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第二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第二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2020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第一轮模拟考试试题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a 40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B.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
C.用水可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D.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洁净有利于防锈
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置换反应)
B.将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CuSO4+BaCl2BaSO4+CuCl2(复分解反应)
C.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Cu(OH)2+2HCl CuCl2+2H2O(复分解反应)
D.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
3.下列气体既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又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氢气④二氧化硫⑤氧气⑥氨气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一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
B.塑料、合成橡胶、合金、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C.区别NH4Cl和KCl粉末,可用分别加熟石灰研磨并闻气味的方法
D.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
A Cu(CuO) 氧气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CaCl 2溶液(盐酸)碳酸钙粉末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KCl溶液(K2CO3)氯化钙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出图2
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Na2SO4得到
NaCl,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NaOH 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⑤③②⑥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④③②①⑥
D.⑤④③①②⑥
8.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

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ρ水=1 g·cm-3)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9.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K+、Cl-、Ca2+、Ba2+、SO4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O3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取两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Cl-
B.一定存在CO3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K+
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
10.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
溶液中不断加入硝
酸钾晶体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
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
向足量且溶质质量
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中分别加入等质量
的金属镁和铁
现有盐酸和CaCl2的
混合溶液,向其中逐
滴加入过量碳酸钠
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6分)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a.食盐
b.纯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1)“侯德榜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______ __。

(2)可用作调味剂的是_______ _。

(3) 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

(4)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

1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或用途的原理.
(1)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2)用稀盐酸除铁锈:。

(3)烧碱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变质:。

(4)某同学加热FeCl3溶液时发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_。

[提示:Cu(OH)2等难溶性碱在pH>5的盐酸中不溶解]
1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
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 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1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 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

(2)得到F 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 。

(3)若I 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 与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指出E 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15.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 2O 3),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A 溶解后,操作a 的名称是 。

(2)工厂废液中加入过量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4)铁红是炼铁的主要原料,写出用CO 和铁红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16.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 2SO 4加入到盛有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 2SO 4 猜想二:有Na 2SO 4和H 2SO 4
猜想三:有Na 2SO 4和NaOH 猜想四:有Na 2SO 4、H 2SO 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 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甲组猜想中的 不正确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 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 2CO 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① E 足量水 D 操作Ⅰ 适量 Na 2CO 3溶液 G (有色溶液) 高温 稀盐酸 A B F 溶液 无色气体C I (有色沉淀)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只有一个方案和操作都正确,请大家反思后,写出该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6分)
17.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
计算下列问题:
(1)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形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