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他的尊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生自主努力,自己运用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3.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积累与尊严有关的名言、格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独臂乞丐的言行神态,体会其由不情愿到搬砖后的复杂心理变化,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乞丐搬砖前后心理发生变化的语句,懂得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这句话的含义。
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此过程约10分钟)
(一)预习任务安排:
1.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
(二)信息链接: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自尊就要不看低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羞辱自己。
有些可以工作挣钱但却选择乞讨,等别人施舍的人是根本没有自尊、舍弃尊严的人,有些实在是谋生有困难,却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不向别人乞讨的,即使他再穷,也非常值得我们尊敬。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5分钟)
1.通读课文,我能读对音。
怔(zhēng zhèng)住橄(gǎn gàn ) 榄鄙夷 (yi yí) 挣(zhēng zhèng ) 钱模(mú mó) 样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慷慨:施舍:
鄙夷:不屑: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
3.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并摘录下来。
(写在摘录本上)
4.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为了他的尊严”中的“他”是指()。
这篇课文就是讲了()去乞讨,女主人( ),却要求(),独臂乞丐(),并(),若干年后()。
(四)我的疑问:
二、探究案:(此过程约20分钟)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他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2.过渡:为了乞丐的尊严,女主人是怎样做的?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引发对照,读中理解:
(1)默读全文,请找出描写独臂乞丐和董事长样子的句子。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座庭院。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
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
一荡的。
(2)请再读这两处句子,说说这两处句子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3)感情朗读。
2.用“——”划出描写妇人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女主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用“~~~~”划出描写独臂乞丐言行、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生找原因,读中细悟。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乞丐搬砖前后有什么变化?
前后
自己的想法:
对妇人的态度:
2.搬砖的过程中还让他体会到什么?
探究点一:乞丐为什么要感激妇人?乞丐为什么要留下毛巾作纪念?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为什么通过搬砖独臂乞丐能够成为成功人士呢?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1.说说文中写双臂健全乞丐的作用,并想想他的结果。
2.联系自身,说说怎样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启发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说。
)
3.送给学生几则有关“尊严”的格言:
(1)做有尊严的人,也要给别人以自尊。
(2)弱者把希望寄托于他人,强者把希望寄托于自己。
(3)命运的建筑家——就是你自己。
(4)低估自己的人也会被别人低估。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搬砖挣钱→乞丐
三、训练案(此过程约5分钟)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1.形近字组词。
丐()喘()躬()屑()
焉()端()躯()霄()
2.选一选
这篇课文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A.做人要能懒则懒,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很轻松。
B.残疾人不能做事,健全人才能成功。
C.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才能做出成绩。
(二)综合训练题
1.判断。
(1)妇人用雪白的毛巾让乞丐擦脸,是她对乞丐的尊重,对独臂乞丐付出劳动的尊重。
()
(2)乞丐很仔细地擦脸,白毛巾变黑了,表明他不仅擦掉脸上的尘土,而且是内心自尊心的觉醒。
()
(3)乞丐留下那条毛巾,是因为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
()
(4)女主人让乞丐搬砖,就是让乞丐挣得二十元钱。
()
(5)本文说明了人只有靠劳动获得报酬才有尊严的道理。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实际上他得到了 ( )。
(2)文章中“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 ( ) 的人,写这个人,更能反衬出(女主人让独臂乞丐靠劳动获得报酬找回尊严的做法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