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5、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守仁
(阳明心学)
(明代)
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和陆 王心学有什么 异同?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 主观唯心主义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2、积极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 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 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3、对策
弃 之 糟 粕
取 之 精 华
巩固练习: 1、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 ) 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 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 A、放弃儒家思想 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 加以完善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 新思想
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 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海外流传,形成“朱子学”学派。
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 人称象山先生。
王守仁 明思想家, 世称阳 明先生。
陆 九 渊 陆 王 心 学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③反对“格物致知”
第3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 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感慨古韵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本课知识结构产生ຫໍສະໝຸດ 景三教合一 北宋 程颢 程颐
宋 明 理 学
宋朝 理学 明朝 南宋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影响


唐•杜牧

这首诗反映了魏晋 时期什么现象?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道德修养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他 会教弟子爬到书 架上翻查飞机种 类性能以及防空 方法 。
应该让弟子们闭 目静坐,泰山崩于 前而目不瞬,不为 机声所慑。
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同: 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①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佛教兴盛
多少楼台烟雨中。
道 教 的 产 生 及 其 发 展
《三教图》(清· 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_______
儒 、____、____ 佛 道
一、三教合一
(一)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魏晋南北朝
(二)“三教合一”形势的出现 隋唐时期
一、背景: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儒学 的统治地位;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儒学正统 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什么是理学?
6、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 的,即格物致知 C、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7、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 )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 贞 节 牌 坊 ”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美丽” 的三寸金 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
——戴震 (清)
1、消极
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 制统治。
1、消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道、佛
二、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 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学体系。
儒(根本) (目的)
三、表现:
程 程 颐
程朱 理学

朱 熹
陆王 心学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程 朱 理 学 思 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8、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9、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 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
4、关于宋代理学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既阐述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 正宗和治理国家的思想 B、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 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C、把握理的方法,就是凭空想象,无需接触 世间万物 D、理是先天而存在的
②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③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2、异:
①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
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影响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 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 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