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切合题意、内容充实?——新材料作文讲评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胡海红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以指导自己的应试作文。
2、通过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到切合题意、内容充实。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到切合题意、内容充实。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新材料作文将成为一种趋势进入高考,经过上学期每周一练的作文指导及训练,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多则材料的立意,发散思维,确定主题,立意新颖,素材创新等。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习作存在的不足,如:内容与主题的联系,材料的分析,结构的安排,论证的技巧等等,今天我们通过习作的评讲来探讨一下“应试作文如何做到切合题意、内容充实?”(幻灯片 1)二、高考中对于作文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的? ( 幻灯片 2 )1、主题——主题明确,能够围绕主题突出中心,立意新颖,有创新2、文体——能选择适当的文体来表达中心3、结构——结构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表达——结合文体,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语句通顺,用词得当,无病句,无错别字。
显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幻灯片3)和学习目标( 幻灯片 4 )。
三、引入本课,材料分析 ( 幻灯片5)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蓝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
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
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
成龙表示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材料简析:问:多则材料审题的关键是什么?(明确:找到材料的共同点)问:上述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
)显而易见,上述三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慈善”。
这是个令人深思的话题:名人参加慈善公益事业是出于炒作,为了沽名钓誉,抑或真的切切实实地为公众做好事?出发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义举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当前我们的社会贫富差距确实在拉大,这些明星无疑是“先富起的一部分人”,那些富人拿出一些财富回馈社会,是不是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明星们利用自己的“名牌”效应带动更多的有钱人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是不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明星们,富人们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不可否认对提高自己的公众形象会有帮助,但公众同时也在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双赢之举。
如果慈善义举真正的成为社会时尚,于国于民均有好处,是不是应该值得大力提倡?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
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
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
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
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
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
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
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
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
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四、作文小诊所。
根据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请学生们阅读学生作品,分组讨论讲评学生例文(印发学生习作③①)(显示幻灯片7)教师:我们同学都认为自己刚刚写完的文章非常好,看不出哪有问题,但是看到别的同学的作品,却能找到很多问题,其实看到了别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也能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下面请同学们作一回小老师从主题、立意、结构、文体四个方面来点评一下我们自己的文章。
(一)点评③号文(幻灯片8/9:③号习作《性本善》小诊所)性本善高三(5)班廖碧璇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苏有朋成立慈善基金会……(点评:材料叙的是明星们的慈善义举。
本文作者由果推因,提炼出“性本善”。
“性本善”突出“善心”,慈善义举系“善行”。
一字之差见审题准确与否。
另:本文在倡导“人人应具善良之心”和“人人献出一点爱”两个观点间徘徊,影响了中心的突出,故内容在13分或以下。
如果把重心放在借明星慈善义举而唤醒促进国人的善行上,本文将更出色。
)更多的善事如纷飞的雪片传入人们眼中,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谁说现代社会的人满眼纸醉金迷,肚满肥肠?谁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社会的良心不复存在?我想说:人性本善,世界处处充满爱。
