~1.15
2.20~0.60
1-a
淤泥
仅分布于明沟(塘)底部-1.50~-2.20源自0.70~0.402
粉质粘土夹粉土
大部分布,仅明沟(塘)部位缺失
0.67~-0.65
2.50~1.10
3
粉土夹粉质粘土
本工程监测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测量、记录及整理。专业单位将根据要求上报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待方案确认后,进入监测工作实施。
七、应急预案
1、项目部应急救援管理网络及电话
工地救援联系电话:XXX。
2、应急电话、医院
应急电话:110、119、120
应急医院:XX人民医院
3、应急措施:
本次方案只针对地下室部位实施止水帷幕降水方案的论证。
三、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区原为厂房及居民,现已拆除。场地地势较平坦,高差一般小于0.50m,地面高程一般为2.00~2.50m左右。
2、工程地质条件
各工程地质分布与特征描述见下表地基土分布描述一览表。
地基土分层描述一览表
层号
地层名称
分布
4、降水及排水系统施工:
(1)降水井施工及措施
A、降水井采用冲击钻机成孔,成孔直径A550mm,中间安装外径A380mm的无砂混凝土井管。
B、使无砂混凝土井管居中,在底节和中间井管的周围固定三块100mm厚的木块。井管间用竹片固定,防止井管错位影响使用。
C、填砾厚度100mm,砾料粒径宜为6-10倍的含水层标准粒径,砾料填入井内前要筛净,不能含粉末。填完砾料即刻抽水洗井。
(1)、降水期间应急主要为停电。现场备用运行状态良好的30KW发电机一台,备用发电机应经常调试,使其时刻处于完好状态。通过转换开关和抽水用电线路连好,动力线一旦出现停电,立即启动发电机,转换开关拉向发电机一侧。现场备用潜水泵5台、污水泵2台,如有运转水泵损坏立即更换。
(2)、降水期间加强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如发现沉降量持续增大超过10mm,监测应增加观测密度,每天观测两次;如沉降量增大至15mm仍不停止且建筑物沉降差接近规范允许值时,应停止附近降水井抽水,采取回灌等措施,并随时注意沉降量及水位的变化。
2、设计参数及演算:
2.1、市政道路最低控制水位为常年最低水位,黄海标高1.0m;
2.2、居民住宅地基复核取黄海标高2.0m;
2.3、基坑边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开挖面1.0m,即黄海标高-4.55m,无砂管井布置距边线≥10—15m。
2.4、水泥土帷幕用A750@500水泥土桩,桩中心距边坡底线的水平距为2m,停灰面标高高于基坑1m,即黄海标高-2.55m。基坑下桩长假定为X(即帷幕深度)。
参考地区工程降水经验、基坑降水实际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和工程富余系数等因素,取降水井深15m。
本基坑共布设降水井10眼,观测井2眼(8米)(兼做回灌井,布置于基坑周边重要位置)。降水井及观测井平面布置详见《降水平面布置图》。本工程降水井数量大于理论设计井数,而且抽水能力远远大于基坑涌水量,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2.5、降水坡度比是受土质的透水性、降水井布置形式、基坑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实测数据1:(5-10),XX市区的专家认为取1:7是切合实际的。本工程按更保守的取值:按道路安全1:8计算帷幕深度,民用住宅安全复核演算按1:10。
2.6、帷幕深度X的计算公式
26(距道路水平距离)-2.375(帷幕外侧距基坑边线水平距离)+(1+4.55)(道路与基坑降水水位差)- (水平段水位落差)+2(X-1)+0.75=5.5×8
1、《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江苏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
2、《XX规划总平面图》
3、施工图纸(业主提供)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7、《管井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GJ/T100-98)
均有分布
-1.61~-2.59
2.80~0.30
4-1
粉砂夹粉土
均有分布
-3.83~-5.19
3.00~1.50
4-2
粉砂夹粉土
均有分布
-10.67~-12.85
8.60~5.60
4-3
粉砂夹粉土
均有分布
-13.11~-15.80
4.80~1.30
5-1
粉砂夹粉土
均有分布
-19.76~-23.21
7.60~4.50
场地孔隙潜水稳定水位为1.81~1.97m(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位呈季节性变化且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年变幅1.50~2.00m左右;近3~5年最高水位为3.00m(1985国家高程基准),综合考虑场地整平标高及周边市政道路标高,抗浮设计水位可按3.50m考虑。
四、编制依据:
本方案是根据国家、行业有关现行规范、规程、设计图纸等编制。
(2)排水系统
基坑顶设置排水沟,经沉淀池澄清后排入西侧区间路市政管井内,排水沟坡度不小于1‰。
5、降水井封堵
为了保证封井工作的一次成功,并要使其所封之井滴水不漏,必须遵照封井工艺流程和严把工程材料关,各项具体要求如下:
