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芬芳茉莉
教学内容:
聆听1、茉莉花(江苏民歌)2、茉莉花(东北民歌)3、茉莉花(河北民歌)
4、东边升起月亮歌剧《图兰朵特》选曲
表演茉莉花(江苏民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
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
4、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琴、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茉莉花》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口风琴齐奏,(横奏,竖奏),请孩子独奏《红河谷》,等各种形式进行复习。
二、导入新课:
1、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使学生更加认真的去感受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
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叫《鲜花调》。
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原汁原(板书:江苏民歌茉莉花)
2、通过聆听,大家感受到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情绪是怎样的?(板书:清丽婉转,柔美细腻)
3、接下来同学们一起伴随婉转柔美的旋律,听听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学生回答问题: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茉莉花,感受茉莉的芬芳!
出示课题:芬芳茉莉
4、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
(师生一起演唱一段歌词)
5、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地区流传着具有自己地域特征的《茉莉花》。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
听一听这两首歌曲各有什么风格特点?大家先听哪一首啊?
(1)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片段
谁知道东北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什么呀?(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有什么风格特点?(风趣、幽默)
接下来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东北民歌《茉莉花》有什么特点?
生答,师演唱并总结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看看乐谱上有什么常用记号?你知道它的演唱方法吗?学生跟老师演唱一段歌词,感受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片段
同学们知道河北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什么?(生:河北梆子)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一下它的风格特点。
生答,师演唱并总结
师生一起演唱第一段歌词,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6、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三首民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总结:民歌在流传过程中和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都有关系。
《茉莉花》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各地音乐中的不同养料而形成不同的风貌。
三、课堂小结:
师茉莉花在世界舞台上始终散发着芳香,传播着友谊。
第二课时
《茉莉花》
一、导入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
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
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
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歌曲表现。
1、师:歌曲为我们展现了娇小玲珑,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丽的花朵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力度和语气来演唱呢?请大家四人一组先小声唱一唱,设计一下歌曲的表现方法。
师巡回辅导。
指生汇报。
师:同学们设计的表现方法都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范唱录音演唱一遍谊。
播放歌曲录音,师指挥学生演唱。
2、师:我们自己来演唱好吗?(学生跟伴奏录音演唱。
)
四、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三课时
《东边升起月亮》
一、复习《茉莉花》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1、初步介绍歌剧《图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
《图兰多特》是剧作家阿达米和西蒙尼根根据高吉的同名剧改编而成的。
14世纪中国元朝美丽的图兰多特公主在北京紫禁城前出示了一张征婚者告示;谁能猜中公主的三个谜语,即可招为驸马,否则就被杀头,许多求婚者屈死刀下。
突厥国的卡拉夫王子决心冒杀头危险去猜谜语。
结果,他猜中了公主三个谜语,经过一番周折,卡拉夫王子终于赢得了公主的爱情。
2.作者简介
普契尼(1858~1924)。
他的第一部歌剧《曼侬•列斯库》在米兰歌剧院上演后使他名声大振,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
以后他
又创作了多部歌剧佳作。
如《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等,成为继威尔第之后最有影响、最有才华的歌剧作曲家,对20世纪歌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歌剧的基础就是题材及其戏剧处理。
”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人声在歌剧中的地位,认为“没有深深打动人心的旋律,就没有音乐”。
他对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也很精通,并表现出他非凡的天才。
他的歌剧的演出效果是强烈的戏剧性与音乐、管弦乐、朗诵、动作、服装、布景以及灯光最高效率的综合,被誉为是驾驭舞台效果的能手。
1、初听,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意。
哪些和原来的民歌不同?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特》中就采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重要的音乐素材。
以下是在歌剧的第一幕中第一次出现的《茉莉花》主题,是由童声合唱在幕后从音乐中可以看出,作曲家普契尼抓住中国五声调式的旋法特点( 三音列进行),将原《茉莉花》中富有特性的音调,根据所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加以展开,使音乐更加平和抒情,有一种朦胧色彩,符合剧情要求。
三、老师小结。
《茉莉花》在国内文化交流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第四课时
《茉莉花》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
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
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
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3)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
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
做重奏练习;
合奏: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