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理工大学-谈谈你对哲学中矛盾辩证法的理解

华南理工大学-谈谈你对哲学中矛盾辩证法的理解

谈谈你对哲学中矛盾辩证法的理解
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

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能够构成矛盾。

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

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

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它们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以及在旧矛盾向新矛盾的转化中对旧矛盾的否定,都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

例如,如果没有A与B之间的冲突,就不会转化成武器矛,而有矛必然会有盾,矛盾之间不断相互否定,又相互促进其发展,现在演变成导弹与导弹防御体系的矛盾。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首先,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再次,不能把哲学上讲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学习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那么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

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矛盾是客观与主观的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中,也包括主观思想,矛盾只有被人的主观思想所认识,矛盾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它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这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在人类进步的基石,若想要进步就要不断的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矛盾,解决它们的矛盾。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在对各事物的求知欲中产生,矛盾得到解决后,欲望才能得到释放。

矛盾无时不有,欲望的根本动力就会使人去不断解决矛盾,达到顺应宇宙之理的和谐。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矛盾就是动力,任何社会组织,如果没有矛盾,没有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个人之间的斗争,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就缺乏发展的动力。

在外国不同的党派代表了不同的政治观念,或不同的利益群体,或不同的人群。

党派之间出现矛盾,进行争斗是正常的,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即可,党派之间的互相争斗,能保证不同团体之间的利益都被兼顾,是现代文明,和平方式的政治协商的有效方法。

因此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社会矛盾就没有社会,没有家庭矛盾就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之间的矛盾就没有朋友,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当同事、同学、朋友、同党、恋人、家庭成员之间闹情绪,其实这就是矛盾的开始,是互相了解的开始;没有矛盾也没有感情,感情最深的矛盾最深,因为有了矛盾,才能让对方更加了解对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