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用人激励人曾国藩其人: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同治中兴名臣,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谥“文正”。
1811年12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个叫白杨坪的偏僻山村里,最初,曾国藩的名字叫曾子城。
曾国藩的祖父是当地一个拥有一百多亩土地的小地主,二他的父亲曾麟书是一个落寞的文弱书生。
直到43岁那一年,才考取了秀才,仅比他儿子曾国藩早一年取得这个名分。
关于曾国藩的出生,后来曾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传说。
传说更像是后人的附会,据说,曾国藩出生的当天晚上,曾祖父正好卧病在床,恍惚之中,他看到一条飞蟒自空儿降,先是在院落里盘旋,然后在院子里蹲伏下来。
这一切就像一个梦!他惊醒之时,曾国藩呱呱坠地,蹊跷的是,曾国藩出生当天,曾家屋后的空地上突然长出了一根苍藤,藤缠绕在附近的树上,不久,树死而藤日益茂盛,曾国藩的曾祖父一口认定这根藤的形状与所梦之巨蟒十分相似,也就是说,曾国藩肯定飞蟒投胎!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自三十岁起,一生饱受牛皮癣之苦,常常在发病之时,奇痒难忍,每次睡觉起床,总能见到床榻上留有一层癣皮,尽管遍寻名医,这种奇怪的皮肤病却一直无法治愈。
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有如彼之完满乎?”1967年77岁的毛泽东又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也说过:“至于中文读书写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
你们如能祥看其家训,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梁启超曾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一、修身齐家,储立养望(一)修身曾国藩律己甚严,要求自己做到:“诚、敬、静、谨、恒”。
“诚”,就是要诚实、诚恳,为人表里一致。
“敬”,就是敬畏,内心里要有所敬畏:畏道、畏法、畏舆情。
“静”就是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一种安静放松的状态。
“谨”就是指谨慎。
“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讲一下静,在与太平天国军队长期的对峙之中,从未犯下低级错误,很少头脑发热,急不可耐,将自己的命门暴露在敌人手中——这一点,与其说是曾国藩会打仗,倒不如说是他具备战争的素质——每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曾国藩总是像一条蟒蛇一样,变得更警觉,更缄默,也更冷峻。
畏。
曾国藩的人生目标并不想做一个神。
在他的一生中,只想做一个寻神者,一个能够找到“神”的人,一个按照理来做人做事。
只有拥有“规矩”,曾国藩才会有安全感,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奕集智慧、机敏、才略、雄心于一身,唯一缺乏的是权术和心计2008年10月29日晚上8时许,11岁女孩小陈(化名)跟随父母亲到南山区科技园新梅园海鲜大酒楼865包房用餐。
期间小陈走出包房准备上洗手间时,一名50多岁的白衣男子向她询问洗手间在哪里,小陈热心地带路。
就在快到洗手间的时候,该男子突然双手紧紧掐住她的脖子,将她往洗手间里拖。
小陈情急之下猛地一挣扎,逃脱了中年男子的魔爪,泪眼汪汪回到自己就餐的包房。
其后,陈父找白衣男子讨说法。
这个中年男子(深圳市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道:‘我就是干了,怎么样?要多少钱你们开个价吧。
我给钱嘛!’”大伙愤怒难耐,白衣男子更加张狂,手指着陈父叫嚣着:“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
我掐了小孩的脖子又怎么样,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南京市江宁区原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被“双规”的报道与事实有出入,目前周久耕因涉嫌严重违纪,已被江宁区纪委立案调查。
领导力与沟通单纯的管理和领导力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沟通。
——温斯顿·丘吉尔(摘自《丘吉尔演讲术》,詹姆斯·C·休姆斯著)一言以蔽之,要进行有效的领导就是要做好沟通。
——阿兰·阿克斯洛德最近《南方都市报》刊的一个例子:每次飞机的重大失事,都会引起世界大小媒体评头品足一番。
在1988年到1998年,大韩航空的飞机损失率为每百万次4.79架飞机,相当于美国运联的17倍多。
此事引起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的警觉,他们将大韩航空后续发生的所有失事事件都记录备案并做了分析。
分析的结果却让人惊诧不已:大韩航空事故频发,跟飞机性能关系不大,该航空公司所采用的飞机性能跟世界上其他大航空公司并无不同;而是大韩航空飞机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机制莫名地失灵了——在他们的一次坠机事故前,黑匣子记录飞机曾发出了14次警铃,但是无人理睬。
而问题的症结是,韩国人的高权力距离指数导致了大韩航班上的沟通不畅,这是此前大韩航空飞机失事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权力距离指数?它是指一种特定文化中重视和尊重权威的程度。
在高权力指数的国家,下属往往因为害怕权威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习惯于婉转地表达意见;同时,不大敢怀疑比自己拥有更多权力的领导。
上下级的沟通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揣测对方背后的意思。
在紧急的情况下,不可能有时间去揣测。
作为领导,必须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果你想知道一位商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应该掌握哪些最重要的技能,各位CEO、高级管理人员都会提到一点——高明的沟通技巧。
管理人员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人进行着沟通。
实际上,有人调查过管理人员在各项活动中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在他们每天的生活中,沟通占据了70%-90%的时间。