A、钢护井套的制作及选料:
封井护井套选用3mm厚钢卷管,井套高度低于基础砼顶面100mm。外焊止水环,止水环宽为150mm,厚为3mm,井管内径为410mm,井盖直径为406mm,厚度为3mm;止水环设置两道。
1、管井施工工艺程序
定井位——钻井——下井管——填砂滤料——洗井——安装潜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地下水位变化。
2、管井沉设
A、管井的沉设采用泥浆护壁、机械螺旋钻机成井工艺。其方法是在钻机钻孔的同时,向孔内送入泥浆,护住井壁以避免塌方,具体参照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要求。
B、钻孔直径要比井管外径大200mm。成孔后要进行孔清,然后下井管,随即填充绿豆砂作为过滤层。井管采用A500mm混凝土管。
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工程位于XX南侧。拟建建筑物为一多层超市,该工程为一幢2-5层框架结构超市,局部西侧地上建筑4层处下设一层地下室详见建(构)筑物概况一览表1.1及附图1。
本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标高4.35m,场地自然地坪高程约为2.00m,相当于建筑标高-2.35m。地下室部分基础承台垫层底标高为-7.90m(高程为-3.55m)(局部承台垫层底标高为-8.10~-8.30m,大部分位于基坑中部),因此基坑深度为5.55m。本方案基坑降水就针对西侧地下室部位,地下室基坑南北长约90米左右,东西长约25米左右(地下室所在轴线位置为1轴—4轴交A轴—1/M轴间),平面几何形状呈长方形。
均有分布
-39.75~-42.05
9.90~5.60
8-2
粉土夹粉质粘土
未揭穿
低于-49.35
大于9.00
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土层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2~5层粉砂、粉土中;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7层粉土中,6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微承压水稳定水位-0.50m(1985国家高程)。
B、封井材料:
1、水泥、砂(中粗砂)、碎石、水
C、封井工艺流程:
抽水——起泵——投入干料——夯实——投入加水配合料——夯实——焊井盖。
150 50
混凝土筏板
夯实混合料
?防水层(附加防水保护层)
混凝土垫层
100
井管
注:?根据筏板厚度确定高度。
六、降水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1、降水对临近建筑的影响
高度(m)
结构
型式
建(构)筑物基础
拟用
基础类型
柱网尺寸
(m×m)
砌置深度±0.00下
(m)
单柱最大荷载(kN)
超市
2~5
11.52~23.75
框架
桩基
8.4×9.0
2.00
(地下室6.00)
12000
±0.00m相当于1985国家高程4.35m。
建(构)筑物概况一览表表1.1
二、本次方案论证的区域及内容:
C、管井降水采用的水泵一般选用2—4英寸潜水泵或单级离心泵。本工程管井降水拟采用4英寸深井潜水泵。
按基础埋深,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为6m,场地内地下水埋深1.0m,基坑地下水需降深6m,本方案按地下水降深6.0m设计。
(1)降水井深度
降水井深度采用《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6.3.2式计算:
HW(降水井深度)=HW1(基坑深度)+HW2(降水后水位距基坑底距离)+HW3(水力坡度i=1/10*等效半径r0=26.4)+HW4(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变幅,取0.5m)+HW5(降水井工作中过滤长度,取0.8m)+HW6(沉砂管长度,取1.0m)=11.4m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G120-99)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4-92)
10、本项目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五、止水帷幕降水设计概述、验算及施工方法:
1、设计概述:
本工程的基坑开挖深度相对基坑开挖边坡底线对市政道路的距离较大(与XX小区间的市政路),开挖放坡的坡度系数不受场地条件限制。本工程的施工方案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基坑周边5-10m范围内不布置,不布设施工材料堆场和施工道路,按1:1中间设宽1.5m马道的二次放坡,基坑边坡自身的强度是满足要求的。另外为防止雨水冲刷,设计了满挂钢丝网、细石砼护坡,因此本工程不必另外设计支护结构。但基坑边距市政道路边线26米是在基坑降水影响范围内,有些类同工程未采取设计措施进行施工,虽然没有产生事故,但按理论分析那样做是冒风险的。本工程征得业主同意,认为应以社会效益为重,施工降水不能影响市政道路和邻近民用住宅的安全,以维护和谐稳定大局。本工程设计了止水帷幕,以限制基坑外的降水、延长渗流路径以实现以上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