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地理位置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河北平原中部,衡水市南部,地处东经115°35′—115°58′,北纬37°08′—37°35′之间,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
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衡水市桃城区、武邑县,全县南北长45km,东西宽28km。
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
枣强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
枣强县地处“两环两线”腹地,北依京津,东临渤海,京九铁路、正在建设中的邯黄铁路穿境而过,北临石黄高速公路,西接106国道。
境内有邢德线、肃临线、郑昔线、武馆线两纵两横省级公路,大广高速公路纵贯枣强31公里,并留有两个进出口。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
本项目位于衡水市枣强县马屯镇西子结村西,厂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7°38′14.56",东经115°49′43.07"。
项目东侧为耕地,南侧为收粮食厂,西侧隔路为耕地,北侧为耕地。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东南方向413m处的西子结村。
3.2自然环境概况3.2.1地形地貌枣强县属河北省中南部平原,由古代河流冲击而成,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量沙丘外。
地势总体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黄海高程)23~29m,地面坡降七千分之一。
全县总体地势平坦,但微地貌复杂,局部存在洼地。
拟建项目地貌属冲击平原,区内地形平坦,海拔高程在25m左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略呈倾斜状,地面坡降约为万分之一。
3.2.2气候特征枣强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干燥少风多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2.7℃,七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6.8℃,一月气温最低,平均为-4.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多年极低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510mm,年蒸发量1221.9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全年无霜期212天。
多年平均风速2.16m/s,年主导风向为SSW风,频率10.3%,次主导风向为S 风,频率为9.35%,全年以NW风向频率最低,为1.63%,全年静风频率为24.76%。
3.2.3水文地质3.2.3.1地表水枣强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东有清凉江、西有索泸河,均为季节性排沥河道;另外,在枣强县境内纵横交错的干渠有10条,总长179km,其中纵渠有西支流、卫千渠、娄官渠、关江渠、盐河故道等5条,横渠有营南干渠、南干渠、枣吉渠、肖臣渠等5条。
清凉江:位于辛屯镇东侧,现为南水北调东线干渠。
属黑龙港流域南大排河水系,起自河北省威县牛家寨,上游接老沙河、东风渠,西南、东北方向流经威县、清河、南宫、故城、枣强、武邑、景县、阜城、泊头等县(市),在泊头市乔官屯注入南大排河,全长355km,流域面积1176.7km2.索泸河:旧有广川长河、沙河等名称,全称为索泸河—老盐河,南起河北省威县侯贯,流经南宫、冀县、枣强,至衡水市过石德铁路桥、以上称索泸河,以下称老盐河,经武邑至泊头市,在泊头市文庙村与清凉江汇合,全长190.8km,控制流域面积4936.5km。
由大营镇范家堤村入枣强县。
卫千渠:1985年开挖,上游起自故城县和平闸,经辛堤干渠与西里屯渠穿越清凉江入枣强县,沿原老官道渠、向阳渠在单仓口村入中干渠、向西至冀县王口闸入千倾洼,总长度73.83km。
此渠纵贯本县南北、穿越县区中心。
卫千渠隶属于衡水东湖,根据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衡水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通知》(衡政函[2007]44号)的要求,衡水湖东湖划定为衡水市市区饮用水源地。
衡水湖东湖水源地划定之后,因东湖底泥清淤工程投资巨大,一直无法实施,另因衡水湖引黄河水、卫运河水水质无法保障,衡水湖东湖水质近年虽有显著提高,但一直无法满足饮用水源地标准,故一直未曾启用东湖水源地。
鉴于此种情况,市政府决定取消衡水湖东湖(及其相应引水渠道)作为我市的地上水水源地。
项目西距卫千渠2060m,项目生产废水不外排,厂区生活污水排至枣强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对地表水卫千渠无影响。
3.2.3.2地下水枣强县浅层淡水含水区主要分布于大营镇张米乡、嘉会镇、王均乡、唐林乡及王常乡一带,并零星分布于枣强镇的杜烟及张秀屯的程玉屯。
面积318.6km2,浅层淡水低界深度24-45m,含水层厚度3.7-13.1m。
砂层岩性以粉砂、细砂为主、单位涌水量0.85-8.77m3/PM,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重碳酸氯化物型,重碳酸氯化物酸盐型为主,矿化度小于2g/L。
浅层咸水含水组分布本县的中、西部及北部地区,底板埋深24-45m,面积564.4km2。
其中大部分为微咸水(矿化度2-3g/L)区,微咸水面积413km2,含水层厚度2.68m,岩性以细砂、粉砂为主,局部无砂层,单位涌水量1.39-7.2m3/PM,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苯乙烯重碳酸型和苯乙烯氯化物重碳型为主。
深层含水组,分布于全县,底界450-550m,考虑到目前开采现状,本次研究深度350-400m,为承压淡水,矿化度小于1g/L。
含水层厚度30.6-98.5m,砂层岩性以中砂、细砂为主,单位涌水量在10-30m3/10PM之间,富水性中部区域大一些,东、西部较小。
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重碳酸氯化物苯乙烯盐型为主。
项目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上部有大面积的咸水体(矿化度打印2g/L,咸水体顶板埋深0-45m)底板埋深30-158m,咸水体上部分布有部分浅层淡水,浅层淡水主要受近代河流的制约,大致呈北东一南西向宽条带状分布,在枣强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沿清凉江以西地带。
