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摄影构图1
平角度拍摄符合人们正常观察景物 的习惯,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一般构图 平稳,不存在特殊变化或者变形,影像 的大小、比例最具有原始性、真实性, 比较适合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的要求。
平视拍摄拍摄的不足是缺乏空间透视效果。不 利于层次感的表现,在拍摄室外景物时,地平线往 往处于画面正中,产生分割画面的感觉。
横窄竖高
竖幅画面给 人以力量和 活跃感,适 宜于表现高 大、挺拔。
横
幅
• 当主体的形态特征为横宽竖窄时,如主 体是曲折的河流、绵延不断的山脉、宽 阔的田野、躺倒的人物全身像等,应使 用横幅画面以突出主体,这时我们就应 该把相机横着取景了。横幅画面适宜表 现广阔、深远但不是很高的景物,同时 兼顾主体外部周围的环境。
第三章 摄影构图
第一节 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当准备拍一幅照片的时候,应时常自问三个问题: 首先,我拍摄这张照片想通过它表现的主题是什 么? 其次,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我想表达的 主题的中心上呢? 再次,我使景物简化了吗?我是不是已经把没有 必要保留或是对主题效果有冲淡作用的景物都去掉了, 而只留下那些深化主题的东西了呢?
(3)俯角度拍摄
拍摄点高于被摄对象,以俯视的角度来 拍摄处于较低位置的物体 。
拍摄点高于被摄对象,以俯视 的角度来拍摄处于较低位置的景物, 这种方法叫俯视拍摄。
1、可以记录宽广的场面,如广场、牧场、宽阔的田野等
2、可以表现宏伟的气势
如图就是通过俯角度拍摄把山脉表现的气 势磅礴,十分壮观。
3、可以使画面饱满,增强主体的立体感 俯角度拍摄能够如实地交代地理位 置、物体数量和远近距离,画面的构图 常常显得非常饱满,而且可以反映主体 的顶部结构,增强被拍摄物体的立体感。
(2)全景 全景适于表现 主要被摄对象 的姿势、体态 和全貌,以及 人物与环境的 关系,同时也 兼有远景的某 些特点。
3.中 景 中景照片中的人 物通常能切到膝 盖以上,展示出 人物的大半身。 人物、景物在画 面中占有主要的 部分,能够明显 的表达出人物的 行动、姿态、手 势以及与环境的 关系,但人物的 表情在中景里表 现得不够突出。
拍摄距离变化与画面景别的选择 (1)远景
远景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广,是远距离 拍摄的结果。主要表现宏观态势和规模,它 能够提供宽阔的视野和广大的空间。如果你 想拍摄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望无际的草原, 远景是你拍摄的绝妙选择。
草 原 的 远 景
拍摄人物的时候,远景中人物大概占画面的四分之一左右。
摄影构图的内容包括: 被摄主体在画幅中所处的位 置、照片画幅的长宽比例、 景物透视与空间深度的处理、 影像清晰与模糊程度的控制、 色彩的配置、影调与线条的 应用、气氛的渲染……。
研究摄影构图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表达照片的主题内容,使作品更有 艺术感染力,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照片 的艺术效果,使其鲜明、易懂、有表现力。 它意味着在考虑摄影画面的构成时,要尽可能 注意简化,把画幅中那些不需要的因素排斥在构图之 外,尽量使被摄主体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 被摄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要协调、统一,不可互 相争夺视线,被摄体的形状要处理好……总之,要尽 量使你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鲜明突出,能深深地感染观 众。
《爱》(李森林摄)
《夜夜盼儿归》
光线的运用在摄影创作中素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 作品的造型效果。
色彩的魅力、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这幅风光照片的用光很有特点。空中厚厚的云层将大部 分阳光遮挡,仅让一束光线投向地面,照亮景物的局部, 使被摄场景的明暗分布及色彩关系产生戏剧性的变化。
表达出自己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 呼吁的希望
(2)仰角度拍摄:
拍摄点低于被摄对象,以仰视的角度来拍摄 处于较高位置的物体。
1、表现高大形象:
仰角度拍摄改变了人们观察景物的视觉 效果,物体变得高大起来,能有效的在画面 中突出主体,同时在创作上具有某种歌颂、 赞扬之感,此时可以表现高大的形象。
如图通过仰角度拍摄表现了自由女神雕像的 高大。
2、净化背景
3、有助于表现向上跃动的气势
4、表现高昂的面貌
如图采用仰角度拍摄把瀑布 表现得宏伟高大、山峰险峻 挺拔。
仰角度拍摄的长处:
• (1)在构图上能有效地突出画面中的被 摄体、净化环境和背景; • (2)在创作上具有某种歌颂、赞颂之感; • (3)仰拍具有潜在意义和暗喻色彩,能 给人象征性的联想。#
背面构图
背侧面构图
侧面构图
前侧面构图
正面
(1)正面角度
照相机的镜头正对着被摄对象的正面拍摄, 这种取景方式叫做正面角度. 正面角度能够清楚地展现被摄景物的正面 性,真实地反映正面全貌。
正面构图拍摄景物可以表现其对称的风 格 ,给人以安定、庄重、肃穆的感觉。
造型特点:无方 向性,可使被摄 体的横向和竖向 的线条充分显示, 适于表现对称结 构的被摄对象。
