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五四学制)

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五四学制)

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五四学制)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共20题;共20分)1. (1分) (2017九上·博白月考)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 沼气燃烧B . 铁锅生锈C . 开水沸腾D . 蔬菜腐烂2. (1分)(2019·莘县模拟) 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工业的发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衣,服装面料中,常含有多种化学合成纤维B . 食,粮食生产中,应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C . 住,建筑工业中,常采用钢筋水泥等天然材料D . 行,汽车飞机中,多使用从石油中分离出的燃料3. (1分)(2019·凤山模拟) 下列广西“三月三”民俗活动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 . 打铜鼓B . 抛绣球C . 酿米酒D . 染红蛋4. (1分) (2017九下·泰州月考)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A .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 .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C . 探究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Mg(OH)2D . 探究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5. (1分) (2017九下·扶沟期中)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 铁B . 金刚石C . 氧气D . 硫酸铜6. (1分) (2017九上·通州期末) 下列词语描述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露结为霜B . 蜡炬成灰C . 木已成舟D . 云腾致雨7. (1分)(2017·遵义)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氧气验满B . 蒸发C . 过滤D . 滴加液体8. (1分)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A .B .C .D .9. (1分)下列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 . 蒸发皿B . 试管C . 燃烧匙D . 烧杯10. (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蔗糖溶解于水B . 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C . 海水晒盐D .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11. (1分)(2011·无锡)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 . 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B . 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C . 水体有自净能力,末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D . 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12. (1分)(2017·虞城模拟)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 . 二氧化碳常用作气体肥料B . 用秸秆、粪便等发酵制得沼气C . 净水滤芯填充活性炭净水D . 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3. (1分) (2018九上·江津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14. (1分)(2018·田阳模拟) 化学与健康有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 利用酒精、碘酒或高温等来杀菌消毒B . 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C . 每个人每天都应当通过保健品补充各种维生素D . 不抽烟、不吸食毒品15. (1分)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做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

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一秒钟后取下”。

就“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一秒钟后取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 假设B . 实验C . 观察D . 做出结论16. (1分)“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 .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B .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 .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D .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17. (1分) (2019九上·重庆期末)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下列春节活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 放鞭炮B . 贴春联C . 煮汤圆D . 放孔明灯18. (1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检查装置气密性B . 取用固体药品C . 点燃酒精灯D . 读取液体读数19. (1分)下列有关能量变化分析合理的是()A . 硝酸铵溶于水时有热量放出B . 燃烧会放出热量,缓慢氧化不会放出热量C . 蓄电池在使用时,电能装变为化学能D . 一氧化碳燃烧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20. (1分)如图是水受热蒸发的微观示意图,不能依据图示进行判断的是()A . 水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B . 加热后水分子间隔变大C . 水分子之间有间隔D . 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共5题;共19分)21. (4分) (2019九下·邵东期中) 选择符合题意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再点燃;(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22. (3分)在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呈________色,在碱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呈________色.23. (3分) (2018九上·北京月考) 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4. (6分)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1)火焰共分三层,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____;(2)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有__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生成.用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___生成.25. (3分)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________,防止________.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26. (5.0分)(2011·贵港)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4)【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__,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________、________.(5)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四、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6分)27. (6分) (2019九上·茂名期末)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图1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图2 图3图4请回答问题:(1)二氧化锰在535℃以上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锰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分析图2,氧气的浓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在380℃突然增大的原因是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请回答: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加热左侧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变。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共20题;共20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共5题;共19分)21-1、21-2、21-3、21-4、22-1、23-1、24-1、24-2、25-1、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26-1、26-2、26-3、26-4、26-5、四、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6分)27-1、27-2、27-3、27-4、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主题