这便是你花费在或是将要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这一绝对数量强调了沟通技巧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领导者,即对他人进行管理、指导、激励和鼓舞的人,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在一家机构或是一个团体中,领导者对他人施加影响,左右他人的注意力。
领导者能让其他人跟随他们,或是追求他们所定下的目标。
有效的领导建立在有效的沟通之上。
领导者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管理、指导、激励和鼓舞的。
高明的沟通技巧能创造出必要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使其他员工受到鼓励,愿意跟随。
如果失去了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将一无所获;如果失去了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将无法成为有力的管理者。
事实上,拥有有效沟通的能力,是管理者晋升为领导者的敲门砖。
早期哈佛商学院曾做过一项调查,在一家机构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升职并获得成功,结果显示,业内的领军人士所具有的特质包括“能够沟通,能够作出可靠的决定,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在今天的课程里,我们主要关注沟通。
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可以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也可以从一个人到其他许多人,可能是口头的,也可能是非口头的。
两人之间的沟通常常被称为“修辞语境”,人们一般将其描述为由传达者、接受者及信息三者所组成的简单语境。
这是非常简单而且理想化的沟通过程,其中没有错误信息的交流,也没有误会的产生。
信息的传达者在理解语境和听众(即接收者)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媒介,并传达出明确的信息。
接受者则完全按照传达者的意图对信息进行接收和理解。
而在实际生活中,沟通过程却更像是图2所展现出的变体情况。
沟通的复杂源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的中断或干扰,有可能来自传达者,也有可能来自接受者。
信息传递的语境,周围的干扰,传递媒介的选择,传达信息所用的词汇以及说话者信息接收者 传达者受传达者控制:不适宜的语境不理解听众思维混乱错误的媒介错误的发言人时间观念不强用词或风格不佳道德观问题被接受者感知: 信息目的不明 信息或结构没有逻辑 语气挑衅 情感上或认知上的冲突 文化理解偏差 负面的气质的形象——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关系到它是否能被成功地、按照说话者的原意传达到另一个人。
所以,有一点认为,当两人进行交流时,在场的实际上有六个人——在自己眼中的两个人,对方眼中的两个人,以及现实中的两个人。
巴比伦塔洪水过去后,挪亚又活了350岁,挪亚是950岁时死去的。
挪亚的三个儿子的后裔形成了人类的三大支系,居住在世界各地,雅弗是北方民族的始祖,闪是闪米特人的始祖,而含则是非洲民族——含米特人的始祖。
挪亚的后代繁殖得越来越多,遍布地面。
那时候人们的语言、口音都没有分别。
他们在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这个地方遇见一片平原,就在那里住下。
因为在平原上,用作建筑的石料很不易得到,他们就发明了制造砖的方法,用泥作成方块,再用火烧透,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建造起繁华的巴比伦城,。
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已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
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挺顺利,很炔就高耸入云。
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
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他们语言都一样,如果真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上帝曾把希望具有他那样智慧的人赶出伊甸园,又用剑与火看守生命树上的果子,不让人分享。
今天他要再一次制止人类接近自己的狂妄。
上帝就离开天国到人间,变乱了人们的语言。
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
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当然这也注定世间要增加一种本属多余的职业——翻译。
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人们分裂了,按照不同的语言形成许多部族,又分散到世界各地。
上帝在这里变乱了人们的语言。
“变乱”一词在希伯来语中读作“巴比伦”。
所以,以后人们就管那座城市叫巴比伦城,管那座半途而废的塔叫巴比伦塔。
要进行有效的商业沟通,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会预测修辞情境中所受到的干扰,选择正确的传递媒介,生成明确的信息,使其能被特定的接收者接收且不被曲解,也就是与理想的修辞情境尽可能地接近。
因此,领导沟通要求人们在分析听众的过程中必须要预测到所有的中断和干扰,并制定出足以控制整个修辞情境的沟通策略,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承认不同点第二阶段,寻求共同点第三阶段,加大共鸣感第四阶段,强化认同感第一阶段:承认不同点沟通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就是承认“沟”的存在,承认差异的存在,承认不同点的存在。
比如,领导者与组织内外的成员之间由于地位不同,存在着谁也否认不了得“位沟”;部门行业不同,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行沟”;由于年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文化风俗不同存在着颇有争议的“文化之沟”;而男人和女人之间则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性别之沟”。
承认组织成员各自的不同点,承认这种差异的合理性,承认对方的价值,这时沟通的起点。
比如有的领导者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人看问题,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然后千方百计地去教训员工、引导员工,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常常是员工不买他的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