(用“因此,我想说: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句替换)(点评:本段与上文有脱节之嫌,换为第7段内容则较好。
乘势驳斥第2段中“他人的观点”,又鲜明地突出慈善义举并非明星专利。
结构上扣分成为必然。
另,话题作文痕迹明显。
)正如千百年前迎风驻立的孟子所说的:“人无有不善。
”每个人心中都深埋着一颗善良的种子,需要友爱的阳光与呵护的雨露才能使之茁壮成长。
或许世俗的斗争与猜忌,陷害玷污了曾经纯洁的良善之花,尘世的黑暗扼杀了娇嫩的幼苗,使世人变得冷漠无情,学会袖手旁观,隔岸观火。
但是善良的人总是会存在的,就像翻滚的乌云上方,永远有耀眼的阳光,善良只是被俗世的污秽羞得躲了起来,终有一天我们心底蒙尘的细弦会被一些人一些事轻轻的撩拨,轻奏一曲天籁。
正如刺猬尖锐的外甲下包藏的永远是一颗柔弱的心。
君不见比尔盖茨成立基金会帮助有困难的人们,倾尽其资产的八成;君不见九八年洪水无情人有情,全国上下踊跃捐助,慷慨解囊;君不见广州的民间义工团体“情义绿地”风雨不改,每周到广州福利院帮忙照顾孤儿、智障或残疾儿童,并开办课程,自编教材,当上了小老师;君不见一批又一批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好心人的资助下走进大学,走进社会……善良,永远是人间正道不朽的主题。
或许有人会推托工作太忙,收入太少,忙,忙得过日夜赶通告的明星吗?或许我们缺少的,只是导人向善的风气,但有了上述的人和事,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将会更美好。
每人献出一点爱,世界更美好。
人性本善。
评分:12+13+14=39分①本文作者由果推因,提炼出“性本善”。
“性本善”突出“善心”,慈善义举系“善行”。
一字之差导致立意有所偏颇,又在倡导“人人应具善良之心”和“人人献出一点爱”两个观点间徘徊,影响了中心的突出,故内容只能拿12分或以下。
②第二段与上文有脱节之嫌,换为第7段内容则较好。
乘势驳斥第2段中“他人的观点”,又鲜明地突出慈善义举并非明星专利。
结构略显混乱,扣分成为必然。
另,话题作文痕迹明显。
故表达在13分或以下。
③本文语言流畅,蕴含哲理,有文采,体现了个性化作文。
但在深刻与丰富方面均有欠缺。
这大多是拜第一项审题不够准确,立意不够深刻所赐。
故发展等级14分。
教师小结:本文主要的症状是什么?明确:审题不够准确,立意不够深刻。
(二)点评①号习作《保留一份回馈之心》(幻灯片10—13 ①号文《保留一份回馈之心小诊所)问:本文有何优缺点?1.审题准确全面,立意深刻,意蕴深远。
但因缺少强有力的典型事例和必要的、合理的分析,未能开掘出蕴含于材料中的道理,致使本文在“内容充实”及“感情真挚”方面扣3方面。
2.切合文体要求,典型的议论文;结构严谨,注意首尾呼应。
但第③—⑤段(尤其是第③段)试图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成功依赖于社会这张强而有力的网来支撑,以揭示“回馈社会的精神应是每一位成功者的必备品质”所蕴涵的道理,导致论述过于抽象,有另立观点之嫌。
使“结构严谨”受损,扣4分。
3.文章语句通顺,用词得当,无病句,无错别字。
但“深刻”“丰富”因缺少强有力的典型事例使内容不够充实而受损,“文采”因修辞、哲理句不够丰富而失分。
15分。
Ppt展示例文。
教师小结:本文主要的症状是什么?明确:内容不够充实。
五、同学们说得都非常的好,那么看到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出主意。
最后教师总结。
问:如何做到切合题意,内容充实?(幻灯片 14-19)1、准确把握关键词,切不可片面理解题意。
(如③号文审题不够准确,立意不够深刻。
)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进入写作程序。
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③号文审题不够准确,立意不够深刻。
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由果推因,提炼出“性本善”。
“性本善”突出“善心”,慈善义举系“善行”。
一字之差导致立意有所偏颇,又在倡导“人人应具善良之心”和“人人献出一点爱”两个观点间徘徊,影响了中心的突出,故内容只能拿12分或以下。
第三段提出论点:“我想说:人性本善,世界处处充满爱。
”与上文有脱节之嫌,主要问题还是把“善行”和“善心”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以为都是“善”,以致论述与观点脱节。
那么,怎样修改,才能理顺文章,使文章的观点其合题意呢?(学生讨论,本文作者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评。
)①修改建议:换为第7段内容则较好。
乘势驳斥第2段中“他人的观点”,又鲜明地突出慈善义举并非明星专利。
②用“因此,我想说: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句替换,修改后:君不见比尔盖茨成立基金会帮助有困难的人们,倾尽其资产的八成;君不见九八年洪水无情人有情,全国上下踊跃捐助,慷慨解囊;君不见广州的民间义工团体“情义绿地”风雨不改,每周到广州福利院帮忙照顾孤儿、智障或残疾儿童,并开办课程,自编教材,当上了小老师;君不见一批又一批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好心人的资助下走进大学,走进社会……因此,我想说: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
2、学会分析(如①号文)“分析”是观点与材料之间相联系的桥梁,体会其在议论文中的关键作用。
不少同学写议论文时,以为只要提出观点,再把用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呈现出来就可以了,虽然材料十分典型,但对这些材料缺乏必要的、合理的分析,未能开掘出蕴含于材料中的道理,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
如①号文。
作者审题准确全面,立意深刻,意蕴深远。
但因缺少强有力的典型事例和必要的、合理的分析,未能开掘出蕴含于材料中的道理,致使本文在“内容充实”及“感情真挚”方面扣3方面。
第③—⑤段(尤其是第③段)试图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成功依赖于社会这张强而有力的网来支撑,以揭示“回馈社会的精神应是每一位成功者的必备品质”所蕴涵的道理,导致论述过于抽象,有另立观点之嫌。
使“结构严谨”受损,扣4分。
修改建议:①第三段试图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成功依赖于社会这张强而有力的网来支撑,揭示“回馈社会的精神应是每一位成功者的必备品质”所蕴涵的道理,但过于抽象,有另立观点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