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现代物流基础赵春燕第一节: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1.1.1 物流的概念及发展☐1、产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源于国外。
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刨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
因为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
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扑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
后来“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泛的物流概念。
物流定义☐3、定义☐目前国内对物流的定义很多,一般有以下几个:☐(1)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2) “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坏节的转让及拥有而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3) “物资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4) “物流是指物资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1.1.2 我国物流概念的启蒙☐1、引入的途径☐物流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从国外引入我国:☐一条是在80年代初随“市场营销”理论的引人而从欧美引入,因为在欧美的所有市场菅销教科书中,都毫无例外地要介绍“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两个单词,直译为中文即“实体分配”或“实物流通”,所渭“实体分配”指的就是商品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理性移动。
☐另一条途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其译为日文“物流”,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人“物流”这一概念至今。
☐2、差别☐在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之前,我国实际上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即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其中主要是存储运输即储运活动。
国外的物流业基本上就是我国的储运业,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别在于:☐(1)物流比储运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一般认为物流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而储运仅指储存和运输两个环节,虽然其中也涉及到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信息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包含在储运概念之中;☐(2)物流强凋诸活动的系统化,从而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而储运概念则不涉及整体的系统化和最优化问题;☐(3)物流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在二次大战后才在各国兴起,而在我国储运是一个十分古老、传统的概念。
1.1.3 物流的分类☐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对于各个领域的物流,虽然其基本要素都存在且相同,但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类型。
在对物流的分类标准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第二节:物流系统与要素2.1.1 物流管理☐1、物流管理的意义☐所谓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资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凋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2、物流管理的内容☐(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第三节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关系一、案例:海尔物流海尔物流供应链是物流纵向一体化成功的案例之一,海尔采取了一流三网同步模式:一流是指用户的订单信息流,三网为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采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海尔一流三网同步模式JIT☐信息流来自全球的用户订单,物流的快速反应由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配送JIT系统提供支持。
☐JIT(及时/准时/精练管理)指的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
海尔物流纵向一体化成果:☐1、库存下降、工作效率提高☐2、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带动第三方物流和物流社会化的发展☐4 、物流速度加快、时间缩短物流优化前后各环节时间对比二、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关系在流通过程中存在三流,即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者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合则形成同一的流通过程,分则拥有彼此独立的运动形式和客观规律。
信息流产生于商流和物流活动中,并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服务。
信息流是商流和物流活动的描述和记录,反映商流和物流的运动过程。
信息流对商流和物流活动起指导和控制作用,是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提供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者之间,信息流是导向,商流是前提,物流是基础。
一方面,信息流既制约商流,又制约物流,并且将商流和物流联系起来,完成商品流通全过程;另一方面,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流通过程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以信息流为媒介,通过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概括☐商流要靠物流来实现,☐商流和物流又要靠信息流支撑和同步运转,☐资金流是随商流和物流的流转而流转。
☐商流是标的物☐物流是手段☐信息流是知识和行情的传递载体☐资金流是一个过程的终结点,就是义务完成或承诺。
三、电子商务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
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信息流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
商流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
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物流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
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
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
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支撑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化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
☐2、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3、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物流保障生产,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过程。
☐物流服务于商流,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
☐4、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则等于零。
*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极为密切。
一方面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的现代物流模式。
五、网络实践⏹进入海尔网站⏹了解海尔企业内部物流现状⏹海尔如何为别的企业提供最现代化的物流,最优化的物流管理。
第四节:现代物流与我国的现状1.4.1 加入WTO对我国物流业是一种考验☐一、良好的地理位置方便于高效的运输☐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上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巧个邻国。
陆界总长2万多千米。
东、南部隔黄海、东海、南海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文莱等国家相望。
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
全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我国不仅向其他北亚国家运送货物,而且能为其他邻国提供物流服务。
为了巩固这一地位,我国一直在发展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并进一步升级了港口和机场的设施,以提供物流服务。
☐二、新世纪,中国制造业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重新分工,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转移浪潮中,发达国家开始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级加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将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中,我国将适时地调整我国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参与新一轮的国际分工,力争成为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
☐1、我国内需、外需的不断扩大,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础☐2、制造成本低、技术配套能力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3、相对稳定的金融系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保障☐三、国外电子商务下的先进物流模式案例分析☐美国的物流配送业发展起步早,经验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管理程度高,对我国物流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美国配送中心的类型☐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
1.4.2 加入WTO给我国物流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中国加入WTO,中国物流市场与国际物流市场将连为一体。
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和物流服务回报为中外企业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同时给我国的物流带来挑战。
中国物流业暂时离国际化水准还有很大差距。
现代物流要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公司和最终用户形成网络,而中国目前的物流系统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然而,落后就意味着需求,也意味着利润和机遇。
☐一、加入WTO对我国物流业的巨大冲击☐WTO关于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各领域的规则都与物流业有关。
一旦加入WTO,我国物流业必须在自由开放、平等公正、透明互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全面的开放。
☐第一,国内市场受到冲击☐第二,加入WTO冲击商业旧体制☐第三,政府服务和法制建设受到冲击☐第四,信息制度和信息技术受到冲击☐第五,冲击企业法律制度☐第六,教育科研制度受到冲击1.4.3 我国物流业如何应对WTO☐(l)尽快制定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总体目标,明确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