造型特点:利于表现人和物的轮廓以及运动的姿态。是具 有动感和方向性的构图形式。
人物侧面结构具剪影式的效果。适于表现两个人物之间的感 情交流,利于发挥摄影特有的追拍、慢门拍摄等表现手法。
缺点:不利于表现深度空间。
(4)反侧角度
照相机镜头与被摄对象的面向成135度、 225度,即在被摄对象的侧面与背面之间拍摄 时,这种取景效果叫做背侧面构图。 背侧面构图是表现被摄对象背面和侧面某 些特征的一种构图形式。 它所拍摄的照片立体感强,各类线条也具 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透视感。
一幅成功的特写画面,给观者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
第五节拍摄角度与拍摄高度选择 一、拍摄角度的选择
拍摄角度又叫拍摄方向,它是以被摄对象为主,在同一 水平上,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之间前后左右的对应关系。
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平面360度范围内,任何一 个角度都可以作为拍摄点。
根据角度的不同,可以把照片构图分为正面构图、侧面 构图、前侧面构图、背侧面构图、背面构图等。
摄影画面的构图是从生活中来的
只有通过一定的取舍、选择,才 能使之表现的更为集中,更为突出。
第三节 画幅选择
竖
幅
• 当主体的形体特征为横窄竖高时,如主 体是纪念碑、高大的塔、人物全身像等, 应使用竖幅画面以突出主体,我们应该 把相机立着取景。竖幅的画面适宜表现 高耸、挺拔但不是很宽广的景物,同时 对主体外部周围的环境可以忽略。
如图采用俯角度拍摄把民居拍摄的错落有 致,画面又很饱满。
4、可以有效的避让前景和背景
如图从高处俯看大地使得平坦大地上的点、 线、面被展现的一览无余。
俯角度拍摄的长处:
• (1)给观众视觉上一种优越感; • (2)展示空间感和透视感; • (3)使地面上的图案造型效果在画面上 充分展开; • (4)能很好地表现某种气势、地势; • (5)强调规模、数量,交待人物与环境 的关系以及环境对主题思想的作用和影 响。#
4.近景 近景的图的目的 是使主体在画面 中鲜明突出,如 表现人物的精神 面貌,表现某些 物体的质感特征。
5.特 写 当照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极近(小于1米),只 能摄取人物或景物的某些局部和细节,或以整个画 面表现某种小的物件,这类照片效果称为特写.
哈斯曼拍摄的《爱因斯坦》 采用正面角度拍摄。 画面 中可以看到爱因斯坦双眼之 中有闪烁的泪光,爱因斯坦 发明了相对论公式,但它被 后来的科学家运用发明了原 子弹,爱因斯坦深深为此而 遗憾,这幅画面充分表现了 爱因斯坦悲天悯人的情怀。 对于这幅画面爱因斯坦 有一句评价:“我对所有拍摄 我的照片都不喜欢,但是我 对这张照片的不喜欢程度要 小一点”。
厮守
培养自己的“画幅”意 识
• 首先要分析主体水平线条和垂直线条谁 占优势,同时还应当考虑宽广程度和高 耸程度谁占优势,然后决定选用什么样 的画幅。拍摄之前,我们可以像下面图 那样,叉开手指做框架一边比划一边比 较和揣摩,如果还是决定不了的话,那 就一样拍摄一张,回来慢慢的推敲!
第四节 画面景别的选择 景别是指摄影画面所包括范围的大小,景别大致分为远景、 全景、中景、近景及特写。 景别与拍摄距离的变化、使用相机镜头的焦距的长短直接 相关。 在实际拍摄中,距离被摄体越近,景别越小,画面所包含 的内容就越少; 距离被摄体越远,景别越大,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就越多; 使用相机镜头焦距越长,景别越小;焦距越短,景别越大。
随着拍摄高度的变化,画面的内部因素 以及画面的意境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拍摄高度示意图
在摄影实践中,凡是要表现景物 的高耸,要加强画面的巍峨之势, 宜用仰视拍摄。 要表现广阔场面和深远空间, 宜用俯视拍摄; 要收到符合人眼的视觉效果, 宜用平视拍摄。
(1)平角度拍摄
拍摄点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平视的角 度来拍摄
横宽竖窄
一般来说,横幅画面给人以平静和广阔的空间感,适 宜于表现静谧和均衡。
横构图拍摄的横幅画面给人平静和广阔的空间感
方幅
方幅的画面也就是正方形的画面,这种画面适宜表 现端庄、工整、严肃的题材。
如左图就是采用了 方幅的画面突出了 花草在画面中的位 置,使主体形象具 有了鲜明强烈的美 感,两只相望的花 朵在黑背景的衬托 下相互呼应使得画 面很和谐紧凑。
(5)背面角度
从被摄对象的正后方、对着被摄者 的背部拍摄,这种取景效果叫做背 面构图。 背面角度拍摄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一 种悬念效果,而且背影能够微妙含 蓄的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造型特点: 以形体刻画为主,整体感强,表现手法含蓄, 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背面构图的作用与长处:
《爱因斯坦》摄影:哈斯曼
缺点: 不利于表现活泼气氛、运动姿态。
若用于表现动物,前后肢重迭,会掩盖形体特征。
正面构图的缺陷
• (1)呆板而缺乏活跃因素; • (2)不利于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现; • (3)不利于表现动势或运动的题材。
(2)斜侧角度
前侧面构图又叫斜侧面构图。照相机镜头 与被摄对象的面向成45角或315度角,即在正 面与侧面之间拍摄时,这种取景效果叫做前侧 面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