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普契尼歌剧有感
论文摘要:歌剧,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体裁门类,如同历史的河流中泛起的层层浪花,星星点点却又连缀成串,成为河流中不可缺少的亮点,而普契尼则为这些浪花添加了异国的元素,使之更加璀璨、耀眼。
普契尼是一个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两部带有异国情怀的歌剧,至今依然在世界各地上演,依然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
关键词:普契尼《蝴蝶夫人》《图兰朵》异国情怀
在上这门课之前,最熟悉的歌剧就属比才的《卡门》,不可否认,《卡门》确实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但在这门课上听过这么多优秀的歌剧后,给我感触最深的却是普契尼的两部描写东方的歌剧,《蝴蝶夫人》和《图兰朵》。
可能由于自己本身就是东方人,看这两部歌剧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熟悉又陌生,它们是发生在东方的故事,但只看情景却根本看不出属于我们的气息,这可能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吧,和我们是那么的不一样,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两部歌剧的感受。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这部剧以日本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后空守闺房,等来的却是背弃,乔乔桑以自杀了结尘缘的悲剧故事。
剧中,普契尼在音乐上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又以美国的国歌片段来显示男主人公Pinkerton的身份,充分表露出独特的音乐色彩。
这种在西方音乐里加入异国音乐的元素的作法,使人对歌剧很自然地产生另一种感受,形成了普契尼歌剧的一种特有的风格。
他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
《晴朗的一天》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这一咏叹调是在整部作品的第二幕,痴情的蝴蝶夫人日夜思念着丈夫,幻想着他归来时的幸福情景,她面向大海,唱出这一段咏叹调。
普契尼在其中运用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互相对比、相互结合的手法,深刻地揭示出蝴蝶夫人内心的炽热感情和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尤其将东方女性内在、羞涩的心理刻画的细腻而传神。
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之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这首咏叹调开始时是很安静的,抒情的旋律,细腻地提示了蝴蝶夫人心灵深处对幸福的向往。
普契尼在这里运用朗诵式的抒情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
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
乐队在这里也充分发
挥交响性的伴奏功能,烘托了唱段。
歌曲中宽广、优美的旋律与富有表现力的近乎说话的唱词,构成了普契尼歌剧特有的风格。
《图兰朵》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他把这部歌剧的背景放在了中国,讲述的是一个中国的公主的故事,甚至还运用了江南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的旋律在剧中多次奏响,有乐队的,也有女声合唱。
第一次是月亮出来后,众人合唱,远方传来童声合唱,其旋律就取自我们的民歌《茉莉花》。
伴着笛子如佛乐般地吟唱,一群白衣小和尚提灯穿行到桥上,底下是柔和的月光照耀下,百姓陶醉的脸庞,在召唤着公主,期待着冰雪消融。
茉莉花本来的妩媚、柔婉全然不见了,听上去是那样的凄凉悲伤。
而最后在色彩明亮的皇宫里,老国王高高地坐在王位上,文武百官站立两旁,还有许多百姓聚集在这儿,大师用嘹亮的铜管演奏《茉莉花》旋律的变体,听上去显得极其壮丽辉煌,营造了庄重而热烈的气氛,此时的茉莉花是那么地铿锵有力。
真正的大师总是如此融会贯通,如施展魔法一样变换着茉莉花,仿佛有了生命,给该剧染上浓郁的东方韵味。
该剧最著名的咏叹调当属《今夜无人入睡》。
临近黄昏,整个北京城都在寻找陌生人的名字时,王子来到公主楼塔边,隔江而望,那首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也由此唱响了。
我第一遍听没多少感触,但是反复听,却越听越震撼。
整个世界都沉浸在音乐中,所有人的心都随它起舞。
王子深情又难抑兴奋的演唱着,雄厚而有穿透力。
一样的曲调,由女声合唱和着,一生一死的强烈对比与王子情感的曲折变化在歌中完美体现,让观众也焦急揪心。
这首咏叹调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经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但在剧中,它是音乐整体中有机的一部分,既有铺垫,又与后面三位大臣的音乐顺畅相连,气势恢宏,令人难以忘怀!还有一首就是由柳儿演唱的咏叹调。
同样是第三幕中,图兰朵逼柳儿说出卡拉夫的身份,柳儿含泪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小提琴的高音在乐队伴奏和歌声之上飞翔,令人感到更加崇高、更加美丽。
在第一幕中她也唱过咏叹调。
但是这次,她唱得更加缠绵悱恻,弦乐器的拨奏如泣如诉,令人悲痛欲绝。
这两首咏叹调是整部歌剧的点睛之笔,为歌剧平添了色彩。
我想,这也是普契尼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普契尼的这两部作品中布满了浓郁的异国情怀,让我们从这位大师的笔下看到了外国人眼中的东方世界,那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经典就是经久不衰的典范,普契尼这两部歌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更是心灵上的慰藉。
这两部歌剧的优秀是无法道尽的,普契尼尽可能完美地向我们阐释了歌剧的魅力,真希望这两部歌剧在后人更加完备的加工下更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1】樊其光.普契尼歌剧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