区域地下水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
3.2.4地质构造枣强县地处华北地区的临清坳陷区,跨越了三个四级构造单元,西部属南宫凹陷,中间部分属明化凸起,东南部属大营凹陷,基底埋深1000~4500m。
其上沉积了较厚的新生界地层,其中第四系厚度450~550m,自上而下划分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和全更新统(Q4)等。
(1)下更新统:底板埋深450-550m,为棕红,黄棕色亚粘土、粘土、厚度100-140m,砂层主要为中细砂。
(2)中更新统:底界深度350-400m,厚度190-200m,下部为红棕色亚粘土、粘土为主,含水砂层为中砂、中粗砂,上部砂层交细一些。
(3)上更新统:底界深度160-180m,厚度120-150m。
由灰黄色、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砂层组成,砂层岩性以细粉砂为主。
(4)全新统:底界深度20-40m,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亚粘土、亚沙土,土层结构松散,砂层以粉砂、粉细砂为主。
3.2.5区域生态环境概况枣强县耕地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以潮土为主,有潮土、褐土2个土类,潮土、盐化潮土、褐土化潮土和褐土性土4个亚类,8个土属,48个土种。
表层土壤沙质占总面积的1.5%,沙壤土占总面积的17.6%,轻壤质土占总面积的75.6%,中壤土占总面积的8.5%,以轻壤土所占比重最大,分布极广,很适宜小麦、玉米、油料等各种作物的种植。
枣强县处于暖温带,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多为旱生或半湿型草本植物,常见的有:马唐、旋花、节节草、车前子、画眉、棉娘蒿等。
人工栽培乔木树种主要有杨、柳、榆、槐、椿、泡桐、苹果、梨、杏、枣等乡土树种:灌木主要有紫穗槐、杞柳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高粱、大豆、红薯等。
该区域主要野生动物有野兔、青蛙、蛇、田鼠、麻雀、灰喜鹊、布谷鸟、猫头鹰、刺猬等。
未发现稀有动物存在。
该区域土壤肥沃,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
3.2.6社会环境概况3.2.6.1枣强县社会环境简介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河北平原中部,衡水市南部,总面积904.57km2,辖11个乡镇,553个行政村。
2009年县域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5万人,占总人口的74.3%。
3.2.6.2经济概况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8.5亿元,比上年增长9.2%,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222160万元。
枣强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玻璃钢工业基地县、中国毛皮产业基地县。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枣强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县、农业强县、商贸兴县的主题战略,培育形成了以皮毛、玻璃钢和机械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的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枣强县市国内品种最齐全、样式最新颖、潜力最充足的皮毛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之一。
全县拥有皮毛加工企业1.2万家,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主要经营生皮、熟皮、半成品、裘皮服装、裘皮饰品、剪绒、工艺品等七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产品90%以上出口,主要销往俄罗斯、北美、西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枣强县市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命名的全国唯一一家“中国玻璃钢工业基地县”,科技部命名的“玻璃钢材料产业化基地”。
全县共有玻璃钢加工规模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值30多亿元,产品包括玻璃钢缠绕管罐、冷却塔、风机、空调、造纸纺织机械配件、游艺设施、建筑型材、工艺品、汽车部件等9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产量占全国玻璃钢产品市场份额的10%,并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枣强县拥有耕地92万亩,水利资源充足,农副产品丰富。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
林果业和特色养殖业发展迅速。
全县果品种植达到13万亩,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以奶牛、狐狸、水貂等为主的特色养殖存栏量达40万只以上。
3.2.6.3教育、卫生枣强县现有各类学校122所。
其中普通中学22所,在校中学生20681人,专任教师1727人;小学100所,在校生25575人,专任教师1815人。
枣强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医药、卫生院床位数390床,卫生技术人员402人。
3.3区域污染源调查通过现场污染源调查并咨询当地环保部门,本评价范围内无较大型、重点排污的企业。
3.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项目选址位于衡水市枣强县马屯镇西子结村西,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查明该拟建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基本良好。
本项目北侧为桑家庄村,且处于本项目下游,于2017年08月01日至08月07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环境空气、地下水和声环境质量。
其中大气监测因子PM2.5来自衡水市监测数据,引用数据符合时效性和数据可用性要求。
拟建项目的噪声和环境空气质量中大气监测因子SO2、NO2、CO、O3、PM10、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委托河北众智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周边大气环境进行了采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